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如果他能活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速度能快10年。这句话并非夸大其词,正如美国人说钱学森能抵五个师一样,完全是有依据的。他死后多年,我国的某型号火箭,因发动机材料不过关,试验屡次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科研人员一筹莫展之际,有人在一篇法语论文中,意外找到了解决发动机材料的方法。令大家感到震惊的是,这篇论文的作者署名是一个很熟悉的名字。他就是姚桐斌烈士。说起姚桐斌,知道他事迹的人不多。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是耀眼夺目的!

姚桐斌于1922年出生在无锡黄土塘镇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母见姚桐斌爱学习,便省吃俭用地供他读书。姚桐斌也很争气,不论是大考小考,总能拿到优异成绩。在他读初中时,抗战爆发了,无锡沦陷了。为了继续求学,姚桐斌冒着生命危险穿越日军封锁线,考入了江西国立十三中高中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岁时,姚桐斌以江西省会考试总分第一的成绩,进入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矿冶系。23岁时,他拿到了学士学位。1年后,学院获得了几个公费留学名额。虽然数量很少,但姚桐斌却胸有成竹。不出意外,他以第一的成绩拿下了前往英国伯明翰大学留学的机会。

姚桐斌的求学之路上,不论面对什么考试,他总能得第一。不得不说,除了努力之外,更多的还是天赋。他的导师曾这样评价过他:“姚桐斌是我教过的学生中最好的一个。”姚桐斌在该校取得了博士学位。虽然他身在英国,但心里装的还是祖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留住姚桐斌,英国方面给他提出了特别优厚的待遇。虽然姚桐斌的生活也需要钱,但他还是认为回国是更为要紧的。英国方面见状,只能以他“掌握国家机密”的名义阻拦他回国。

这时,德国慕尼黑大学研究所向姚桐斌伸出了橄榄枝,姚桐斌决定去德国。他只用了3个月的时候,就轻松地掌握了德语。尽管德国的研究条件也很好,但姚桐斌还是惦记着祖国。1956年,姚桐斌在欧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再次申请回国。周总理得知此事后,亲自出面同德国交涉,在妥协和交换后,德国才同意放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姚桐斌回国后,没有继续从事研究工作,而是听从组织的安排,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工作,担任下辖的703所所长。尽管设计部门是配角,姚桐斌还是做的很有干劲。他和所里的同志们说,我们一起加油,把我国的火箭送上天。

十年动荡时期,为了让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了解英语文献,姚桐斌就成立了一个英语补课班。不过,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开设英语班是不被允许的。当时,姚桐斌的家遭到了大肆破坏,而他本人也被一根铁棍敲击头部而死。

周总理得知此事后,愤怒到极点,他生气地摔破了杯子,命人赶紧调查。粟裕在周总理身边工作,负责调查此事。但当时的运动正在鼎盛时期,此事只能被搁置下来。直到1979年,杀害姚桐斌的两个凶手被抓捕,一个被判了15年,一个被判了13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缅怀姚桐斌同志,1993年,他被追授两弹一星勋章。而姚桐斌的塑像,被永远地树立于703所。纵观姚桐斌一生,从一个普通老百姓,凭借着优异的学习成绩,一路冲出了国外。原本他能在外国生活的很富裕,但他终究选择了回国效力。虽然结局是不太好的,但他的亲人,战友们都会他感到骄傲,自豪。

中国人民永远忘不了姚桐斌所做出的伟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