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杨澜采访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崔琦:“如果父母没有坚持送你去读书,你会是怎样的?”崔琦听后脸色猛一变,随即声音哽咽:“我宁愿留在家做不识字的农民,这样或许父亲就不会饿死,母亲也不会病死。”

杨澜是一个优秀的主持人和倾听者,她的访谈节目当中出现过许多名人,甚至不乏外国总统,但是其中一个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诺贝尔奖的得主崔琦先生。

在采访当中,杨澜向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你当年没有离开河南,你今天会是什么样?”

这个问题在许多采访当中都很常见,原本是一个熟悉的成功学问题,然而崔琦听了,眼眶却瞬间红了。

“我宁愿我没有离开河南,这样的话,我的父母也许就不会离开。”

崔琦哽咽的声音让杨澜有些意外,没有人会想到,一个已经在学术领域获得巨大成就的科学家,内心深处的愿望就是能够弥补亲情上的缺憾。

崔琦是一个出身乡村的孩子,他人生的成功其实和自己的父母家人有着分不开的联系。

1939年,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崔琦出生在一户贫苦的农户家庭中,他的出生让父母十分开心。

因为在他之前已经有了三个姐姐,直到他出现,父母才放下了心中的大石头。

崔琦出生的时候,父母都已经四十多岁了,每天还要在田地里务农,十分辛苦。

虽然是老来得子,但是他们没有选择溺爱这个儿子,尤其是母亲,在教育上对他甚至有些严格。

吃苦耐劳,不能耍滑偷懒,母亲的教育让他从小就懂得了人生的道理,学习成绩也很好。

小时候的崔琦就有着学习的天分,辍学之后他在家中帮忙务农,算数的时候总是又快又准。

母亲看出了他的天分,不愿意让他一生就此埋没在这个穷乡僻壤里,于是做出了一个具有魄力的决定,那就是让十几岁的他离开家乡去求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候的崔琦才十二岁就一个人带着行李前往香港投奔姐姐,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光是学习语言都是一个大难题。

住下没多久他就开始想念家人,写信给母亲,表达想要回家的愿望。

然而母亲没有因为心疼儿子就对他放松要求,她托人寄信给孩子,嘱咐他要好好学习,这才是给父母最好的安慰。

在母亲的坚持下,他开始了刻苦又漫长的求学生涯。

在他的努力下,崔琦成为了学校中最优秀的学生,也获得了出国留学的机会,几乎是毫不犹豫,他就前往了心目中的高等学府,希望能够闯出一番成就。

那时候的他绝对不会想到,十二岁时的告别,居然成了他和双亲的最后一面。

在美国学习的崔琦投身科研领域,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数年之后甚至成为了第五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科学家。

然而,在充满鲜花和掌声的舞台下却没有属于他父母的身影。

原来就在他一心求学的时候,身在老家的父母因为饥荒双双去世,那时候的他还没有能力回报两个老人,等到拥有实力的时候,一切为时已晚。

这成为了他永远的遗憾和痛楚,同时崔琦的故事也提醒了大家,就算再忙碌,也不要忘记回家陪伴双亲,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世间最残酷的事情。

资料来源:

杨澜:崔琦改变了我的采访思路——新闻晨报

崔琦:从农家子弟到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