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理工大学商学院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队依托前期长达十二年的团队支教活动,连续三年参与“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先后在贵州、四川等地乡村地区开展推普支教宣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发扬活动,以声音传播力量,用爱助力乡村振兴。团队目前已连续三年获批“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国家级专项,获两份教育部表彰和多份基层团委、教体局表扬信。
基本情况
(一)实践课堂启迪心智:针对四川话的发音特点,实践团队专门设计了普通话系列训练课程。
1.专习(前、后鼻韵母、nl发音、针对性绕口令)+趣味小游戏。实践课堂上,志愿者不用书面语言去下定义,重在引导小朋友们体会和发现方言的差异进行方言分享,增强文化归属感;同时通过音调音准的练习与拼音的四个声调相联系,鼓励小朋友们寻找身边的词语例子,在过程分享中体悟推广使用普通话的重要性。
2.当地文化介绍(认识分享+知识小问答)。团队邀请小朋友们用普通话分享他眼中的家乡,小朋友们在一字一句中勾勒出家乡的模样;在知识问答环节,通过互动激发小朋友们对家乡文化的兴趣,加强孩子们对家乡的认识,培养孩子们对家乡由内而生的热爱。
3.朗读少年中国说。在之前的基础上除了能够标准使用普通话,更希望他们能够在作品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借助朗诵练习,表达有声、语言有情,鼓励孩子们通过多种方式,去讲述去书写去描绘他们的思想和故事。
(二)文化宣扬振兴乡村:实践团队结合三台文化开展文旅活动。
1.数字化开展普通话培训。团队有针对性地将普通话与文化旅游等相关行业相结合,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划标准进行精细化灵活教学,录制数字普通话训练视频,培养文旅工作者普通话和方言的转化能力,切实增强工作者的专业能力。
2.两个结合开展特色推普。团队结合推普与文化传承,利用互联网弘扬当地优秀文化,实行艺文结合,让当地麦秆烙画等非遗走进大众视野;团队结合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系列推普课堂,鼓励孩子们向榜样学习,做新时代有为新青年,同时,团队协助组织当地的文艺汇演,组织学唱爱国歌曲,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提高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主动性。
3.推动特色化协同产业融合发展。三台县崭山村是中国米枣之乡,团队利用推文、视频等形式,介绍当地的特色非遗文化,将普通话融进当地特色米枣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推普实践的针对性和具体性,挖掘经济发展潜力。
(三)社区宣讲入耳润心:以日常活动为落脚点,打造大众喜闻乐见的推普宣讲。
1.开展全年龄段宣讲,营造出全社会说好普通话的良好氛围。团队深入社区,以全年龄段为目标对象开展推普宣讲,从群众日常生活入手,将日常活动所需词汇穿插进宣讲中,营造出“大手拉小手,共讲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在字字句句中落实普通话推广。
2.融合地方文化,开展社会化推普宣讲。团队以当地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充分利用宣传栏、横幅、手册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3.强化社会服务,推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建设。团队倡导将科学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融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中,在农民权益维护、生态环境保护,甚至邻里纠纷等实际案例运用普通话化解难题,加强群众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移风易俗,推进善治社会建设。
活动总结
本次实践活动以“推广普通话、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赋能乡村振兴”为目的,助力当地精神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
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本质上来讲是活态的文化,它由人们日常生活中靠口头和行为代代传承而来,团队以普通话为媒,以第一视角保存、阐释和宣扬地方文化,同时,团队结合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了系列趣味推普活动,新颖的教学方式让参与群众受益匪浅,大大提高了群众普通话的熟练程度和对家乡的深度认识。通过实现遗产价值呈现与资源价值转化,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社会经济文化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团队在行动间,挖掘传统文化内涵,拓宽传播渠道,为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和责任担当。
声明
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仅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本文编辑:Sunshine
责任编辑:林美妮
山东教育发布 |
| | | |
投稿/新闻线索/爆料视频:
一经采用将获得线索奖励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