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厚植勤廉文化 培育甘棠新“枫”宝鸡中院努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法院铁军

□ 本报记者 孙立昊洋 马金顺

□ 本报通讯员 仇阿睿

“作为西周三公之一的召公主管教化与司法,他听政于阡陌之间、决讼于陇亩之畔,不辞劳苦、巡行乡里。相传召公当年就是在大家面前这棵甘棠树下调解纠纷的,‘甘棠遗爱’的典故就出自这里,召公也因此被后世誉为‘廉吏始祖’。”讲解员向法院干警们娓娓道来。

不久前,陕西省宝鸡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尤青一行前往岐山县凤鸣镇召亭“甘棠遗爱”勤廉教育基地参观践学。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从宝鸡中院了解到,该院深刻把握本土优秀传统廉洁文化、法治文化与新时代法院文化建设的内在关联性,积极挖掘召公“甘棠遗爱”典故中的廉政、法治、爱民基因,厚植勤廉文化土壤,大力培育新时代甘棠新“枫”,努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法院铁军。

汲取廉洁养分

如何教育引导法院干警自觉校正思想和言行?

宝鸡中院坚持以党纪教育砥砺品格、以廉洁文化启智润心,坚持领导领学、自主研学、党课助学、交流评学、现场教学、警示辅学、以考促学“七学共融”模式,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召公“甘棠遗爱”的时代精华,推动廉政文化古今交融、法治思想代际传承。

“像召公这样的清官廉吏受到全社会的崇敬,体现了中华民族一直以来对廉洁奉公的价值追求。作为底线守护者的青年干警,要让守纪律讲规矩成为浸入骨子里、融在血液中的自觉修养。”在宝鸡中院“书香宝法·阅启新程”青年读书班上,“星火宣讲团”成员热烈交流学习心得。

“召公当年体恤人民疾苦,在甘棠树下搭建草舍办公,堪称最早的‘巡回审判’。”在宝鸡市廉政教育中心廉洁文化展区,干警参观后深有感触。

针对党员干部实际,宝鸡中院分层分类开展学习培训,邀请专家学者解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院领导班子、各党支部开展集中学习112次、专题研讨58次,观看警示教育片、职务犯罪案件庭审视频等36次,开展警示教育3次、讲专题党课17次,设计制作“甘棠遗爱”系列宣传书签,让廉洁文化入耳、入眼、入脑、入心。

改进司法作风

宝鸡中院始终把党纪学习教育、廉政文化培养的着眼点、发力点放在依法公正办案上,把管住案作为管住人、治好院的落脚点。

8月1日,在全市法院人民法庭工作会议上,宝鸡中院明确强调,要把甘棠新“枫”法治文化理念融入人民法庭建设和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工作中,以文化涵养法治,从诉前、诉中、诉后各个环节着力,“抓前端、治未病”,打造息诉、无讼新模式。

为坚持和强化正确文化导向,不断改进司法作风,宝鸡中院出台《关于加强对县区法院党风廉政建设督促指导的工作机制》和《廉政督察员管理办法》等制度,在全市法院开展审判执行质量突出问题“三项整治”(即专项整治、重点整治、特殊整治)工作,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司法突出问题整治整改,让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相得益彰。

“经过两个月的自查,我们发现全市法院司法突出问题40个,制定整改措施40个,动真碰硬整改完成28个,健全完善制度机制19项,既有润物无声的软手段,又有刚性制度的硬约束。”宝鸡中院督察室主任纪宏兵介绍道。

今年以来,宝鸡中院跟进及时奖励制度,积极培树一批立得住、看得见、够得着的勤政为民、廉洁奉公先进典型,16个集体和27名干警荣获市级以上表彰奖励,全市法院民事、行政、执行收案数量均大幅下降20%左右,案件数量由增转降势头明显。

传递司法温度

在召公典故激励下,宝鸡中院干警坚持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传递司法温度。

前不久,辖区某村村主任、村小组组长和某银行行长一行,专程给宝鸡中院承办法官王云飞送来锦旗和感谢信。

原来,一名承租人租赁了某村的集体土地,在该地块私建门面房并取得产权证,又将房屋抵押给银行获得贷款,承租人多年不按约定交纳租金且无力归还银行贷款,这个棘手的历史遗留问题,成为村民的一块心病。

如何有效保护被侵占的集体土地?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寻求最优解?

王云飞多次前往村组、银行和案涉部门走访调查,与三方当事人及镇村干部座谈,对接当地有关部门提前介入调查,厘清村集体、银行与承租方的法律关系。经过近半年的调查、协调,三方当事人最终达成协议,村民小组取得了涉案标的物,撤回了起诉及上诉。

这是宝鸡中院法官干警发扬召公勤廉精神、竭诚为民服务的一个缩影。

“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是加强新时代法院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我们将坚持把‘勤’和‘廉’的基因融入法院工作大局,弘扬清风正气,发扬甘棠新‘枫’,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尤青说。(孙立昊洋 马金顺 仇阿睿)

(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