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遇到不少父母问:怎么让孩子尽快复学?或者问孩子休学好久终于上学,可没几天又送不进去学校,要怎么办?

还有一些父母问孩子又开始频繁请假了,要怎么帮助孩子,他才会上学?

还有一些父母在问:需要用什么样的方法,什么措施,需要多久孩子才能正常上学?

坦白讲,孩子什么时候能正常上学,取决于父母调整的速度和接纳孩子的程度。

更直白地说,孩子的心理疙瘩什么时候解开了,内心的卡点疏通了,孩子才能放下情绪,放下对自我的要求,才能正常返校。

但通常这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所以当父母很着急问我孩子什么时候能恢复正常上学时,我都会说:暂时做不到短时间让孩子一下就没问题,或者立刻就能让孩子返校,只能慢慢来。

冰冻三尺是一个慢慢冰封的过程,而融化冰山也不是三分钟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休学也分好几种情况:休学初期,休学中和休学返校后又休学。对于不同的孩子因为程度不一样,恢复的时间也不同。

休学初期相对好干预一些,但往往这个时候父母总是还抱着一丝幻想,觉得孩子只是回来休息一两天,内心虽然很焦虑,但并没有什么应对和举措。

最常做的就是催孩子:你什么时候回学校呀?你不能一直这么在家吧。

这样的干预不仅没有让孩子情绪得到释放,反而会让孩子情绪越来越糟糕,很有可能导致从偶然请假到频繁请假,再到变成休学很久。

其实更好的介入时间,是当孩子有休学苗头但还能坚持去学校时,这是最佳介入时间,也最容易恢复。

像我家孩子在高一下的时候,就是有请假苗头,然后说他在学校的各种不舒服和对学习的提不上劲。

当我听到他说内心的苦闷和挣扎以及失眠的痛苦时,我就立刻介入帮他调整和释放,通过倾听,教他写情绪日记,学会自我觉察以及在学校通过运动和转念来自我疗愈。

因为在孩子情绪出现问题时,我介入的很及时和迅速,所以孩子的情绪很快得到了溶解,厌学解决也得到了好转,最后睡眠障碍解决了,孩子自然也就不再提休学或请假的事了。

但不少父母是压根不把孩子的负情绪当回事,结果积压多了,孩子搞不定了就开始请假或休学时,父母才心慌,但还没有到重视的地步。

再任其发展下去,偶尔请假就变成了频繁请假,然后变成阶段休学,最后再演变成长期休学。

一旦休学后,想再返校就变得难上加难了,一方面面临着休学落下很多课,即便重返学校也有可能听不懂跟不上,一方面休学后如果情绪也没有得到很好的释放和调整,孩子依然会返校后再休学。

与其父母总是事后救火,不如做好事中的坚持改变,做好事前的防患未然,有以下几个建议:

第一个建议:父母要尽早关注孩子的情绪,在有休学苗头时就提前介入。

强烈建议父母多去关注孩子的情绪,尤其是在出现孩子跟父母说在学校呆得很不舒服,动不动就请假的情况下,一定要洞察孩子的负情绪。

相对于“孩子什么时候去学校”,不如多去问问“孩子为什么不想去学校”。

看见孩子的需求,听见孩子的心声,然后针对性的帮助孩子走出情绪牢笼,情绪卡点解决了,孩子自然就能正常返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个建议:对休学中的孩子,要接纳和包容,别总惦记着孩子上学。

对于休学中的孩子,想要尽快返校,有一点不太现实。

已经休学的孩子,说明他的情绪已经很糟糕了,无法面对学校的一些状况,或者情绪问题和面对的问题,无数次被父母视而不见。

直到孩子真休学后,父母才着急四处询问有什么方法让孩子赶紧返校,这是不大可能的。

父母已经错过了孩子很多求救信号,才造成了已经休学的现状,这时父母只能先去接纳现状,包容孩子目前去不了学校的现实。

父母接纳孩子并不是随便孩子怎么样,看着孩子走错路不纠正,而是要痛醒后多去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改变父母自己跟孩子的沟通模式。

先放下快速让孩子返校的想法,然后去搞好亲子关系,多听孩子说,多帮助孩子解决内心的卡点。

这个过程快不了,只能用耐心和包容,呵护与托举,让孩子慢慢溶解不安,恐惧,慢慢走出内耗,这样离复学也不远了。

第三个建议:对休学复学又请假的孩子,要允许和鼓励,别着急。

最着急的就是休学又请假的孩子父母,已经允许了孩子休学,以为孩子调整好了,可以正常返校了,结果刚进校门没几天,又请假了。

其实,像复学又请假很正常。你想孩子离开了学校那么久,肯定会有一个返校不适应,在家里呆得那么闲散,一下子回到快节奏的生活,心理和习惯上都很难适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孩子还要面子,会担心同学怎么看?老师怎么看?自己能不能适应?再加上休学后即便自行补课和学习,跟学校的快节奏进度也会有点吃力。

心理紧张和恐惧,再加上内心戏以及学习上的困难,畏难心和七七八八的想法又变成一种新的紧张和内耗了,很可能休学会故伎重演。

这时,父母最不该的着急,而是包容和接纳,包容孩子暂时出现的反复,允许孩子有状况,但还要坚定不移地把孩子往学校推,温柔而坚定。

父母不要总想着改变孩子,多想着怎么改变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改变自己跟孩子的沟通方式,孩子才能真正回到学校,慢慢适应,慢慢自洽。道阻且长,但结果一定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