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锐眼战狼

“打针吃药,不如罗老太一脚!”

这是发生在“中医大家”罗有明身上的真实故事。

作为一位执医生涯长达九十年的传奇,在她手上治愈的患者不计其数,不管是达官显贵,还是黎民百姓,全都一视同仁。

以至于后来,周总理亲自为她“赐名”,卫生部拨款专门为她修建医院。

这不禁让人感到好奇,她的医术到底有多么神乎其技?

实际上,鲜有人知道,“医术”只不过是罗有明身上“最不起眼”的一个优点,她的传奇人生故事远不止这么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良医“天选”

1900年,罗有明出生于河南省夏邑县一个名叫“罗楼”的小村庄里。

在她出生以前,罗家就已经是当地赫赫有名的中医正骨世家,一套传承了将近300年的“罗氏正骨法”,以“手法轻、诊断准、见效快”三大特点而远近闻名。

只不过,这一切在最开始与罗有明似乎并没有什么关系,在那个严重“重男轻女”的时代下,罗有明出生后甚至没有得到一个像样的名字,更别提接触有着“单传”家规的医术了。

但,事实证明,天才总是能打破常规。

当5岁的罗有明与兄弟姊妹们,在老祖母的指引下,一起排队为患者摸骨头的时候,罗有明竟然又轻又准的摸出了对方的病症,而她的那些兄弟姊妹们则还一头雾水。

于是,就这样,在罗家挑选第五代传人的时候,老祖母便破例将她提名,而罗有明也自此成为了“罗氏正骨法”第五代的唯一传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10岁左右开始,罗有明便在老祖母的教导下学着给人治病,到了16岁的时候,就已经可以独立行医,成为了四里八乡人口相颂的“女郎中”。

在22岁那年,经人介绍,罗有明嫁给了一个名叫王治忠的老实农民,她也因此得名“王门罗氏”。

然而,好日子没有过上几年,伴随着时局的动荡,王治忠在南下谋生之际突然“失踪”,自此杳无音讯。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没有办法的罗有明只好一边拖着一大家子人生活,一边到处求人寻找丈夫,可以说,在那些年,罗有明几乎把生活的苦都吃了个遍。

自到24年之后,这一切才迎来转机。

彼时的王治忠已经从一位普通的农民,摇身一变成为了中央警卫部队的一位排长,时常守候在毛主席、周总理的身边。

当听说了罗有明这些年的遭遇,王治忠分外感动,在局势稳定下来后,立马请人将罗有明接到了自己的身边。

于是,就这样,罗有明顺利地抵达了西柏坡,与丈夫王治忠重新团聚,而她也由此便有了将自己浑身医术带出“大山”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术有精,德更高

再次相见,王治忠已经今非昔比。

在毛主席、周总理等人的熏陶之下,王治忠懂得了不少道理,这使得他在与罗有明重逢后,迫不及待的想要将一切分享给后者。

而这其中,让罗有明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白求恩大夫救治伤员的故事。

虽然她与对方素未谋面,但在听王治忠读完毛主席写作的《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两篇文章后,当即便在心中默默立下志愿,要以白求恩大夫为榜样,用自己祖传的正骨医术,为祖国、为人民服务。

后来的事实证明,罗有明无愧心中所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部队的几年里,罗有明不仅身先士卒,在战场上用自己的精湛医术救治了不少解放军战士,而且还打破了祖辈“不外传”的规矩,毫不吝啬的将正骨绝技传授给部队的医护人员,以至于后来军中都将其尊称为“正骨女先生”。

1949年1月,北平解放,由于丈夫王治忠负伤需要到东郊双桥的医院疗养,罗有明便随即陪同他住进了北京双桥池家窑村的旧窑厂里。

而正是在这个地方,罗有明打响了自己“正骨”的名气,从最开始的村里,到整个北京,后来甚至有不少外地的患者专门前来请她救治。

由于大家都不知道她的姓名,只知道她住在双桥,于是便称呼她为“双桥罗老太”,而对此,罗有明也是欣然接受。

1957年,在当地政府的安排之下,罗有明正式开始双桥公社三间房卫生院工作。

按照罗有明自己的说法,这无疑是党和人民对她这个“乡间郎中”最大的认可,在她的眼中“千金难换”,为了报答这一切,唯有不计一切的用浑身技艺报效社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间来到六十年代初,此时已经年逾六十的罗有明再一次迎来了一件“人生大事”,那就是:“取名”。

彼时,邓颖超同志意外扭伤了腰,躺在床上不能动,痛得一度连身体都翻不了。

在经过了几个医生治疗效果都不明显后,总理想到了罗有明,于是便请人邀请罗有明出诊。

面对又是恩人又是偶像的周总理邀请,罗有明自然是不会拒绝。

当来到中南海后,看到邓大姐虽然疼的眉毛都皱在了一起,还是伸出手请她落座,罗有明立马上前扶住对方,一边帮邓大姐翻身,一边细心的推拿按摩,期间还不停跟邓大姐说话,逗邓大姐开心。

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就是在这不经意的一小段时间过去后,罗有明突然站起身,直接便将邓大姐扶着坐了起来,并鼓励她下床走几步试试。

看到这一幕,邓大姐和周总理都有些难以置信,但邓大姐还是十分小心的起了床,结果发现正如罗有明说所的,一切都恢复了正常。

以至于周总理都忍不住喜出望外的夸赞道:“名不虚传,‘双桥老太太’真是神医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结束完治疗后,周总理突然想起来从未听罗有明提起过自己的名字,于是连忙道歉询问。

对此,罗有明笑了笑回答道:“我就叫罗门王氏呀。”

然而,周总理却认为这样不妥,笑着表示:“已经新社会了,总得有个名字,既然你给人治病这么有名,我看不如就叫罗有名吧!”

面对周总理的突然“赐名”,罗有明自然是激动万分,当即便答应了下来。

只不过,由于性格谦虚,她后来便把出名的“名”改成了光明的“明”,这才有了“罗有明”这个姓名。

医者仁心

从取名这件事情就不难看出,罗有明本人并不在乎名利,而事实也的确如此。

人们常说:“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但罗有明却好像跟钱“没缘”,好几次与“赚大钱”的机会擦肩而过。

例如,曾经就有一位被誉为日本“国宝级”的骨科专家A先生,开出20万的天价年薪,外加一辆“皇冠”高级轿车,请求罗有明去日本,最终遭到她的拒绝。

对此,很多人都难以理解,而罗有明却只是笑了笑回答道:“我给人治病不是为了钱,我们这里讲究治病救人、讲为人服务,难道当年白求恩先生来中国是为了钱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给人治病不为钱”!

这在今天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却在罗有明身上成为了事实!

1974年春天,周总理亲自批示让罗有明举办全国正骨学习班,当听闻她讲课来回都是坐公交汽车后,当即指示有关部门调出一辆崭新的奔驰车开到罗有明的面前。

而面对这一幕,罗有明第一次拒绝了周总理的好意,表示:“我不用车,也没有地方放”,随即将车送给了国家卫生部

后来,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卫生部为了报答罗有明,又送来了一辆尼桑汽车,她同样选择了拒绝,并说道:“我不要车,如果非要给就给医院一辆救护车吧,接送病人方便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者最重要的是拥有一颗仁心!”

在罗有明的执医生涯中,她最讲究的便是“方法论”,只要能给病人治好病,能怎么为病人省钱就怎么为病人省钱。

例如,有一位建筑工人因长时间劳作扭伤了腰,经过几家医院诊治花了很多钱都不见好,没有办法只得找到罗有明。

对此,罗有明只是在他身上摸了一通后表示:“对不起,我实在是太累了,您明个再来吧!”

就在病人扭头准备失望而归时,罗有明突然站起身,飞身就是一脚踢在病人的腰上,冷不经的让病人“哇呀”医生踉跄了好几步,把在场的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然而,就是这样看似没有任何道理的方法,竟然把这位病人成功治好。

这也有了后来民间流传“打针吃药,不如罗老太一脚”的说法。

而类似的例子在罗有明身上还有很多,甚至有瘫痪的病人,被医院判处“死刑”的病人,都曾在她手上被治好。

以至于有病人后来送上锦旗,直接写道:“环椎脱位命垂危,求医无效还问谁?机缘巧遇罗神仙,病魔除去我春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5年,卫生部遵循周总理生前留下的指示,专门拨款修建了一座名为“罗有明骨伤科医院”的医院。

而院长,正是罗有明。

在她的率领下,这座医院成为了中国医学界的一道标杆,不收红包、不收礼品,5角的挂号费,有时医院还要倒贴医疗费!

如此行径,怎么不配一句“再世华佗”之名?

2008年10月11日,长寿了一个多世纪的罗有明终于先生还是离开了人世,不过她的精神、技艺却被传承了下来。

从第六代开始,“罗氏正骨法”不再单传,凡心怀正道的医生,皆可修学!

而罗有明的“医者仁心”更是成为了无数后辈们效仿的对象,成为了指引今天中国医学不断前进的明灯。

未来,光明依旧!

参考资料:

  1. 京城名医“双桥老太太”──...北京著名中医正骨专家罗有明_莫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双桥老太太——罗有明_崔普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正骨圣手__再世华佗_张敬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