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竹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一景。李相芬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竹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丰收盛景。李相芬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竹县高明镇水稻制种基地。高炼辉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竹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王巍摄

走进大竹县,满眼皆是翠绿。竹林间,轻风拂过,带来丝丝凉意;田野上,稻浪翻滚,孕育着丰收的希望。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正以实际行动,向新而行,向高而攀,绘就一幅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绿色循环 绘就生态画卷

在大竹县高穴镇的田野上,一台台收割机正轰鸣着穿梭其间,将金黄的稻谷收入囊中。不远处,琴宽家庭农场的负责人黄琴与乡亲们一起,将刚刚收获的稻谷摊开在院坝上晾晒。阳光下,稻谷散发出阵阵清香,预示着又一个丰收年的到来。

黄琴指着不远处的一片稻田说:“这里就是我参与‘粪肥还田’项目的田地。去年开始,我尝试用这种方法施肥,效果非常好。今年这200余亩田里的庄稼长势很不错,产量和质量都有所上升。”

“粪肥还田”是大竹县推进绿色种养循环项目的重要举措之一。该项目通过“养殖户+第三方服务机构+种植基地”和“养殖户+种植户”两种模式,将养殖户的粪污转化为有机肥料,施用于农田中。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养殖户粪污处理难的问题,还提高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延长了肥效期,从而提升了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大竹县高穴镇农技站高级农艺师饶毅介绍,“今年,高穴镇‘粪肥还田’覆盖面积上千亩,有20家农业经营主体参与。用该项目的肥料打底肥,替换传统的化肥后,不仅降低了成本,平均每亩能节约近百元,而且作物的品质和产量也得到明显提升。”

自绿色种养循环项目实施以来,大竹县已开展田间试验示范50余次,建设效果监测点20个,通过对比检测,了解了适用肥料类型;同时,举办培训班10余期,培训人员5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000余份,确保了宣传到位。

在大竹县的另一片田野上,一台无人机正在空中盘旋,喷洒着生物农药。这是大竹县推广的无人机植保技术之一。通过无人机进行植保作业,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还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大竹县经济作物站负责人表示:“绿色生态种植是我们一直以来的追求。通过循环利用、绿色种养等措施,我们不仅保证了农产品的品质,还提高了生产效率。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绿色种养循环项目,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科技引领 打造智慧农业

在大竹县四合镇白鹤林村的稻田里,27岁的彭杰正驾驶着收割机忙碌着。他的皮肤被阳光晒得黢黑,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自信。作为大竹县为民家庭农场的负责人,他深知科技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成立农场后,我经过多方了解,在农业专家的指导和建议下,购买了无人机、旋耕机等设备,并引进了水稻轻简化栽培技术。”彭杰说,“这种技术具有省工、省力、节本增效等优势,从耕地、播种、插秧、施肥、收割到烘干,全程都可以实现机器操作。”

如今,为民家庭农场已拥有大型旋耕机、开沟机、大型收割机、植保无人机等农机设备10余台(套),低温循环式多功能烘干房1个,日烘量达24吨;流转土地面积也增加至600亩,种植普通稻和晚秋水稻,预计亩产能达600公斤,总产量约36万公斤。

尝到技术带来的甜头后,彭杰并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他又前往成都农科院深入考察学习,并到云南购买生物降解膜,开始了生物降解膜栽培技术的试种。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塑料薄膜对土壤的污染,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从而进一步提升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大竹县对于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给予了大力支持。近年来,该县通过推广神农优422等优良品种,保证了种植水稻能适应无人机直播技术;同时,通过召开培训会、现场会等方式加强直播轻简化栽培技术培训宣传,依托种粮大户等主体落实直播关键技术推广。

2023年,大竹县轻简化栽培技术年推广面积达7万余亩。目前,该县正全力推广农机新装备、新技术,力争水稻全程机械化率达到95%以上。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为“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行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大竹县的另一个角落,一个智能化的农业园区正在悄然兴起。这里配备了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智能灌溉系统、病虫害远程监控等设备,实现了农业生产的精准化、智能化管理。园区内的农作物在科技的呵护下茁壮成长,产量和品质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多措并举 保障粮食安全

为了保障粮食生产,大竹县明确了目标任务,压实了工作责任。大竹提前制定采购计划,重点抓好种子、化肥等物资储备工作;同时,开展以种子、农药、肥料、农机具等为重点的农资打假行动,确保农民用上放心农资。

大竹县通过整合良田资源,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大竹推进水稻制种基地建设,提高种子的质量和产量。为了满足农民的生产需求,大竹县狠抓农资储备工作,确保农民在关键时刻有足够的农资可用。

在农业基础设施维护方面,大竹县也下足了功夫。大竹按照县乡村三级技术推广机制,持续开展“农技人员进万家助力粮食生产专项行动”;组织农技人员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工作,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通过田头面对面指导、课堂集中授课、发放技术手册等形式,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推广新技术、新装备。

此外,大竹县还按照“稳面积、提单产、增总产”的要求,全力推进“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行动。该县优化种植结构,重点发展优质稻和专用玉米,调减普通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大豆播种面积;同时,持续实施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大竹县也采取了有力措施。通过建立水稻、玉米、大豆疫病监测点,做好稻水象甲、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害虫防控监测工作;及时准确发布趋势预报预警信息,指导农民进行科学防治;同时,抓好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的防控工作,加强与气象部门的沟通会商,做好防灾减灾物资和技术准备。

乡村振兴 绘就美好蓝图

随着粮食生产等农业农村工作的深入推进,大竹县的乡村振兴战略也取得显著成效。一个个美丽的乡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成为人们向往的宜居之地。

今日大竹的美丽乡村,一幢幢崭新的农房错落有致地排列在绿树成荫的小道旁,村里的道路宽敞平坦,干净整洁;文化活动中心、健身广场等设施一应俱全;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美丽乡村建设是大竹县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大竹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大力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加强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在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大竹县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特色种植业等产业。大竹打造了醪糟博物馆、云峰茶谷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和农产品品牌,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和购买农产品;同时,通过电商平台等渠道将香椿、白茶等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拓宽了农民的销售渠道和增收途径。

在乡村治理方面,大竹县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村民自治和法治建设相结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新风。这些举措有效地促进了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持续发展。

展望未来,大竹县将继续以农业农村工作为重点,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将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等工作力度;同时,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和谐美丽的乡村新画卷。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竹乡田野上,大竹县正以实际行动绘就着一幅幅丰收的画卷。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竹县将会成为一个更加美丽、富饶、宜居的乡村乐园,让人们在这里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幸福,以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书写重塑大县荣光、建设美好竹乡的乡村振兴壮丽篇章。(程一凡、兰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