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悦 北京报道

当下,正是金谷满仓,核桃飘香的好时节。

来自皖南山区的山核桃颗粒饱满、壳薄易剥、核仁丰厚,这样一颗颗圆润可爱的山核桃,正化身为安徽省宁国市的金名片,助力宁国特色农产品跑出了加速度。

9月24日,在宁国山珍•皖美进京——宁国山核桃及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会上,宁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范志庆表示,目前,宁国山核桃面积40.41万亩,平均年产量1万吨,拥有山里仁等山核桃加工企业28家,2023年山核桃全产业链产值24亿元,“宁国山核桃”入选全省首批有影响力的绿色食品区域公用品牌。“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产销对接会,旨在进一步搭建产销对接平台,促进优质特色农产品与消费市场的深度融合”。

“当前搞好农产品的展销,对于促进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是一个重大的举措。宁国市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丰硕的成果,也创造了宝贵的经验。通过此次活动,把宁国市的名优特精的特色农产品推荐给市场,推荐给消费者,不但促进农业增效益,也为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发挥重要的作用。”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原农业部常务副部长尹成杰对《华夏时报》记者等媒体表示。

“山果子”变成“金果子”

1549年《宁国县志》即有记载:宁国山多,产山核桃,初生未去皮似桃,故名山核桃。

“宁国山核桃很独特,它是天目山独有的树种,生长在海拔300米至700米之间,宁国山核桃品质优良,粒粒大,壳儿薄,核仁肥厚,果仁口感香脆,宁国山核桃很有营养,它油酸值低,碘值高,富含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是珍贵的高档坚果。”宁国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彭国政介绍道。

据了解,宁国近年以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为目标,立足山核桃、畜禽主导产业和竹笋、茶叶、中药材等优势产业,加快推动产业链延长、价值链提升,积极做好“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增值文章,培育农业产业国家重点龙头企业3家、省级以上23家,2023年农产品加工产值266亿元。

需要指出的是,宁国山核桃这样极具特色的农产品能够脱颖而出的背后,是当地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积极实践。

彭国政指出,农业产业发展要围绕产业链做文章,目前示范创建了省级的“一县一业”山核桃全产业链,涌现出包括山里仁等山核桃加工企业28家,全产业链产值达24亿元。下一步,将以此次对接会为契机,按照“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山外拓市场”的发展思路,积极推动宁国山核桃、宣城黄金芽,宁国竹笋等特色农产品能够走出大山。

物美集团CEO、金融界董事长张斌认为,宁国市依托其山核桃主导产业以及竹笋、茶叶等优势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实现了品牌与行业的质量升级。

做好“土特产”文章

以一隅而观全国。如今,走出大山、迈向市场的特色农产品不仅是宁国市的山核桃。

张斌表示,近年来,各地充分利用特色资源,将乡村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与文化底蕴转化为产品与产业优势,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字号”“土字号”品牌,推动了乡村产业的全链条升级,以产业振兴带动了乡村的整体振兴。

事实上,我国正处于建设农业强国的关键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正在稳步实施。而产业振兴正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任务,必须精准施策,依托本地特色资源,紧密贴合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使发展成果更广泛地惠及广大农民群众。

因此,发挥特色产业优势,培育产业兴旺的新业态、新模式仍需持续发力。

“首先,应该注重以产业为依托,以融合为主线。不同产业进行深度全面的融合,打破原有的产业界限,形成农业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与此同时,还要以农业经营为主体带动和引领,农业产业要发展得好,必须有这些新型的经营主体来参与。另外,应该始终以利益的连接机制为纽带,形成有效的经营产业运营机制,使产业能够发展得好。最后,应该有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支持,强化政府部门的联动效应,实现多环节跨部门的组织协调,使政策的制定、资源的投入能够联动共享,形成真正的‘1+1=2’的合力,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产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供销合作经济学会会长李春生建议道。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