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你爸有2个亿!”2011年,北京一名研究生,放弃航天部的科研工作,跑去农村免费支教。校长看完他的简历,直接将他扫地出门。殊不知这一举动,让他的生活让云端跌到谷底。
“你走吧,我们学校容不下你这条大鱼!”
2011年,北京一名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原本分配好的优渥工作,跑去北京的农村当老师,不要一毛钱工资。然而,在面试环节,校长将他臭骂一顿,直接让他走人。
“你是农村出身的,家里也缺钱,除非你爹有2个亿,否则别来我这里上班!”
说这句的人,正是这所学校的校长燕兆时。众人不理解,在这个追求功利的时代,有人不要工资上班,这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吗?可燕兆时不同,他不愿误人子弟!
2010年春天,41岁的燕兆时,跟着好朋友魏来,走进北京一所打工子弟学校里。见到校长,他开门见山道:“我想在这里支教可以吗?”校长表示热烈欢迎。毕竟燕兆时是航天部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而魏来是中关村电脑城的老板,两人学历高素质好,有他们的加入,对学生一定大有帮助。
得到校长同意后,接下来几个月里,燕兆时定期去学校免费授课。在当志愿者期间,他用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很快跟学生打成一片,赢得学生的喜爱。
然而,这种简单纯粹的快乐,很快被意外打断。
这年7月,燕兆时和往常一样,准备去学校上课。可当他走进校园时,发现院子里停着一辆大货车。而车上装满了校长的私人物品,以及一些大型家具。
经过询问后才得知,学校附近的房屋即将被拆迁,整片城区面临改建。这意味着,学校必须要停课迁址。燕兆时立即走上前,询问新校区的地址。
女校长摇了摇头,一声叹息:“坚持16年,真的扛不住了,我对不起这群孩子,希望他们将来能继续读书,有个好前途!”简单几句话后,校长含泪坐上车离开了。或许你以为,校长走了,再招个新校长就行了。道理是对的,问题是,谁肯来接手呢?
原来,这所学校是私人的,主要接收穷苦人家的孩子。所有的场地,都是租赁的,并没有固定,多年来,学校多次搬迁。另外,从老师到校长,薪资待遇都不高。
在这种背景下,有新人接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可燕兆时明白,如果没人接手,那群学生将无书可读。燕兆时实在舍不得抛弃那群孩子,他做了个疯狂而大胆的决定!
没错,他要来接手学校。
这一决定遭到身边人的强烈反对。原因很简单,如果他来接手,意味着他要放弃科学家的工作,放弃优渥的薪资待遇,再也不能在实验室搞研究。
面对种种质疑,燕兆时的回答是:“实验室少了我一个人,还能正常运转。但如果我不管,那群孩子真的就不能上学了。”
接下来的时间,燕兆时要自掏腰包,重新租场地当办学场所。他在京郊北五环外的农村里,找到了一个仓库。经过简单改造后,他用简易板,隔成8个空间。
这8个空间,除了学前班到六年级的教室,还有一个活动大厅,专门给孩子用来娱乐。场地搞定后,他还要和相关部门协调关系,办理相关手续。
奔波一个月后,新校区顺利落成。
开学那天,身为校长的燕兆时,给所有学生发了一个塑料袋,几根笔和纸张。他站在讲台上,笃定说:“孩子们,只有你们好好学习,将来才有机会改变命运!”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燕兆时除了自己要上课,还额外招聘专业的老师,开出的薪资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在他看来,一个好老师对孩子教育影响深远。
所以,当别的学校都在压缩老师数量,或者降低老师工资时,燕兆时恰恰相反,尽自己最大能力,让所有老师愿意长期留下来。唯一例外的是,他拒收了一位年轻人。
当时,那个年轻人在学校当过全职志愿者,完全没有收入。研究生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航天部的研究所上班。然而,他却向燕兆时提出,想继续呆在学校里。
燕兆时果断拒绝,在他看来,学校不知道能开多久,那位年轻人也是出身农村,家里父母也需要钱,自己绝不能耽误别人的前途,这才有了开头一幕。
殊不知,正是这样,燕兆时需要花大量的钱去招募老师。仅仅一年,他就垫付了15万元,生活质量也大打折扣,才40岁出头,头上早已白发丛生。
后来,这件事被媒体曝光,学校也得到社会爱心人士的支持。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件事非得是你来做?不怕失败吗?”
燕兆时回答:“我不知道这件事是否会成功,但我相信,这件事一开始注定不会失败。”既然如此,为何不努力下,让孩子们多上一天学呢?
不得不说,在绝多数人在挤破脑袋赚大钱时,燕兆时放弃体面稳定的工作,掏光积蓄,只为了让孩子们可以读书,这种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