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台湾青年学子在福州高新技术企业参加研学实践。

“能够在福州的实习岗位上遇到热心同事和导师,很幸运,让我收获满满!”来自台湾中山大学的陈同学,参加了今年的“好年华 聚福州”研学活动后感慨地说。

今年暑期,2024年“好年华 聚福州”研学活动火热开启,近1500名学子从海内外各大高校来到福州,参加了涵盖红色文化、基层服务、闽台融合、科技创新等20多个主题的走访式社会实践。以“服务基层一线”和“人岗相适”为特色的驻点式社会实践,也吸引了超2600名学子报名参加。他们满怀期待而来,满载收获而归。

自2021年起,由福州团市委、福州市人社局、福州市文旅局等单位重点打造的“好年华 聚福州”研学活动,已连续4年入选共青团中央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项。学子们在福州磨砺了青春年华,留下了美好印象,在心中播撒了来福州就业创业、实现梦想的种子。

丰富研学内容

促进融合发展

4年来,“好年华 聚福州”研学活动已覆盖海内外2000多所高校,吸引上万名青年学子来榕参与社会实践。参与研学活动实现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的充分融合,是学子们的共同感受。

在清华大学自动化专业学习的朱翔,到福州科技企业参加实践时,第一次实地操作真实的工业编程控制器并实现预设的工程目标,获得了“知识落地”的踏实感和满足感。“这次实践帮助我明晰了职业规划,未来我将选择所学知识和技术落地应用的工作。”

研学内容持续“上新”,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圆梦好年华”2024台湾青年人才研习班、“好年华 聚福州”闽台青年人才研学营……今年创新开展的全国性“好年华”两岸研学交流,吸引200多名台湾学子来榕参加,创下历史新高。他们广泛参与各类参访实践项目,充分体验福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感受福州热忱友好的就业创业氛围。

两个多月前,台湾中山大学的陈同学在网络上看到“好年华 聚福州”研学活动后,便第一时间报了名。“我对福州的实习岗位非常满意。参加‘茶话好年华’等配套活动时,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大陆青年朋友。”他说。

促进两岸融合,汇聚青春力量。8月15日,在第十二届海峡青年节峰会上,福州市建设“海峡青年发展型城市”暨“好年华”两岸研学交流活动全面启动,推出支持建设“海峡青年发展型城市”的若干举措,举全市之力为台青来榕交流发展提供综合性、全方位服务。

海丝牵线,青春相会。8月21日至26日,第二届“海丝青年汇”交流营活动在福州举办,来自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15个国家的42名高校学子和38名中国籍高校学子齐聚一堂,探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未来发展,深化青年文化交流。活动期间,各国高校学子走访三坊七巷、中国·福建VR体验中心、闽菜文化博物馆等地,体验千年闽都的风土人情,探索福州与世界交融的活力。

做好服务保障

助力福州引才

为了让学子们来榕研学更安心,福州团市委联合各县(市)区团委、福州市人才集团成立后勤保障联合工作组,为来榕研学大学生提供食宿、交通、医疗等全方位、全流程服务保障。今年,还重点关注研学学子“初抵达”“初入住”“初参访”“初实践”“初交流”等“来榕第一站”体验,主动靠前对接谋划,举办岗前培训、应急培训、交流座谈等多种主题活动。

“服务保障真好!”来自北京大学的覃培彦,是首批来榕参加走访式社会实践的实践队队长,抵达福州时正值持续高温天气。“面对炎热天气,除了领队老师随时关心问候,还配备了防暑物资,非常贴心。”覃培彦说。

用心用情做好研学活动服务保障,是福州热情敞开怀抱、吸引各方人才的缩影。8月17日,“1+1+N”人才政策体系(2024版)在“好年华 聚福州”第四届人才峰会上发布。引才诚意满满的福州已连续3年蝉联“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吸引高校毕业生来榕留榕就业创业人数从2021年的6.4万增长到2023年的7.5万。

青年研学活动,助力福州引才。据统计,截至2024年5月,参加研学活动并最终留榕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共有3471人。许多第一次来福州的台湾学子,一方面被郁郁葱葱的美景所吸引,另一方面对便捷的手机支付、随时送上门的外卖、随叫随到的网约车等充满惊喜。“大陆的市场大、机会多,福州距离台北只有一个小时的航程,未来在福州工作也是不错的选择。”许多台湾学子表示。

一次研学行,一生福州情。今年1月,“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第三次写入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下一步,在福州市委、团省委的坚强领导和福州市政府的有力指导下,福州团市委将以建设“城市更友好,青年更有为”的“海峡青年发展型城市”为目标,以“好年华 聚福州”研学活动为载体,持续邀请广大海内外青年回榕、来榕,在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州实践中挥洒青春、成就梦想,绽放最好年华。(刘念)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