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推动文化传承发展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关键环节。2024年以来,津南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以文”重要要求,全面提升城市吸引力、文化创新力,持续推出文旅新产品、新场景、新体验,切实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创新,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展现新作为。

“遥呀遥远的小渔村,回呀回荡着童年的歌声,阿公的长橹摇得夕阳红,阿婆的渔网拉出了满天星……”在津南区文化馆公益大讲堂上,宛转悠扬的歌声飘荡在屋子内。声乐教师正在指导音乐爱好者们排练歌曲《遥远的小渔村》,这首曲目即将参加2024津南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合唱展演。“学生们”精神饱满,铆足了劲练习,希望在大舞台上一展歌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文化强国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24年以来,区文化馆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订制了一系列文化“菜单”,精彩的文化产品点亮了群众的美好生活。

津南区文化馆负责人彭绍阳介绍说:“在公益大讲堂中,我们开设了美术、书法、舞蹈、曲艺、器乐、声乐、文学等多个门类的公益课程,深入基层,在社区、学校开展公益培训。此外,我们持续开展常规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包括各年龄段的书画展、戏曲进乡村基层群众文艺展演、文艺轻骑兵下基层等,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努力为津南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刚刚结束的津南区农民丰收节上,葛沽崔记传统茶汤、徐氏虎头鞋、糖画等非遗技艺悉数亮相,展示现场人气爆棚。

2007年以来,津南区陆续公布了七个批次的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包含78个项目,囊括民俗、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戏剧等类别。2024年,津南区多方查找资源,开展非遗乡间普查,成功挖掘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8个;积极举办非遗知识宣传讲座,拓宽非遗保护思路,提高工作人员和传承人的非遗保护能力;广泛搭建非遗宣传展示平台,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让非遗进校园、进社区。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传承能力大幅提升,广大群众了解非遗、关注非遗、保护非遗的意识也更加强烈,特别是年轻人的积极关注与参与,让传统文化的历史魅力在现实生活的映照下“活”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津南区开展了“理响津南·十百千万”巡回示范宣讲进万家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常学常新;通过各级各类媒体,讲好讲活讲美津南故事;生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持续推动诚信建设……一系列举措,聚焦群众对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推动中华文化不断扩大“朋友圈”,彰显了新时代的文化自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下来,我们会开展好津南区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申报工作,继续做好津南区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要利用元旦、春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结合景区景点商贸综合体的节庆活动,组织更加丰富的宣传活动。要联合区文联,指导行业协会、文化馆的专业干部、文艺行业从业者和市场主体,创作更多的文化作品,增强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此外,要推动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带动文旅消费提质增效。”津南区文旅局文旅综合一科(文物保护科)负责人尹红阳说。

来源:津南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