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9月24日,历时8天,伤亡2.6万人的济南战役结束;相较于长达20天,伤亡3.3万人的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惨烈了许多。

济南战役,歼灭了8万余国民党军队,俘虏了王耀武以下高级将领23人;济南城内国民党军的800余门火炮、20余辆坦克、238辆汽车也全部成了华东野战军的战利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对于这场战役的指挥官粟裕来说,济南战役有着更深的意义,他甚至亲自制定了济南战役的口号——“打到济南府,活捉王耀武。”随着王耀武的束手就擒,标志着14年前的那次沙场恩怨画上了一个句号。

01 红十军团

1930年,第一次反“围剿”开始的时候,粟裕升任师长;到第三次反“围剿”的时候,粟裕已经是红十一军的参谋长了。

即使是在前四次胜利的反“围剿”中,战争的天平并不是完全倾斜的;为了取得胜利,有时候依然需要极大的牺牲。粟裕也在战斗过程中被子弹打中了左臂的动脉血管,在粟裕的坚持下,医生想要锯掉的左臂被保留了下来,同时留下来的还有“左臂再也无法活动自如”的残疾。

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一个多月后,粟裕出院了;他曾经所在的红十一军早已改编成红七军团,粟裕担任军团参谋长兼第二十师师长,军团长就是寻淮洲;寻淮洲担任军团长时只有21岁,比林彪还年轻,是当时红军中最年轻的军团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寻淮洲参加过秋收起义,他与粟裕一样,都是从战争中学习、成长起来的红军将领,实战经验非常丰富;但红七军团的实权掌握在“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一的军团政委乐少华手中。

乐少华缺乏军事经验,作风霸道;随意拍桌子骂人,经常拿“反政治委员”的帽子压人。乐少华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经常给军团长寻淮洲难堪;而且他把粟裕当成了寻淮洲的人,随意打击报复。

1934年7月,红七军团被调回瑞金,包括李德在内的中央军委成员接见了他们,并宣布红七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目的地是皖南,因为那里将要暴动。但对于先遣队的战略意图,中央军委并没有说清楚;多年以后,粟裕才知道了其中的真相。

先遣队出发后,中央军委又突然改变了计划,命令:停止北上,攻取福州。福州的守军是王敬久八十七师的一个团;八十七师是当时中国军队中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兵员素质最高的部队。

1934年8月,红七军团攻福州不下,暴露了自身实力,又被福州守军追击。红七军团入闽东,走闽北,一路行军、打仗,继续休整,但却被中央军委严厉斥责。

1934年9月30日,红七军团到达皖赣边,但皖南暴动已经失败。以博古、李德为首的中央军委拒绝了红七军团就地游击的建议,命令其进入闽浙赣苏区,接受整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红七军团冲破数道封锁线,到达闽浙赣苏区的时候,部队只剩下了3000多人。闽浙赣苏区是由方志敏创建的老苏区,红七军团与其方志敏下辖的红十军合并组成红十军团。

红十军团,刘畴西任军团长,但十分不公平的是:所有人都是原职调动,寻淮洲却被调任了师长。

02 谭家桥,寻淮洲牺牲在这里

红十军团下辖3个师,但只有由原红七军团改编的第十九师能打正规战;第二十师、第二十一师均为红十军及地方武装升级而成,打游击战还可以,却没有大兵团活动的能力和经验。

1934年12月,为了摆脱追兵,红十军团决定在谭家桥打一场伏击战,拿冲在最前面的王耀武的补充第一旅开刀。

军团长刘畴西以第二十、二十一师为主攻部队,给第十九师分配的是绕后穿插的任务。寻淮洲和粟裕对此提出了异议,认为应该是战斗力最强的十九师担任主攻任务。但刘畴西不以为然,对歼灭补充第一旅也是非常乐观。

1934年12月14日,王耀武到达乌泥关,险要的地势让王耀武警觉了起来,并特地留下一个团防守乌泥关及其附近要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耀武的两个团将要进入伏击圈时,一名红军战士因过于紧张,枪走火了。王耀武的前卫部队立即反应了过来,一边抢占高地,一边报告王耀武。而刘畴西又急又气,无奈只能提前下达攻击命令;伏击战也变成了遭遇战。

处于劣势的王耀武短时间内就判明了战场态势,看出面前的敌人战斗力不是很强。他立即调集重机枪和迫击炮对红二十师占据的高地进行火力压制,并向其发起猛攻。

红二十师没有打过硬碰硬的阵地战,顿时慌乱了起来;王耀武找准其弱点,把阵地撕开了一个口子。随着补充第一旅官兵的不断涌入,乌泥关及谭家桥高地尽数丢失,战场主动权易手。

这个时候,红十九师再去绕后已然没有意义。刘畴西急令寻淮洲回援,方志敏也写信回调,但也许是寻淮洲压抑了太久,他是那么的渴望胜利;他失去了大局观、失去了理智,只剩下了一往无前的勇气。

寻淮洲亲自抱着机关枪冲锋,几经反复,伤亡惨重的红十九师拿下了王耀武留下的那个团占领的制高点,但这一切都随着正面部队的溃败而失去了意义。更不幸的是,寻淮洲腹部中弹,失血过多,第二天就牺牲了。

03 红十军团的覆灭,不是一次失误造成的

谭家桥战役后,时任浙江省保安处长兼浙赣皖闽边区"追剿纵队"司令俞济时不断调集重兵进行围堵。

面对优势兵力的围追堵截,红十军团只能在寒冷的山区食不果腹地兜圈子,部队的士气越来越低,刘畴西也因此变得优柔寡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红十军团转移时,遇到了一个保安团。但刘畴西手里还有3个团的兵力,若奋力一搏,吃掉保安团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但刘畴西只派了一个营,并随着局势的发展,陆续派出了两个营;把一场歼灭战打成了“添油式”的消耗战。最终,刘畴西下令撤离,这个软柿子也没捏成。

半月之内,红十军团往返十余县,大小战斗进行了十多次,但几乎每次都是消耗战、遭遇战;部队缴获不多,补充极少,士气也越来越低落。

1935年1月10日,红十军团在遂安召开会议,会议上形成了:乐少华、粟裕主张就地分兵游击和方志敏、刘畴西主张坚持大兵团作战的两种主张。最终,方志敏拍板决定,采用后者。但正是这个决定进一步地把红十军团推向了深渊。

方志敏和刘畴西一心想要打回闽浙赣苏区,但从遂安到闽浙赣苏区,两百里路上有着俞济时十几道封锁线。

首先前卫部队遭遇了敌方一个步兵团,刘畴西在不通知前卫部队的情况下率大部队改道,自己甩开了敌人,前卫部队却与总部失去了联系。

1935年1月12日,红十军团到达杨林。由杨林向南越过南华山,就到了闽浙赣苏区北部的一个外围小苏区——化婺德苏区。粟裕建议加速通过南华山,但刘畴西觉得主力部队过于疲劳,下令宿营休息一夜,天亮再出发。粟裕和方志敏只能率部先行。

粟裕和方志敏带领着军团机关、后勤人员、伤病员、缺乏弹药的迫击炮连和重机枪连,共有八百余人;翻越了南华山,一直前进到靠近闽浙赣苏区的地方,才停下来休息。

第二天,刘畴西率领主力出发时,一个保安团挡住了去路,前后相隔仅仅半个小时。屡次进攻都没有得手,刘畴西举棋不定、犹犹豫豫,直到傍晚,不得不绕道而行。刘畴西缓慢行军的时候,俞济时却在严令督促部队快速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月15日,红十军团主力到达化婺德苏区,距离闽浙赣苏区只有一步之遥。粟裕和方志敏觉得部队应该加速行军,进入闽浙赣。但刘畴西又觉得人员疲惫、晚上不能再走。粟裕急了,“情况这样紧张,哪能再迟疑啊。今天晚上我们必须全部通过封锁线!”

无奈之下,方志敏决定让粟裕率部先行,自己则回去接应大部队。到达闽浙赣苏区粟裕,一边联系地方人员,一边等待主力跟进。下半夜、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主力依然没来。战场直觉告诉粟裕,不能再等了。他立即率部离开了原定会合地点。

1935年1月27日,刘畴西被国民党部队搜出;两天后,方志敏被捕。

04 可爱的中国

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中祝福着祖国母亲,他坚信: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病,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恨,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忧伤,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暗淡的荒地。

面对校长蒋介石和其他黄埔校友的劝降,刘畴西无所畏惧,“死是不可避免的,至于什么时候死,我不知道,因为生命已经掌握在我的敌人的掌心。”

还有在战斗中牺牲的寻淮洲,如果能够活下来,凭着战功和资历,授帅拜将,无可置疑。

也许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不尽如人意,甚至有些差劲,但他们当之无愧地是“人民英雄”中的一员,“永垂不朽”送给他们实至名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8年5月,已届古稀的粟裕又一次来到了谭家。他默默地坐在一块巨石上,凝望着被晚霞染红的石门岗,久久不愿离开。临别时,粟裕说出了心愿:“我死后,将和战死在这里的战友们长眠在一起。”

在他的心里,谭家桥始终没有画上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