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对抗晋国霸权,秦国与楚国结盟,盟友关系维持了长达300年,直到商鞅变法后才实质性破裂;与此同时,楚国与齐国也眉来眼去,一度结盟对抗晋国。春秋时期,齐、晋、楚、秦是四个长期强大的国家,但在打压晋国时,齐、楚、秦联合起来并没有多大的效果,晋国依然维持了长达150余年的霸主地位。
晋楚城濮之战后,晋文公取代齐桓公成为新一代霸主,从此晋国就一直独霸中原,秦穆公、楚庄王等只是一时称霸,偶尔挑战成功。直到春秋晚期,吴国攻破楚国都城,代表着晋楚争霸正式落下帷幕。之后,由于晋国内部卿位家族矛盾重重,已经无力制霸中原,最终三家分晋,曾经的晋国霸权彻底消失。
那么,晋国为何这么强大,为何能维持150余年的霸权地位?其中原因无疑很多,但典故好整以暇却非常形象地说明了深层次的原因。
晋国始祖是唐叔虞,周武王的次子,周成王的弟弟,非同一般的身份,让晋国在诸侯国中拥有独特的地位。与晋国类似的是鲁国,由周公旦长子伯禽建立,鲁国虽然不大,但却有撰写史书的权力,得罪鲁国就可能被鲁人抹黑,从而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所以鲁国也拥有独特的地位。
虽说晋国身份惊人,就像三国刘备起初只拥有一个中山靖王后代的头衔,可以让人高看一眼,但有时也没什么大用处。晋献公(晋文公之父,?—前651年)之前,晋国只是一个较大的诸侯,史书记载是“今晋国之方,偏侯也,其土又小,大国在侧”,当时晋国日子并不好过,但晋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让晋国人口、疆域、资源等都得到大幅度增长,一跃成为中原大国,奠定了晋国称霸的基础。
经过晋献公、晋惠公(晋文公弟弟)整合新占之地,晋文公继位之后,晋国已经非常强大了。晋文公上台之后,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激发晋国贵族的积极性,将国力转化为战斗力,于是晋文公实行了“三军六卿制”,即建立中军、上军、下军,分别由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统领,这六人都是“卿”级别,杀敌斩获由各自部队与国君共同瓜分。其中,中军将相当于元帅与丞相的结合体,但上中下三军的部队人员,主要由卿位家族提供。
比如当时中军的兵力,主要由中军将郤縠与中军佐家族提供,其他中小贵族提供一批。如果中军将与中军佐不能提供与职位相应数量、水准的部队,那么他们就不称职,职位可能就会被其他家族取代。但出兵越多,战果越大,瓜分的战利品就越多;而不能出兵的贵族,就要缴纳很多的实物税。所以,成为“卿”之后,伴随着晋国兴盛,获取的战利品越来越多,家族就会越来越强大;相反,很多不能出兵参与战争,完全缴纳实物税的贵族,只能越来越弱,最后被吞并。
因此,在三军六卿制之下,晋国大小贵族首先是希望有缴纳“血税”——出兵的权力,越多越好,其次要保持军队的战斗力,越强越好,“士不教,不得征”也是晋国对征兵的基本要求。这样,晋国贵族才能往上爬,家族才能越来越兴旺,否则就只能沦落。
晋国贵族阶层积极性调动起来后,第一场战争是城濮之战,先轸运用诡诈战术大败楚军,让晋文公成为春秋第二位霸主。晋文公去世后,晋国没有像齐国那样,在齐桓公去世后霸权没落,而是在三军六卿制的刺激下,继续保持非常高的战斗力。
对于晋国兵士水平,史书有过一段描述,典故好整以暇就源于此。晋厉公(晋文公重孙)时期,晋楚为郑国爆发一场大战。战前,晋国中军帅栾书之子栾针担任晋厉公的车右,见到楚国统帅子反旗号,就对晋厉公说起一段往事。原来,栾针以前出访楚国,子反问起晋国勇武表现在何处时,栾针回答说“喜好整齐,按部就班”,子反又问还有什么,栾针回答说“喜好从容不迫”。典故“好整以暇”就源于栾针的话,本义形容晋国兵士即便在在纷乱、繁忙中,还能做到步伐严整、从容不迫。
通过典故好整以暇可以看到,晋国的军队能在战争中保持队形整齐,从容不迫地面对敌人。别说2500多年前了,整个古代社会里能做到这一点的屈指可数,无不都是历史上的强军。因此,好整以暇可谓揭开了晋军真面目。
晋国的三军六卿制,一个方面调动了贵族积极性,保证了晋国战斗力,但另一方面卿位家族越来越强,整体已经超过国君力量,乃至他们很有默契的合力架空了国王。更为严峻的是,当国内国外有足够的利益,让卿位家族去获取时,卿位家族之间还能保持合作,而当国内国外利益瓜分殆尽后,卿位家族之间的矛盾就不可避免了。
于是,晋国出现的情况是,卿位家族合力压制国王,而卿位家族彼此又血腥厮杀,最典型的是下宫之难造成的赵氏孤儿,晋国实力开始衰退。
当时,晋国维持霸权最大的敌人不是秦国、齐国,而是楚国。那么,晋国又如何打压楚国,保持霸权地位的呢?
在这种情况下,晋国为了保持霸权,有三件事值得一提,非常缺德。
首先,晋国不停地折腾各路诸侯。每次出兵时,晋国都要求盟国出兵,但每次战斗时,往往又不需要盟友直接参战。晋国这么做的原因,一方面是防止他们在后方搞事,一方面是消耗他们的实力,而晋国几乎每年都有出兵计划,盟国只能被不停地折腾,很难暗中发展。
其次,晋国不停地折腾大敌楚国。郑国夹杂晋楚之间,是楚国中原战略的重要一环,但楚国都城距郑较远,而晋国却距郑较近,于是晋国将军队分为三份,轮流南下郑国,楚国为了救郑,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出动大军,最终被搞的疲惫不堪,历史上称之为“三驾疲楚”。
第三,晋国武装楚国的强敌吴国。春秋晚期,吴王阖闾指挥孙武、伍子胥等攻破楚国都城,差点灭了楚国,其实背后是晋国的强力支持,甚至派出军事代表团到吴国,帮助吴国训练军队,升级武器装备。吴国破楚当年,晋国还率19国联军攻入楚国,所以吴国才能轻松破楚。
强大时,晋国自己上;衰弱时,用计疲惫敌人;衰落时,只能让别人上。通过晋国维持霸权的策略变化,也可以看到晋国的衰落之势。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晋国称霸的最大功臣是三军六卿制,而灭国也源于此。三军六卿制培育出了几个超强军事贵族,国家大事全由他们一言而决,晋国国君慢慢沦为傀儡。春秋晚期战国初期,经过一番洗牌之后,韩赵魏三家成为胜利者,最终三家瓜分晋国,建立了韩赵魏三国。而在战国史上,晋国虽然灭亡,但它的继承者魏韩赵三国,却轮番成为时代的主角之一。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