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作这个概念,至少可以追溯到人类直立行走

老祖宗们从树上走下来,穿上树叶和兽皮,采摘水果,打猎捕鱼,磨刀砍柴,刀耕火种。从那时起,人类就有了分工的概念。

而现代意义上的工作(严格点说,职业),则受到了清教徒的“天职”观念的影响。

清教徒的 “天职” 观念,强调职业是上帝赋予个人的使命和责任,人们应当以虔诚、勤勉和敬业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

这种观念,对现代职业观念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1️⃣赋予工作神圣性:让人们不再将工作仅仅视为获取物质利益的手段,而是一种具有更高价值和意义的活动,提升了工作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

2️⃣强调敬业精神:清教徒对职业的敬畏,促使人们以认真负责、全力以赴的态度投入工作,培养了敬业、勤奋、专注等职业素养。

3️⃣推动资本主义发展:清教徒的 “天职” 观念鼓励人们通过努力工作积累财富,同时将财富的积累视为对上帝的荣耀,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使得职业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

但遗憾的是,时至今日,“天职”这个概念,似乎只是提升了工作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只是让人们变得更卷敬业,只是把人变成了牛马“工具人”,只是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让工作变得神圣

适得其反。南辕北辙。

于是,工作,就有了“班味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8岁女孩假装上班的两年

近日 #一个28岁女孩假装上班的两年# 的话题冲上热搜,要不要上班的问题,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故事讲的是28岁的女孩“叉烧”,辞去工作后“假装上班”的经历。

去年初,因疫情后身体不适,“叉烧” 开始思考工作的意义,随后辞职。她之前在互联网行业工作,虽有不错的收入和社会身份,但并不快乐,且认为行业风口已不存在。

最后一次辞职后,她虽投了简历,但对找到的工作不满意,最终决定不工作,并编造了在国企工作的谎言来避免与父母发生冲突。

最难处理的是与父母的关系:“叉烧” 从小被家里严格要求,工作后还有门禁。她知道父母对自己不工作会过度反应,之前跳槽空窗期父母的焦虑让她感到窒息。

她选择撒谎是为了不让父母担心,父母希望她能进入体制内,过平稳安定的生活,但他们所熟悉的稳定工作环境与现在的职场不同。在婚恋问题上,父母也曾疯狂安排相亲,但后来没再催过。

另一个焦点,就是不上班的影响。最大的损失,是失去社会联系,与朋友没有共同话题,也感觉没有人真正关心自己。“叉烧” 以前喜欢发朋友圈,现在基本不发了。她觉得现在除了收入少且不稳定外,总体利大于弊,消费观念也有了变化,更加注重性价比。她看到身边很多人失业,心里难受又帮不上忙。

假装上班的经历,让“叉烧”重新思考生活的意义。“叉烧” 一直不确定自己想要的生活,以前追求成绩好、去大公司、赚高工资,现在觉得现在的生活也挺好,还学会了做咖啡,发现做一件事可以没有目的

省流版:一个28岁女生,在疫情后,没找到顺心的工作,怕父母担心,于是编造了一份国企工作,并假装在外面上班,其实在搞副业,也就是外人眼中的“躺平”。

“叉烧”本人强调,自己积极乐观正能量,虽然没有按传统成功方向努力,但有自己的小事业,并为之努力,能养活自己且不逃避、不啃老、无心理问题。

她提到,假装上班,是为避免父母担心和世俗眼光审视,上热搜后恶评让其觉得选择正确。

因为她在假装上班期间获得自由,尝试探索新事物,乐在其中,现在才开始叛逆地寻找人生意义,认为人生除了大众认可的路,还有很多有趣的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是跳出去的我,我是被困住的她

此 事在网上引发了网友的广泛热议,角度各不相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说不理解的,在啃老:

缺乏责任感,只要自由,没有独立:

对不起父母:

缺乏长远打算:

不该放弃编制:

没必要假装上班:

不是长久之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赋新词强说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住父母家,就该听话:

还是太年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更多的网友表示理解和支持:

开始寻找自己的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不只一个人假装上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要不婚不生,一样可以中年辞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换位思考,父母视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甚至装都不装,直接躺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瞒着挺好,避免争吵:

随性就是天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是跳出去的我,我是被困住的她:

享受自由,尝试新事物:

离职内离职,焦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租屋躺四年躲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轻就该享受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希望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勇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自己的方式生活,也是成功,也有意义:

理解,但自己做不到:

担心抑郁:

担心生计:

只要自己选的,怎样都行:

自由的灵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由又舒心:

能养活自己挺好:

羡慕、满怀期待下一次放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网友评论,没有所谓的对与错,每个人的经历都不同,很难准确共情他人的经历。但是也反映出,工作这件事,是所有人都绕不开的一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哪儿来的班味儿?

借着“叉烧”的故事,聊聊“班味儿”这件事。

最近这两年,“去班味儿”成为年轻人口中经久不衰的一个话题,那么到底什么是“班味儿”呢?

当代年轻人的 “去班味儿” ,主要表现为对传统工作模式和职业观念的不满与反抗。

1️⃣“去班味儿”产生的大背景

首先,是社会环境的变化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年轻人接触到了更多元的生活方式和职业选择。他们看到了不依赖传统工作模式,也能实现自我价值,和获得收入的可能性,如自由职业、创业、网红经济等,这使得他们对传统的上班模式产生质疑。

社会价值观更加多元化,成功的定义,不再局限于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高收入。年轻人更加注重个人兴趣、生活质量和自我实现,对传统工作中可能存在的枯燥、压力和束缚感到不满。

其次,年轻人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现代职场竞争激烈,年轻人面临着高强度的工作压力。长时间的工作、频繁的加班、严格的绩效考核等,让他们感到疲惫不堪。同时,工作与生活的界限变得模糊,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人生活,从而产生了对传统工作的抵触情绪。

2️⃣年轻人都怎么“去班味儿”?

首先,追求工作灵活性

年轻人渴望拥有更灵活的工作时间和地点,不再受传统办公室格子间的束缚。他们希望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节奏和需求安排工作,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例如,选择远程办公、自由职业等工作方式,以便在工作的同时也能有时间去旅行、学习新技能或者陪伴家人。

对弹性工作制的需求增加,不希望被固定的上班时间所限制。他们希望能够在自己效率最高的时候工作,而不是按照统一的时间表进行。

其次,重视个人兴趣和价值实现。

当代年轻人更加注重工作是否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相符。他们希望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工作的热情和动力。如果工作无法满足他们的兴趣需求,就会产生 “去班味儿” 的情绪,试图寻找更符合自己兴趣的职业道路。

追求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感。他们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或者能够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如果工作只是重复性的机械劳动,缺乏挑战和成长空间,就会让他们感到沮丧和失落,进而产生逃离传统工作的想法。

再次,对传统职业观念的挑战

不再将稳定的工作和高收入作为唯一的追求目标。相比之下,他们更看重工作的体验和个人的幸福感。对于一些传统意义上的 “好工作”,如公务员、金融行业等,如果不符合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放弃。

对传统的职业晋升路径提出质疑。不再满足于按部就班地升职加薪,而是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快速实现职业突破。他们更愿意尝试新的领域和机会,挑战传统的职业发展模式。

3️⃣“去班味儿”是件好事,还是坏事?

一方面,“去班味儿”可以推动职场变革

年轻人的 “去班味儿情绪” 促使企业反思传统的工作模式,更加注重员工的需求和体验。一些企业开始推行弹性工作制、远程办公等灵活的工作方式,以吸引和留住人才。

同时,也更加关注员工的个人发展和价值实现,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晋升机会,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推动了新兴职业和行业的发展。年轻人对传统工作的不满促使他们积极探索新的职业领域,如互联网、人工智能、文化创意等。

这些新兴行业的出现,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的职业选择和发展机会,也促进了经济的创新和发展。

另一方面,“去班味儿”可以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年轻人的 “去班味儿情绪” 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潜力,寻找更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这种自我探索和尝试有助于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培养了年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工作模式,而是敢于尝试新的事物,勇于创新和创业。这种精神和意识的培养,将为社会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和动力。

总之,当代年轻人的 “去班味儿情绪” 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产物,反映了他们对传统工作模式和职业观念的不满与反抗。

这种情绪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对于年轻人来说,要理性看待自己的情绪,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对于社会和企业来说,要关注年轻人的需求和变化,积极推动职场变革,为年轻人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

昨天上网,看到一个没谈过恋爱的男生征求恋爱建议,其中一个回答是:“我没有什么可建议的,去经历吧,你的人生不该是一直看参考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假装工作”这事,这句话,也是我想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