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的“路”

家乡的路

你我一起走到大的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系列稿第二期

前方到站

峰江街道白剑线

白剑线的变化

见证了峰江的裂变

这条路

历经时间沉淀更显厚重

一草一木皆记载着岁月的故事

从路泽太高架快速路上下来,白剑线上车水马龙,道路两侧一排排民居鳞次栉比。阳光穿过枝丫,斑驳的光影洒在路面上,宛若时光的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望着眼前平整宽敞

车辆川流不息的白剑线

今年76岁的峰江街道退休干部

孙洪祥不禁有些恍惚

“我当时还在人民公社上班时,这条路还是砂石路,也没什么车。那时周边都还是农田,一下雨到处都是水坑。”

思绪回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这条路还不叫白剑线,而叫白金线,每天都有几辆客车从黄岩出发,途径白金线前往金清。

“上班都是走路,没有自行车,更谈不上汽车,一走就是四十多分钟,很不方便,一下村就是一个上午或是一整天。”孙洪祥回忆道。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从峰江前往金清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然而道路差、桥梁窄,来往车辆和行人不是因下雨路面坑洼而误事,就是由于桥梁会车不便而出现涌堵排成长龙等现象,不少村民叫苦不迭。

2002年,路桥撤峰江镇,设立峰江街道,孙洪祥也随之来到峰江街道人民政府负责农业工作。

“到峰江街道工作后,我和白剑线的‘渊源’更深了。”谈及白剑线的变化,孙洪祥便打开了话匣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年,白剑线从原来的砂石路到块石路,又从块石路改建成水泥路,村民的生活越来越方便。看到白剑线日新月异的变化,孙洪祥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它变了,变得更好了。

2020年,白剑线开始“焕发新生”,原先9米宽的路面扩宽到12米的沥青路,道路两侧还修建了1米的排水系统,下雨天让不少村民“烦恼”的坑洼和积水消失不见了,来往金清和峰江的车辆也变多了,周边也开始逐渐热闹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道路的亮化工程一上,路灯亮了,人气旺了,“烟火气”紧跟着上来。白剑线改建成后,夜幕降临,一段时期小贩们便将地摊摆到道路附近,好不热闹。卖水果的、卖快餐的……各式各样的小吃摊开张营业,越来越多的村民在此建房,两侧的店铺也一个接一个开业了。

一家家银行伫立在道路两侧,村民们办理业务更加方便了;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学,上学放学的欢声笑语萦绕在耳畔;在道路的另一旁,仍是本地人喜爱的美食一条街。

岁月流转间

白剑线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故事

人们在这里欢笑、成长

见证着峰江街道的蜕变与腾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现在站着的地方是星火广场,戴大夫故居和中共路桥历史纪念馆就在旁边,红色之旅就此‘开启’。”看着眼前热闹的星火广场,孙洪祥说道。

如今的白剑线周边早已不复往日的萧瑟,随着峰江街道通过深入挖掘白剑线沿线村庄历史文化内涵、红色基因,尽可能保留原有红色文化记忆和历史痕迹,蒋僧桥村红色基地、3A景区村庄、未来乡村建设如火如荼,白枫岙村创建美丽乡村,推动如意柿界项目落地的力度不断加强,白剑线沿线众多景观凭借其独特的自然禀赋和风貌,像一串珍珠熠熠生辉,吸引诸多游客纷至沓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热闹的不仅是白剑线

还有蒋僧桥村

游泳池内,身着泳装的小朋友在教练的指导下享受游泳的乐趣;

足球场内,球员们奋力奔跑,带球过人,引得场外欢呼声阵阵;

星火广场边,村民们伴随着悦耳的音乐悠闲地跳着广场舞;

南村书院里播放着电影,大家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和白剑线一同“感受”时代变迁的

还有沿线的商户

今年是峰江老太婆蛋包糕开业的第32个年头,从小推车做到店面,变的是时间,不变的是制作的手艺。

“吃了好多家蛋包糕,还是这家的味道最‘对胃’,出去工作了都想着这口吃的。”在外地工作的王先生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年

➭ 白剑线道路在扩宽,焕了新颜,来往的车辆从笔直的马路穿过,驶向远方;

➭ 迎着初升的阳光,沿线商户用辛勤的劳作唤醒峰江;

➭ 幼儿园小朋友欢歌笑语,在校园里汲取知识的养分;

➭ 农贸市场里,从清晨时分到夜幕低垂,处处弥漫着人间“烟火气”……

来源:全媒体记者 何家欢

编辑:周璐茜

转载请注明出处

 你好,白剑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你好,白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