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圆,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多少千古绝句。有苏轼赠子由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豪情,有杜甫念舍弟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惆怅,有王建赠好友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寂寥,也有张九龄念亲时的“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的豁达,道尽了世间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水是故乡甜。有月亮的晩上,要有云有山有水。我的故乡在湖南湘西,湘西的西边凤凰,凤凰之西的阿拉,阿拉再往西的龙井村。
龙井村依山傍水,我的父辈们世代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大山见证着村庄的过去和现在。很多时候,我在山下庭院望月,虽有苏轼“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境象,却少了一个像苏轼那样与怀民聊得来的至友。
故乡的水,大抵就是水库了。邻村也有大大小小的水库,唯独我们寨子的水库比县龙塘河水库还要早二十年。到了初秋,我们白天在水库里翻船,赶鸭子,打水漂。黄昏后,就坐在自家的庭院里看日落,有时候和玩伴到村口烧苞谷,烤红薯,大家挤在一起,啃着苞谷,有说有笑。
从村口遥望,一排排土屋呈梯形依次排列在山旮旯里,一盏盏灯从窗口散发着微光,灯火阑珊处的闲聊,萤火虫在稻田里忽明忽暗,远处传来的犬吠声,连同秋天丰收的喜悦,给夜里的村庄增添了几许诗情画意和寂静。
待回到村里时,大人们开始张罗着今晚的电影了。有的牵着电线,有的拿着铁锤,有的扛着梯子,有的举着竹杆,大家忙得不亦乐乎。不一会儿,用竹子支撑的银幕,简易的露天放影场地就布置好了。今天村里的茂叔结婚,晚上电影自然是少不了的。不一会儿,放电影的师傅吃饭回来了,从主人家的手上接过红包后,交代好家属放鞭炮就开始放电影了。
这时,月亮也偷偷地爬上来了。一轮明月,一座水库,一个村庄,一场露天电影,两座山峰,是我印象中的月圆之夜。皓月当空,庭院里早已围满了看电影的人。庭院四周有些摆摊的老人,他们个个背篓上都放着一个很大的竹筛子,上面放满了瓜果。筛子的边上放着马灯,老人的脖子上都挂着一个手电筒,脸上都洋溢着笑容,谈笑间今晚的收入早已胸有成竹了。
最高兴的还是我们这些小鬼,十几个人坐成一排,整整齐齐的,聚精会神地盯着屏幕,激动之处还彼此争论着电影里的情节,有时连上厕所也顾不上去,就是白天在学校里上课都没这么认真过。那时不懂什么是乡愁,也不知道什么是乡音,只知道时光过得很快。
第二天早上,我早早就起来,跑到庭院里走一圈,地上的纸屑、花生壳、瓜子、石头、稻草满院都是。更重要的是看看地上有没有掉钱,但基本上都是空手而归。
我在故乡只住七年,以后就浪迹天涯了。在外祖母村住了七年,去凤凰城住了八年,到杭州待上一年,又回张家界度过三年,然后去铜仁待了三年,又去了广东待了四年,到了现在的永顺,总算安顿了下来。
出来已经快四十多年了,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有在哑子坡的井水亭上,有在“八月湖水平”的西湖边,有在巍峨雄伟的天门山上,有在万山矿区的万山里,有在中山兴中广场的河畔上,还有在云海仙境的万马归朝中,这些月亮都是美的。可是走出山村后一望着它们,我就想到了故乡村口的月亮,水库下的那个月亮,庭院里放电影的那个月亮。再也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能抚慰着我那颗颠沛流离的心了,再也没有什么能够代替它,让我如此地眷恋故乡。
在那白云生处,在那月亮升起的地方,那是我来到世界的地方。月是故乡明,今又中秋,让月亮载着我们踏上回家的路吧!
来源 丨红 网 网友@瑞瑞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
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删除!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