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网

朔州古韵流长,魏碑唐塔争光。千年文化遗风,古城新颜共煌。朔州古文化底蕴深厚,如今在传承与创新中快速发展,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2024年盛夏,河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三晋遗珍守护队”九名队员踏歌而行,于7月21日集结朔州,在这片充满历史底蕴的土地上,展开了为期十天的文化寻根之旅。走访相关文化保护部门,调查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并为当地文化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朔州市崇福寺飞檐翘角。焦成成 供图

文物保护升级:朔州古迹重现光彩,历史与未来相辉映

“在文物保护上,相关单位坚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原则。对不同的文物采取不同的维护方法。”朔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向队员们介绍,“在文物保护上的投入近三年增长了30%,有效地推动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业的发展。未来我们还会继续加大文物保护的投入力度,细化保护条例,创新保护方法,让这些珍贵的古代遗产得以保存和发展。”

朔州对于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创新发展绝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切实体现在实际行动中。队员们在深入调研了解后得知,在崇福寺,文物保护部门定期检查和监测环境变化。利用专业的修复技术进行清洗、加固和补色,安装恒温恒湿系统以及防护栏和玻璃罩来防止游客接触。据统计,自2019年以来,已有超过300平方米的壁画得到了专业修复。应县木塔的保护工作同样令队员们印象深刻。文物保护团队采取了结构加固、防虫防腐处理、智能监测系统安装和定期维护等综合措施。木塔修缮工程使用了超过2万块古木,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三维激光扫描和无人机监测,确保了修缮工程的高效与精准。

在净土寺,队员们了解到文物保护单位在传统文化传承上的努力。利用数字化保存经文、专业纸张和墨水养护技术,以及举办文化活动提高公众保护意识。净土寺已成功举办五届佛教文化研讨会,吸引了近千名专家学者。而净土寺最负盛名的“藻井”,文物保护单位通过细致清洁、状态评估、环境控制、防虫防霉处理、加固修复、补色处理、监测维护及文档记录,确保这一古老建筑装饰结构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魅力得以传承。万佛寺的佛像修复工作也是文物保护的重点。修复技术培训、科学修复、防风化处理和环境整治是主要的保护方法。5000余尊佛像经过细致的清洗、脱盐和加固,恢复了往日的风采,成为了研究古代雕刻艺术的重要资料。

而这些不过是朔州数百处文物古迹保护中的缩影。文物保护对于朔州的意义,不仅在于它维护了这片土地上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根脉,更在于它强化了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了地方文化的自信。通过保护和展示文物,可以教育公众特别是青少年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文物保护意识,对于促进朔州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文旅产业崛起:朔州古韵再焕新颜,经济与文化双丰收

走进朔州,古韵悠扬,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里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塞上北欧”,是炎炎夏日最佳的避暑胜地,也是无数游客学者趋之若鹜的文化圣城。相关工作人员在给团队的答复中这样回道:“近年来,朔州市聚焦建设全国闻名的塞上风情旅游目的地和北方知名的生态康养避暑旅游目的地。开展标准化创建和景区景点品质提升行动。加快“1+5”文化康养集聚区建设,推动应县木塔扩容提质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推动右玉南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态度假区等等举措。不断完善文化旅游要素配套服务,围绕朔州老城、长城1号公路、桑干河经济带,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优化特色朔菜、品质住宿、景区通达、朔州礼物、精品演艺等配套服务,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队员们在实地走访中了解到,朔州古城建设已经处在收尾阶段,最后的城门塔楼即将建设完工,部分开放区域参观游客络绎不绝,地摊经济发展势头喜人。随着游戏《黑神话:悟空》的爆火,朔州市政府利用这一契机,打造了一系列的文化产业项目,在崇福寺设置线下“存档点”,为游客发放“通关文牒”、“通关信物”和实体激活卡等。夜经济发展迅速,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服务场所适当延长开放时间,并建设有为市民提供轻食餐饮服务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数字创意产业不断发展,应县木塔景区沉浸式数字消费产品也在同步开发中。

此外,应县木塔、崇福寺、金沙滩等重点景区携手文创企业开发“朔州有礼”系列文创产品,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朔州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古城”酸奶、任记羊杂、右玉羔羊肉等品牌逐渐走出山西,被全国人民所知。政府部门还积极推动朔州传统习俗和传统戏曲的创新发展与推广。近年推出广播剧《热土》、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寻梦桑源》和文化艺术党课《西口飞虹》在丰富市民精神生活的同时也推动了朔州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与繁荣发展。朔州耍孩、大秧歌、道情等小戏、小品、小剧种非遗项目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进节会,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为文化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朔州市在文物和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与推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这些成果为朔州文化产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挖掘和保护本地文物资源,创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朔州市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朔州的文化软实力,吸引了更多投资和游客,促进了文化产业的繁荣,为全市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政策春风助力:朔州文脉传承有力,创新与传承共繁荣

“要以‘千万工程’的实践经验为指导,坚持文物保护与创新发展并重,这是朔州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精神,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朔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朔州市正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结合本地文化特色,实现文化产业的全新发展。”

据了解,朔州市人民政府于7月26日向社会公布了《推动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详细介绍了政府部门的政策举措。方案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健全工作体制,将加快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分管负责人全力抓、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

在资金支持方面,要统筹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渠道,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全市文旅基础设施建设。对创A级旅游景区、创星饭店、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获得国家级旅游名村名镇荣誉的要给予重点支持。在人才保障方面,要建立朔州文化旅游智库、专业人才信 息库,为文化旅游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鼓励高等院校、职业 院校开展文化旅游教学,重点办好旅游规划、营销策划、景区与酒店管理、导游服务等特色专业,大力培养文化旅游人才。

团队成员调查发现,截止目前已经在全市各个文旅单位设置了志愿服务站,邀请在校大学生为游客提供志愿讲解。导游服务细则不断完善,线上预约平台相继建立,服务透明化不断增强。景区商铺明码标价,合理定价,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各景区积极打造文旅品牌,为有个提供更优质的旅游环节。相关部门依托现有文旅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加强对文旅及相关产业发展情况的监测,坚决杜绝对游客的欺诈行为。

如今,朔州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的重要引擎。一方面,传统文化产业通过创新转型,实现了与现代市场的对接;另一方面,新兴文化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预计在2028年底,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达到5%。展望未来,朔州市将继续深化改革,推动文化产业迈上新的历史台阶,书写文化强市的新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朔城区一中刘鹏老师在马邑博物馆为大众讲授朔州历史文化。焦成成 供图

随行的马邑博物馆义务讲师刘鹏告诉队员们“多方政策鼓励支持对于朔州市古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新时代的学子,你们更应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投身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为朔州市古文化的繁荣发展奉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