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大同市文旅事业交出的成绩单令人自豪。2023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5489.8万人次,同比增长77.22%;实现旅游收入311.28亿元,同比增长104.02%。2024年1-8月,全市30家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255.32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51939.53万元。在今年7-8月暑期,全市6家重点监测景区共接待游客577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2.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7.4%、31.1%。全市文旅产品供给丰富,旅游服务更加优质高效,热点门户城市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持续增强。

文化舞台百花齐放 文艺精品硕果累累

近年来,全市文化工作者紧扣时代脉搏,深掘大同文化资源,创作出一大批舞台艺术精品。聚焦文化传承、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主要题材,创排了话剧《热土》、北路梆子和耍孩儿融合剧《忘忧草》,持续打磨舞蹈诗剧《天下大同》、歌舞剧《北魏长歌》,创排了反映基层党建工作的晋剧现代戏《八九雁来》等,并启动以“时代楷模”张连印事迹为题材的舞台剧《热血》项目,众多舞台精品剧目获得多项国内大奖,并推出二人台《杏泉沟》、罗罗腔《小二姐做梦》等原创小剧目,打造了《云海曲艺》《雁云往事》《和成恒》等一批演艺小剧目,为古都文化繁荣注入蓬勃生机。

同时,全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深入推进,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日益完善,全市已建成图书馆11个、文化馆11个、乡镇(街道)文化站126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710个,基本建成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持续打造“平城讲坛”和“文化大讲堂”两大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平城讲坛累计完成公益讲座600余场,服务10万余人次,赢得了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围绕大同不同历史时期文化,创新打造“大同文化大讲堂”。深入开展“百场戏曲进校园、千场大戏进农村、万场演出惠民生”等文化惠民工程,社会反响热烈,推动大同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大同市文化创新发展,非遗传承保护成效显著。近年来,大同市成立了大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全面开展非遗保护工作。开展了非遗资源普查、名录体系建立、保护传承机制创新、对外文化交流、展示展演、打造项目品牌化等一系列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和工作体系更加健全。近年来,每年开展不少于100场次的非遗传承项目“五进”活动,并举办非遗日宣传主题活动、非遗购物节、春节文化庙会、非遗展演等活动,培育打造了广灵剪纸艺术博物馆、浑源黄芪文化园、广盛源中医药文化博览苑、斑斓虎创意工坊等非遗旅游体验基地,让非遗传承与保护更加深入人心。

文旅融合量质齐升 全域旅游提档升级

近年来,大同市积极推动云冈峪历史文化长廊项目建设,塑强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龙头品牌;加快推动恒山景区配套提升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提速恒山5A级景区创建;提前完成“十四五”A级景区倍增任务,新增大同火山群1家4A级景区和左云摩天岭等7家3A级景区,全市A级景区总数达到30家,比2020年净增20家。平城区、浑源县、灵丘县获评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大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大同长城博物馆于2023年6月20日开放运行。持续推动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建设,截至目前,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完成投资51.945亿元,建设完成1075公里,主线基本贯通。同步建成风景道234.2公里、慢行道89公里、驿站15个、房车营地13个、观景台20个,连通A级以上景区10个,覆盖非A级景点39个,初步建成“城景通、景景通、城乡通”全域旅游公路网。

大同市展开立体宣传,城市文旅名片持续擦亮。建立“京津冀晋蒙”和“连理同庆”“延张乌同”三大区域文旅合作机制,推动京津冀文旅宣传“五进”活动,在北京市楼宇、社区、商圈、高校、园区等重点区域投放大同文旅宣传广告,冠名太原铁路局5组高铁动车,覆盖80多个城市;在京津冀、成渝、广州、上海等举办文旅专题推介会,特邀国内顶流文旅网红推介大同;紧盯国内知名文旅文博展会,组织了“中国古都 天下大同”系列专题推介会,先后走进苏州、重庆、大连、广州、香港、深圳文旅产业交易会、文博会,以及同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知名大学,持续不断提升城市知名度,扩大城市影响力。用足用活自媒体宣传平台,打造“文旅星推官”“文旅短视频创作者联盟”两大线上宣传推介平台,完成文旅新媒体宣传矩阵搭建。制作发布“大同度假 清凉一夏”“大美大同四季不同”等高质量文旅宣传短视频数千部,通过视频号、抖音、小红书等知名平台,播放量达3.5亿次,提高全网曝光量。成功举办山西省第九次旅游发展大会,举办阳高杏花节、灵丘平型关文化旅游节、浑源黄芪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左云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徒步大赛等系列特色活动。“文化古都”“清凉夏都”“美食之都”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显著提高。

文旅产业多点开花 文旅消费活力迸发

大同市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努力开辟多元融合的文旅消费新场景。突出“旅游+文化”,以“传播大同文化、讲好大同故事”为突破口,推出“云冈文化旅游季”“中国年·大同味”“相约大同·潮玩古城”等一系列文旅品牌活动,集中展示大同年俗、民俗、非遗等文化特色,丰富游客体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突出“旅游+演艺”,推出《天下大同》《千年微笑》《昭君出塞》等一批沉浸式实景演艺,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和传播力的文旅IP。

突出“旅游+体育”,成功举办大同摇滚马拉松、大同国际轮滑节、长城一号旅游公路自行车赛、大同冰雪节等重大赛事,以体育活动聚人气、引人流、促消费;突出“旅游+冰雪”,以万龙白登山滑雪场为代表的10大冰雪旅游项目,牵引推动旅游市场“淡季不淡、四季火热”;突出“旅游+康养”,依托大同得天独厚的地热温泉、生态环境等资源优势,加快推动世家生态康养小镇、黄经世家中医康养小镇、唐河大峡谷旅游度假区等重点项目和文旅康养集聚区建设。

突出“旅游+文创”,强化“大同元素”植入理念,文创产品开发销售再创新高;突出“旅游+艺术”,邀请知名艺术家来同办展,先后举办多项大型展览;突出“旅游+商娱”,开源一号文化产业园获评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称号,鼓楼东街获评省级旅游休闲街区,东南邑等24个夜间消费空间和云端一号等18个露营基地投入运营。

近年来,大同市以建设国际知名文化旅游城市为总目标,树牢“以游客为中心”理念,大力推动文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丰富文旅业态产品,全面提升文旅服务保障,精准强化文旅市场监管,塑强叫响文旅品牌形象,全市文旅市场实现了持续火爆、强劲增长的发展态势。

文旅消费市场热度不断攀升的背后,是大同市文化旅游活动的日益频繁。各级各部门要树牢“以游客为中心”的理念,强化部门协调联动,全链条加强服务保障,不断提升游客满意度、体验感。

(来源:大同日报)

(网易山西 黄晶 助编 刘静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