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沈阳10月1日消息(记者李子平)“孩子今年17岁了,终于分到了地,不是‘黑户’了”“咱家补了四亩半地,种的苞米马上就收了,地力补贴也都到手了”……

秋收临近,沈阳市康平县的439名失地农民、1025名新增人口,在新分到的土地上迎来了渴盼多年的丰收喜悦——在此之前,他们因为出嫁、村集体没有余地等原因,多年没能拥有土地。而更多的康平农民,感受到的则是公平公正——康平目前梳理出被私自占用、被“白种”的土地11.5万亩,重新收回或收取承包费,161个行政村由此获得了平均11万元的集体收入。

这一切,源于3月12日开始的康平县农村集体土地问题专项整治。

收回一处“大片”地 解开一镇“小块”难题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村稳定的基础,对保障粮食安全、实现乡村振兴至关重要。长期以来,在农村集体土地问题专项整治中,不同程度存在着违规的“低价包”“长期包”“权力包”“冤大头包”及无偿占用等问题,导致村集体资产、资源收益分配不公,使得村庄内部矛盾重重。

2月28日,沈阳市农村集体土地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会议召开,康平县也擂响了战鼓,“先抓大头”。“我们调出那些地块大、民意大、问题多的典型,去集中处理、优先处理,该谈判的谈判,有违法违纪行为就由纪委和公检法司部门处理。”康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超告诉记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郝官屯镇农场2251亩集体土地将被收回统一管理(央广网记者 李子平 摄)

康平县郝官屯镇农场2251亩集体土地于2006年被刘某承包,承包期限30年,每亩每年180元。按照“2005年4月1日《辽宁省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颁布实施后签订的期限超过3年的集体耕地其他方式承包合同,应视为长期发包合同”的整治政策,该合同属于长期发包。因为承包价格远低于当前的每亩每年600元,引发村民频频上访。

“处理这片土地时,因为涉及个人利益,承包人一开始并不配合。”郝官屯镇副镇长苏丽介绍, “咱们县纪委联合县农业农村局和县法院,以及县里的工作专班做了研判,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给了承包人两个选择,一是依法诉讼解决,二是协商解决。经过咱们耐心工作,讲解土地专项整治的意义,分析长期发包的认定和解决途径,最终协商成功,承包人同意解除合同。今年耕作期结束后,镇集体收回土地统一管理。镇里也欢迎他参加明年的土地发包。”

2000多亩土地重新收回,让镇财政每年可增收近百万元。“这样老百姓就会看到,公平正义有人伸张,政府这是在真干事,工作推进就变得顺利了。”王超说。郝官屯镇瓦房村村民胡景孝说:“以前土地发包都是看人情、拍脑袋决策,现在政策清楚了、过程公开了,一分地也差不了,大伙心里都有底了。”

“大户”问题的解决,加速了“小片”问题的处理进度。“大家都觉得政府这么做是公正的,这大户都完事儿了,我这小户马上也可以签个协议。由此大家都支持土地整治了,这不就是‘蝴蝶效应’嘛!”苏丽说。

“集体+村民”双增收 村里建起惠民浴池

专项整治开展以来,康平各镇村的干部深入到农户各家地界、田间地头,精确测量每一块土地的面积和边界,目前已梳理出私自占用、被“白种”的土地11.5万亩,为161个行政村带来了平均11万元的集体收入,实现“集体+村民”的双增收,为农村发展集体经济赋予了稳定持续的造血功能。

“我们宣传工作做好以后,正好咱们市纪委的航拍图就下来了,确权以外的所有地块全都记录在案,我们就开始一块一块地找,就像提溜瓜秧找瓜蛋,那是非常明确啊!”东升乡东升村党总支书记赵龙表示,在土地整治中县里重新明确了村级土地权属问题,回收土地中可由村级组织支配的,可以在统一发包后收缴承包费,用于改善民生,“这不,今年咱们村里修了公共浴池,已经在试运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升村新修的惠民公共浴池已经开始试运行(央广网记者 李子平 摄)

走进东升村公共浴池,洁白的瓷砖四面到顶,储物柜干净整洁,连拖鞋都是专门购置的防滑鞋。打开水龙头,热水喷洒而出。“咱们村民洗一次澡5块钱,60岁以上的免费。”村民李凤侠告诉记者,以前村里的私人浴池价格是15元,条件也不好,现在她不仅可以免费洗澡,还能享受专人助浴。同时,她的女儿武立艳也通过这次整治,重新获得了耕地4.5亩,弥补了当年因为出嫁没分到地的遗憾。

“增收的土地承包费让村集体收入有了兜底儿,收回来的承包费用于改善村屯环境,还实现村民免费使用自来水、为老龄人口购买意外保险,让人民群众可感受、能体验、得实惠。”赵龙说。

“咱们村里原来吃水老费劲了,大井里全是苦水。现在都是引来的深井自来水,我们一分钱水费都没花过。”村民李双成欣慰地说。

让耕者有其田 千名新增人口实现脚踏“实地”

“今年虽然雨水大有所减产,但收入还能增加一千多块钱。”秋收在望,在二牛所口镇小齐家窝堡村,村民田海龙站在自家农田里,对于增收很有信心——今年春耕前,他家新分到了两亩地,及时种上了玉米和大豆,“两个孩子,大的都17岁了,这回分了地。孩子说,自己终于不是没地的‘黑户’了。”

此前,小齐家窝堡村的人地矛盾突出,每年村集体都要花费大量资金给失地人口补偿,新生人口更是从未制定过分地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分的地收获在望,田海龙在查看玉米生长情况(央广网记者 李子平 摄)

借着土地整治的契机,二牛所口镇坚持镇村两级组织结合实际精准施策,做到应收尽收,回收土地按相关程序优先为失地农民补地。小齐家窝堡村党支部书记李雪东介绍:“通过与承包方协商,村子把大齐开发区地抽回,对其中434.56亩盐碱地进行了再开发,严格履行‘四议一审两公开’程序,为50户失地人口补了175.56亩地、为259户新生儿分了259亩地。”

“土地就是农民的命,当农民没地种那不是笑话吗?现在有地了、公平了,必须努力过上好日子。”田海龙说。

康平县是农业大县,土地不仅是农民的命根子,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基底。在整治工作中,康平县依据“一村一策”,明确土地权属,将收回的土地重新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分配,尽量让每一位失地农民都能拥有自己的土地。截至目前,康平县已有439名失地农民、1025名新增人口分到了土地。2025年,全县还将继续解决110户失地人口及2200名新生儿的补地需求问题。

一村一策 钟家街村的“三等与十三类”

土地整治,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必须防范少数人说了算、多数人“被代表”的现象出现,在“地从哪里来、分到哪里去”上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维护群众权益,接受群众监督。康平的做法是,运用好村民议事决策机制,不搞“一刀切”推进,而是以“一村一策”为施政核心。

从今年开展土地专项整治以来,两家子乡钟家街村按照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原则制定了“一村一策”,明确规定了本村各类地块发包承包价格、超出面积收费标准、历史遗留问题处置意见等。“村里300多户村民,咱们按整户消亡土地、双份地、校田地、溢出地、设施农用地等分了13个类别,具体地块又根据质量分了一二三等。”钟家街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峰介绍,“比如承包一等好地是每年260块钱,承包坑塘涝洼地每年100块钱。我们把工作做得非常细,就是要让老百姓觉得村里是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这样工作才能好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钟家街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峰(左)在核对分地情况(央广网记者 李子平 摄)

就这样,村里的土地分配分类细致、标准明确、收费合理、符合实际。同时,通过数据采集和土地量化,将整户消亡地、双份地和部分坝外开荒地抽回,根据村民意愿,制定补地方案。通过召开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大会,成功为104户新生儿补了520亩地。

“一村一策”的普遍推行,有效保障了各村方案制定公开透明、严谨细致,措施方法可行,也打消了村干部当“老好人”、不愿碰硬的思想顾虑,成为破解各村在土地问题专项整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的良方。

目前,全县161个行政村“一村一策”方案已经完成制定,并上传到沈阳市农村集体土地大数据监管系统和“阳光三务”平台公示公开。

纪委力推 用公开公示促公平公正

农村集体土地整治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金钥匙”,得益于康平县结合实际实施“一村一策”措施,得益于土地整治工作各项工作流程公开公示、透明度高,更得益于纪委监委机关扛牢监督职责,全力督促推动的务实工作作风。

今年3月份以来,在市纪委监委的统一部署下,康平县纪委监委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关键环节找准监督发力点,结合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搭建了“1+5+15+161”的监督框架体系,即:1个县纪委监委农村集体土地问题专项整改监督工作领导小组,5个纪检监察协作区、15个乡镇(街道)纪(工)委、161个行政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县乡村三级联动,紧盯问题台账整改质效,进行“嵌入式”全程监督。依托沈阳市农村集体土地大数据监管系统,对全县各行政村土地无偿使用、未经民主议定发包、超期发包、超低价发包等问题,督促集中进行整改,集中整治了一批像李某东、王某久等人“长期包”“低价包”“权力包”及无偿占用土地等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平县纪委监委检查组来到地头督查工作进展(央广网发 康平县纪委供图)

康平县纪委常委鲁晓彤告诉记者,从查处的具体案件入手,县纪委监委深入分析案件成因、特点、危害及警示意义,坚持“查、改、惩、教、防”一体推进,与“三资清理”有机融合,强化与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水利、财政、审计等部门专班联动,推动“纪巡”融合、“纪审”互动、“纪财”贯通,发挥各部门专业优势。除了做好农村集体土地问题整改之外,专班联动还有效解决了白条入账、明细不清、大额现金支付,以及履行事前商议、事中监管、事后公开等制度不到位等问题,提升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监督质效。

“从7月中旬开始,全县各地区陆续将村级土地专项整治的相关数据、政策等事项录入‘阳光三务’平台,进行公示公开。这样村民们看得见,村干部也说得清,在密切干群关系、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促进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鲁晓彤说。

以“地利”促“人和” 百姓满意了干部敢干了

“现在都在讲人工智能,但康平县做这个土地整治工作,是‘人工+智能’。”康平县委常委、副县长梁强介绍,康平采取数据“天眼”与人工核查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建立系统的台账、提供准确全面详尽的依据,另一方面还要下去事无巨细地走访,党政“一把手”在一线领着干、盯着干,乡村两级干部争着干、抢着干,在录入土地数据时有的村甚至加班到凌晨一点才收工,有的村还发动放假返乡大学生来支援。

可以说,这一次专项整治行动,让上下动员,使干群一心。

“30年没人动的问题我们动了,带来干部队伍最大的变化,更体现在心理上、思想上。以前觉得不敢碰也不想碰的问题,现在也积极地去想去碰了,处理复杂问题也不畏首畏尾了。”梁强说,“有的乡村以前想干产业,这不敢那不敢,说我这是新品种,万一赔了怎么办?但现在,干部们敢吃螃蟹了,遇到事敢先做起来了,敢于迈步了。这是这一次集体土地整治攻坚,给康平县干部带来的最大变化。”

梁强表示,康平县农村集体土地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是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有力抓手,是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是营造社会公平公正氛围、优化社会治理模式的关键平台。康平县将继续加大土地整治工作力度,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确保土地发包公平、公正、公开,让每一寸土地都能成为农民致富的“金土地”, 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