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院士第一县

来源 | 学术志、宜兴发布等

宜兴人才辈出是否与地理环境有关?

宜兴市刚巧位于长江中游,从地势上看正好是被弯弯曲曲流动着的长江环抱其中,而且还是四面八方水流汇聚河流流入太湖的必经之路,宜兴的西北面又正好形成众星拱月般的扇形水系,因此宜兴市可以说是被水包围着的一个县级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自古以来信奉风水之说,不论是修建宅邸或者达官显贵,皇亲国戚等挑选陵墓都必须要看风水,曾有言论“山主贵,水主富”,宜兴市地理环境刚好处于“水主富”中,因此从风水上看自然被人们看成是能凝聚灵气的风水宝地,而生活在宝地中的人自然都会受到良好的影响。

那么宜兴市时代出人才真的与风水有关吗?

其实不然,风水只是一种迷信的说法,我们从科学角度看待宜兴的地理环境确实不错,再加上管理有度,充分了解到被四面八方之水环抱之优势后,因势利导将宜兴发展得越来越好,人民生活安定富足才会有更多的时间考虑思想层面的满足,也才有更多的钱财支持他们读书,因此说到宜兴的人才培养与地理环境相关也算是有理可据。

良好的地理环境,环山绕水的清净之地自然也容易让身处其中的人们心灵得到更多的满足,再加上长久以来的读书习惯传承,导致当地人无论是贫穷或富有都对读书有着非比寻常的执着,对于他们来说读书不仅是祖宗传承下来的传统,更是他们精神富足的粮食,他们习惯读书也热爱读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宜兴,读书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即使家境再如何贫穷,对于他们来说明天吃住的苦一些,也绝对不能放弃读书,在贫穷的偏远地区,即使生活条件再艰难,他们也会挤出经费来办学,千方百计让当地的孩子读上书,这是一种怎样难得又执着的精神,事实证明他们做对了,相信不止名声在外的人才们,即使在宜兴市发展,不显山不漏水的大多数人也会是腹有诗书的状态。

宜兴市自古以来优良的学术氛围

地不耕种,再肥沃也长不出果实;人不学习,再聪明也目不识丁。众所周知古代科考极其严苛,有的人终其一生都未能考中进士,有的人从风华正茂考到白发苍苍最终郁郁而终,正如我们都知道的范进中举的故事,正是因为太难考中进士,因此一上榜后范进就疯了。

由此可见从科考中脱颖而出有多难,而宜兴市却是走出了四名状元,十位宰相以及近四百位进士的盛况,而现代更是有着上万名教授,百位校长,二十多位院士,就这么一个整体面积不达两千平方米的县级市,先后出现如此多人才,不得不令人感叹当地教育的发达与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得新中国成立后开设的第一次科技大会,会上全是全国最优秀的人才,但是在座的每十个人中就有四个人是宜兴人,宜兴培养人才的能力不得不令人钦佩。

宜兴自古以来对读书都有着自己的坚持,即使在最困难的年代也没有让孩子们放下书籍去谋生,他们对读书的思想认知水平普遍较高,对读书改变命运深信不疑。在50年代大多数地方之人都觉得读书无用,不如让孩子早日离开无用功,加入为家计打拼行业中,但只有宜兴坚持读书,因此在那个教育水平大多落后的年代,宜兴自始至终保持着读书的习惯。

宜兴自古至今一直保持着浓郁的学术氛围,民众对于知识的认知度普遍较高,这也是为什么宜兴的教育的教育水平全国领先,当地民众普遍学历水平大大高于其他地区,高级人才辈出,数量不减反增。

宜兴仅靠一个县级市就走出如此多位人才,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而是从很久的年代之前就确立的读书信仰,并始终坚持下来,这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成就,希望宜兴能继续保持这样的趋势,甚至扩大这一人才优势,为全国各行各业更大的输入优秀人才,为祖国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贡献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知识改变命运,知识也能改变认知,只要教育普及得好,才能真正做到诗书传家,才能拥有更多优秀人才。宜兴的读书氛围跟历史离不开关系,首先正是由于从遥远古代开始提倡的读书,普及的认知才能读书深入人心,才能在这么多年来从不放弃知识,才能做到始终如一培养人才。

其次,环境对人性格养成,习惯培养非常重要,正是因为宜兴拥有非常浓郁的学术氛围,在这样的大环境影响之下,在宜兴出生成长的人也被耳濡目染的热爱读书,即使读书不一定是为了“考取功名”,但普通民众仍坚持读书,也导致了民众的学识水平普遍较高。

知识改变命运,即使不一定是为了某一目的,获得某一成就,读书对于提升自己也是非常重要也非常有意义的事。

宜兴籍院士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潘菽(1897—1988)

宜兴归径人,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心理学家、中国现代心理学主要奠基人之一。历任中央大学教授、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等职。主要从事记忆、错觉、汉字知觉等实验研究和心理学基本理论的研究,毕生从事教育和科研工作,教授过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等课程,为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培源(1902—1993)

宜兴芳桥人,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物理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清华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教授、副校长、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主要从事流体力学中的湍流理论的研究,证实了广义相对论引力论中“坐标有关”的重要论点,在相对论研究领域中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世界上第一个推导求解出湍流的脉动方程,被国际公认为湍流模式理论的奠基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敖庆(1915—2008)

和桥人,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物理化学家、中国理论化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吉林大学教授、副校长、校长、名誉校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名誉主任。主要从事有关分子内旋转的阻碍势函数及高分子反应动力学的统计理论研究。在密度矩阵理论、微观反应动力学、原子簇化合物结构规则和固化理论与标度研究上,取得了国际领先的重要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潘梓年(1893—1972)

宜兴归径人,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哲学家、逻辑学家。历任中国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负责人,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书记,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报《真话报》总编辑、《新华日报》社长等职。负责筹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和哲学研究所,并筹备出版《哲学研究》,创办了《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浩青(1914—2010)

宜兴周墅人,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物理化学家、中国电化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历任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教授、系主任。主要从事丰产元素锑的电化学性质系统研究。利用微分电容——电势曲线确定了锑的零电荷电势为-0.19±0.02V,校正了文献数据并得到国际公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史绍熙(1916—2000)

宜兴官林人,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工程热物理学家、燃烧学专家。历任天津大学教授、校长、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内燃机学会理事长,天津市科协主席等职。主要从事工程热物理学、燃烧学研究。发明了复合式燃烧系统。推导出粒子在气缸内涡流中的运动轨迹方程,发展了热混合理论,提出了周边混合气流形成的原理、发明柴油机的热混合理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洪元(1917—1992)

宜兴宜城人,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理论物理学家。历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主要从事理论物理学研究。全面研究了高速荷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所发出的电磁辐射的性质。在推进中国物理学研究事业、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研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既明(1917—1998)

宜兴宜城人,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病毒学家。历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1985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内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病毒学研究。采用我国自己分离的菌种研制出了我国的第一支青霉素,首次发现了曾轰动世界的甲型流感病毒变异病状体,并首次在试管中将一个流感病毒裂解为有生物活性的亚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章综(1929年生)

宜兴宜城人,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物理学家。历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主任等职。主要从事物理学研究。用X射线粉末衍射为主的方法研究了Al-Cu-Ni三元合金系的部分相图,解决了其中t相的晶体结构变迁的疑难问题,首次发现单相区内晶体结构可按一定规律变化,提出“一个单相区内不一定只能有一种晶体结构“的观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程镕时(1927年生)

宜兴和桥人,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高分子物理及物理化学家。历任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教授。主要从事高分子的分子表征、溶液性质、体积排除色谱、交联高分子网络结构,高分子链的构象理论,高分子凝聚态的系统研究。提出一系列应用广泛的公式和团簇理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镜(1925年生)

宜兴宜城人,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岩土工程专家。历任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铁路路基建设和科研工作,为路基土工的理论和技术的提高和发展,作出了较系统和突出的贡献:提出了按黄土结构力学性质确定边坡的成果;提出了第二破裂面计算衡重式挡土墙土压力的原理和判别墙后滑动面出现范围的公式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鼎三(1914—2002)

宜兴丁蜀人,1995年当选为工程院院士。

半导体与光电子学专家、教育家。历任吉林大学集成光电子研究室主任、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名誉院长。主要从事半导体与光电子学研究,是我国半导体事业开拓者之一。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大功率整流器、点接触二极管、三极管、光电二极管,较早研制成功GaAs激光器,500A、2500V大功率晶闸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沙庆林(1930年生)

宜兴周铁人,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公路工程专家。历任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公路工程研究。曾在亚非六国从事援外公路工程设计施工和科研。主持6.5、7.5和8.5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在重型压实标准、路面设计理论、典型结构和可靠度设计等方面有创新性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薛鸣球(1930—2013)

宜兴丰义人,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光学专家。历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构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所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等职。主要从事光学仪器和光学系统设计研究工作。研制了我国第一台高精度经纬仪和我国第一台大口径高倍率观察望远镜,为我国第一代遥感卫星负责设计了高质量光学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程天民(1927年生)

宜兴周铁人,1996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防原医学与病理学家。历任第三军医大学党委书记、校长,中华医学会创伤学会主任委员等职。2000年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成立时成为首批跨学部院士。主要从事防原医学与病理学研究和试验。曾14次参加我国核试验,进行了大量实验室工作,阐明了核武器的杀伤作用与防护原则,对发展我国防原医学特别是复合伤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太一(1921—2004)

宜兴宜城人,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通信技术专家。历任解放军通信兵科学技术部总工程师、国防科委第55研究所副所长、解放军总参通信部科学技术部总工程师、南京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等职。主要从事通信技术研究。在军事通信和指挥自动化方面作出了开创性、奠基性工作,坑道通信埋地天线、丛林通信等科研成果。解决了军事通信中的重大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西生(1938年生)

宜兴和桥人,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核技术应用专家。历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副研究员、解放军第二炮兵第四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副总工程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二炮核军备控制技术研究专家组组长等职。主要从事核技术应用研究。在核装置理论设计、核弹头和常规弹头装备发展论证、军备控制研究等领域倾力开拓,完成了国家和我军许多重要科研课题,为我国航天航空和国防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中如(1939年生)

宜兴大塍人,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水工结构专家。历任河海大学教授、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主要从事水工结构及大坝安全监测与监控领域的教学和科研。主持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子题6项,国家三峡重大基金课题、重点基金和973等8项,三峡临时船闸、升船机和二滩等工程项目5项,龙羊峡和佛子岭等科研项目60多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国良(1934—2011)

宜兴宜城人,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金属材料专家、教育家。历任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主要从事金属材料及高温合金研究。创建我国第一个高温合金专业,解决歼六飞机发动机涡轮盘质量做出重要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邦芬(1948年生)

宜兴宜城人,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凝聚态物理学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副研究员和研究员,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教授、物理系教授、系主任等职。主要从事凝聚态物理理论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受限小量子系统物理和半导体超快光学过程理论。与黄昆先生一起确立了半导体超晶格光学声子模式理论,被国际学术界命名为“黄--朱模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瑞松(1938年生)

宜兴南新人,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飞航技术专家。历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科技委顾问、型号系列技术顾问、中国宇航学会无人飞行器学会高级顾问等职。主要从事飞航装备设计、试验和制造的研究工作。在制导、控制、仿真、总体设计等方面有重大成就,为我国飞航技术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突出贡献。历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等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褚君浩(1945年生)

宜兴屺亭人,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半导体物理和器件专家。历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物理学会光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主要从事红外光电子材料和器件的研究,开展了用于红外探测器的窄禁带半导体碲镉汞(HgCdTe)和铁电薄膜的材料物理和器件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岳良(1962年生)

宜兴太华人,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理论物理学家、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2014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粒子物理和量子场论研究并做出独创性工作。首次论证一组手征代数关系并在量子手征圈图贡献下成立,最先表明K-介子衰变中直接CP破坏和ΔI=1/2同位旋规则可在标准模型框架内同时得到自洽的解释,其理论预言与国际上两个重要实验结果一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志南(1952年生)

宜兴南漕人,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肿瘤细胞生物学与生物技术药物专家。现任第四军医大学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肿瘤细胞生物学与生物技术药物研究。长期从事抗体靶向药物研究,以癌生物标志物为主线,从细胞到不典型增生、至癌症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了全方位系统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任南琪(1959年生)

宜兴丁蜀人,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污水处理专家。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副校长,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主要从事污水处理研究。领域包括:污染物生物处理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废水资源化及能源化理论与技术;环境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等。在生物制氢和工业废水处理等应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荣军(1961年生)

宜兴邮堂人,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电力电子及控制技术专家。现任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所长,兼任变流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共十八大代表。主要从事电力电子及控制技术研究。轨道交通牵引控制、牵引变流和网络控制技术的创新研究和成果转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蓓薇(1957年生)

宜兴红塔人,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食品工程领域专家、博士生导师。现任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海洋食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贝类加工专业分中心主任等职。主要从事农、水产品精深加工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省攻关课题30余项,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海洋食品的深加工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旭(1961年生)

宜兴高塍人,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神经科学家、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2018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神经系统疾病的分子细胞生物学机理研究。系统性地研究了慢性痛的背根节和脊髓基因表达谱,发现了内源性钠钾泵激动剂等新的痛觉信息调控系统,为临床镇痛及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华良(1965年生)

宜兴杨巷人,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药物科学学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民盟中央常委,民盟上海市委副主委。曾任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药物科学基础研究和新药发现。系统发展了药物作用靶标发现和药物设计理论计算新方法,为新药研究提供工具,获得国际同行和工业界广泛应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立(1965年生)

宜兴和桥人,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唐西生之子,核武器物理研究与设计专家。现任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总工程师,曾任原总装备部某技术专业组成员。主要从事核武器物理研究、设计与核试验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物理研究与设计领域优秀学术带头人。研究成果大幅提高我国的战略威慑能力,为增强我国国防安全和提升国防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谈哲敏(1965年生)

宜兴宜城人,202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现任南京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他主要从事大气动力学、中尺度气象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锋面动力学、大气边界层动力学与中尺度可预报性,并在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提出新的非线性边界层动力学近似理论——Ekman动量近似理论,已被国内外许多学者应用,被认为是目前边界层动力学中比较完善的理论模式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彤(1962年生)

宜兴宜城人。202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国务院参事。主要研究领域为大气化学与环境健康,取得了大气污染来源甄别、成因解析及健康危害评估等系列创新成果。他致力于将基础前沿研究的突破性成果应用于解决我国重大环境问题,带领北京大学团队提出《奥运会北京空气质量保障方案北京周边省区市措施》,得到国务院批准采纳,在华北六省市实施,为保障北京奥运空气质量做出了贡献。他积极推动环境健康交叉学科研究和学科建设,在北京大学先后创立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环境健康二级学科、环境健康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