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攀枝花市西区——四川省老工矿区之一。近年来将新发展理念融入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中,让关注生态、保护环境、绿色发展、和谐共生成为全民的共同行动,不断拓展、丰富绿色空间。

时下,顺着秋色走进西区,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江清流、两岸秀色、花果连枝、满眼锦绣的大美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区河门口公园发现的桃花水母 林涛 摄影)

桃花水母在水体公园“活”起来

8月下旬,“水中大熊猫”桃花水母现身攀枝花西区河门口公园,成为市民见面和微信群里热议的话题。

“世界级濒危物种现身老工矿区实属罕见。”西区园林绿化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郑大泉说,桃花水母对水质量要求非常高,而且还只生活在清洁的江河、湖泊之中,是一种淡水生活的小型水母,有“水中大熊猫”之称。

作为建市初期定位的能源、建材和工业原料基地,“那个年代”的西区山上林木锐减,水土流失加剧,金沙江两岸的荒山可谓“触目惊心”,金沙江水更被人们戏称为“一条‘黑龙’向东流”;风沙漫天、污水横流成为常态。

“痛定思痛”,正视问题,面对现实,西区党委、政府一马当先,坚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决走好“绿色转型之路”,明确提出建设“山水灵秀新城”,其中一大重点就是做好“水文章”,山上“披绿装”。

做好“水文章”,关键要让水“活”起来。近年来,西区强化河湖长制组织体系建设,加强河湖管理保护,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维护河湖健康生命。自2020年金沙水电站下闸蓄水以来,形成近30公里的高峡平湖,成为西区一道亮丽的风景。

如今的金沙江地表水环境质量常年保持一类水质,而西区段的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连续3年达到一类标准,优良率达100%。水润万物生,西区的水灵性渐显。西区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李布德说,在金沙江、把关河等江河里,曾一度绝迹的一些鱼类也开始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铁大孢子叶中的种子 黄宝亮 摄)

上山“披绿装” 万年苏铁在保护中“复苏”

在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苏保区),孕育了整个夏天、经苏铁保护中心工作人员人工授粉的攀枝花苏铁雌株,“心事”再也藏不住了:橙黄的种子偷偷从大孢子叶中冒出头来。这出自“名门闺秀”的种子光滑油亮,有着富足和自豪的成色。

“因天生丽质,遭人觊觎,加剧了它的濒危程度。”苏铁保护中心高级工程师杨永琼幽默地说,攀枝花苏铁集荣宠于一身,它起源于2.7亿年前,是种子植物的“老祖宗”。它见证了恐龙家族的兴衰成败,看过沧海变桑田,时间长河的历练让它淡定从容、睥睨四野。如今的苏铁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攀枝花苏铁一般生长在海拔1100多米到海拔2000米左右的中高山区。苏保区也就依山而建,山下的攀钢石灰石矿已在6年前就全部退出了。“其实是先有矿,再建的保护区。”杨永琼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引导地方政府和企业新的发展,由过去挖山开矿变为如今封山育林,苏保区的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自攀枝花苏铁种子冒头后,苏保区的工作人员天天查看长势,静等瓜熟蒂落。

随着生态修复和保护的有力推进,苏保区野生动物种类近年来显著增加。今年新一轮综合科学考察发现,苏保区脊椎动物增加到235种,而黄喉貂、黑翅鸢、白腹隼雕、游隼、灰林鸮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也增加到了26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远眺风景如画的攀枝花西区一角 王禹豪 摄)

生态好 珍稀鸟类重新飞回“老巢”

白鹭又叫做鹭鸶,是一种涉禽类的水鸟,喜静,被列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名单。白鹭对自然环境的要求很苛刻,只有该区域长期保持空气清新、水质清洁,加上植被丰富、气候适宜,才会造访或安家。因此,它又被称为大自然的“生态检验师”,是大气和水质的监测鸟,享有“环保鸟”的美誉。

“你看,人们在田里农忙,它们则自由自在地在水库边觅食小鱼小虾,人与动物的画面十分和谐。”动物摄影爱好者谢明彬对白鹭情有独钟。他说,现在飞来西区的不仅有白鹭,还有白胸翡翠、池鹭、绿鹭、苍鹭等珍稀野生鸟类,它们在乡村田野旁的水库边飞翔、嬉戏、觅食。

“我在西区还拍到过被称为‘中国最美小鸟’、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栗喉蜂虎,还有棕胸佛法僧等,这些鸟类都是比较少见的,希望更多的人爱护它们、保护它们。”谢明彬拿着照相机,一边展示,一边介绍说:“生态好不好,鸟儿最知道。一个地方环境好了,它们自己就会自然飞回来。”

目前,西区森林覆盖率达45.2%,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4%。“我们将继续探索生态美与共富并行,把绿色资源转化为新质生产力。”西区区委相关负责人说,让石漠荒山和矿山迹地“绿”起来,让江河湖水“清”起来,让空气“新”起来,让野生动物“活”起来,让西区绿色空间绽放异彩。

(王建明 文/图攀西融媒周越 文丽云 杨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