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籽”故事】江洛康萨社区:凝心聚力,让民族团结“开花结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基层社区抓起,通过扎实的社区建设、有效的社区服务、丰富的社区活动,营造各族人民一家亲的浓厚氛围,把民族团结搞得更好。”江洛康萨社区成立于1988年,是日喀则市桑珠孜区民族成分最多的老社区,社区有汉、藏、回、蒙古、彝、东乡族等13个民族融居在此,居民小组7个,住户1400余人。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江洛康萨社区,聆听它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日喀则市桑珠孜区江洛康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记者 苟茜 摄

“小网格”融入“微服务”,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

近年来,江洛康萨社区以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为核心,建立三个社区网格,将民族团结、矛盾调处、移风易俗等各项重点工作有机融合和统一,不断提高社区精细化服务水平。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部分家庭在婚丧嫁娶宴请中逐步形成了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之风,怎么改变这些不良的风俗习惯,社区着实想了不少办法,最终建成了‘石榴籽家园'。”社区工作人员说道。

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江洛康萨社区创新建成“石榴籽家园”,内部设开放式聚餐区、包间等,凡社区居民有宴请亲朋好友的需求,都可以提前预约“石榴籽家园”并免费使用。这一举动既可以为宴请者节约成本,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社区居民摒弃陋习,树立节俭办事新风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江洛康萨社区设立的“石榴籽家园”。西藏自治区网信办记者 格桑 摄

一路走过便民服务大厅、志愿者之家、民族艺术培训班……在江洛康萨社区,各种服务中心的牌匾十分醒目,且都有专门的活动室,里面的设施也一应俱全。与此同时,社区充分发挥乡村党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建会客厅等宣传阵地作用,讲好新时代新社区民族团结进步故事。

“小家”带“大家”,走好民族团结“致富路”

“楼下是我经营的一家民族服饰批发商店,生意很不错,有好几个邻居在我店里上班呢!”今年56岁的社区居民马尕东开心地对记者说道,话语中时不时冒出两句熟练的藏语。

马大叔33年前从甘肃老家来到日喀则打拼,后面结识了本地姑娘扎西拉宗,两个人情投意合组建了藏回家庭,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在社区建房子安了家,开起了藏装店。

随着生意愈发红火,小商店扩张成了服饰批发商店,周围的好几个邻居也过来上班,不光得到了一笔可观的收入,还从老马夫妇手里学到了不少服装相关的知识技能。“我的店里可带出了不少徒弟呢,好几个当了小老板,日子过得风生水起的。”说到这里时,马大叔的脸上又洋溢出骄傲的笑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马尕东。记者 苟茜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马尕东经营的藏装批发商店。记者 苟茜 摄

多年来,马大叔对身边的各民族兄弟姐妹都是热心帮助、真情付出,他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收获了当地众多的藏族生意伙伴,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围的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以“邻”聚“里”,架起民族团结“连心桥”

走进社区“两委”班子成员边巴吉巴家里,只见她家客厅藏式茶桌上摆满了“先进志愿者”“市级先进民族团结个人”等各种表彰证书。“看到这些荣誉证书,感觉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能被大家认可,真的很开心。”边巴吉巴轻抚证书动情地说道。

“把每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作为社区妇联主任,边巴吉巴工作的一项内容,就是和社区居民“拉家常”,询问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身体状况、务工收入等情况。

在一次次的“拉家常”中,居民的许多烦心事、难心事就无形地解决了,邻里之间多了沟通,也就少了矛盾,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边巴吉巴用自己的热情和真诚,为社区架起一座“连心桥”,把心中的温情化作爱心奉献给社区内各族群众,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她自己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边巴吉巴。记者 苟茜 摄

下一步,江洛康萨社区将继续用心用情服务好居民,引导社区各族居民相互团结、共同进步,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把社区打造成各族群众守望相助的大家庭。

来源:珠峰云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