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谓玉在帮助邻居买菜。李歆宇摄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云阳县黄石镇迎新村村民李谓玉义务照顾同村身患重病的林付珍老人及其两个先天二级智力残疾的儿子。30多年来,他用照顾邻里的善举感动四邻八乡,赢得村民交口称赞。一条1公里的陡峭山路和一本泛黄的账本,记录着他的热情善良和无私付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谓玉的账本里密密麻麻的记录着这些年的帮助邻居的过往。李歆宇摄

心生怜悯 主动担起照顾特困家庭重任

“志强和国友,该吃饭了,不要乱跑。”在黄石镇迎新村,村民时不时都能听到李谓玉的呼唤声。而这一切,得从同村的林付珍老人一家的遭遇说起。

早年丧偶的林付珍命运多舛:1993年,65岁的她身患重病,丧失劳动力;两个儿子先天智力残疾,生活不能自理。“乡里乡亲的,要有同情心。”看着无依无靠的一家人,李谓玉心生怜悯,“能拉一把是一把,只希望他们能生活得更好一些。”

林付珍家离场镇较远,去一趟需要乘坐过河船,上个集镇都是一种奢望。每逢赶场天,李谓玉总要到林付珍家问一问,看有没有需要带的生活用品和农用物品;一到农忙,他总是腾出时间,先给老人一家整田插秧、收割庄稼后,才忙自家的农活;逢年过节,总不忘给他们送米、面、肉、蛋……

2008年3月,80岁高龄的林付珍去世,两个40多岁的智残儿子没了依靠。“远亲不如近邻,只要有我在,绝不让他们挨冻受饿。”正当村委会为兄弟俩今后生活感到棘手时,李谓玉主动站了出来,不但帮忙料理老人的后事,而且提出由他来照顾兄弟二人接下来的生活。

悉心照料 一条陡峭路足足走了三十年

李谓玉住在半山上,老人一家住在山下,两家人之间相距着近1公里的陡峭山路。“为照顾好非亲非故的一家人,他在这条路上风雨无阻地走了30年。”村民对李谓玉的善行竖起大拇指。

2008年至今,李谓玉为照顾兄弟二人操心不尽。打人、骂人、捣乱,兄弟俩性格偏执,经常与人发生矛盾,惹了不少事。出现问题,李谓玉除了耐心给兄弟俩讲道理、安抚情绪,还要给人家赔不是,收拾“烂摊子”。

兄弟俩只有几岁小孩的智力,稍不留神,意外就来了。2021年的一天,李谓玉照常去照管兄弟俩吃早饭。刚进屋,眼前一幕让他惊出一身冷汗:弟弟国友躺在床上大汗淋漓,哥哥志强站在一旁不知所措。

原来,国友把3天的感冒药一并吞下,幸亏李谓玉发现及时,将其送往医院才捡回一条命。此后,李谓玉格外细心,给他们特地准备了“上锁药箱”,兄弟俩生病了,李谓玉就从里面取药,让他们当面服用。

与两兄弟相处,李谓玉并不刻意“包办代替”,“他们就像十来岁的孩子,我要尽量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李谓玉故意不把菜做好给两人吃,也不会每天把家里打扫干净,更不会帮他们洗衣服,而是站在一旁,告诉他们菜怎么炒、地怎么拖、衣服怎么洗……

两兄弟学会一项技能,或者养成一种好习惯后,李谓玉还会奖励他们新衣服、肉食等奖品。如今,兄弟俩生活能力提高了很多,尤其是弟弟,学会做简单的饭菜,还能帮哥哥洗衣。

视如亲人 泛黄账本见证守望相助美德

“2012年5月18日,米20元、油10元、盐2元、鸡蛋5元……”今年已经71岁的李谓玉一直保存着一本特殊的账本,外壳已经发黄,上面密密麻麻的文字见证着他的善举。

“当一页一页翻看着上面的记录,仿佛回到那久远的年代。”李谓玉回忆,“记账的习惯是他们妈妈林付珍还在世的时候就已经养成的。只要她存在这里的钱,我都要记账,我不能多用他们一分钱。”

林付珍过世后,李谓玉把代管的800元钱转交给了兄弟俩。兄弟俩不会管账,拿了钱,就去买零食“改善生活”,领到低保,两三天就挥霍一空,没钱了便饿着肚子到处闲逛。

李谓玉看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决定要给两兄弟记账。小到1元钱的盐巴,大到百多元的药费,还有他带两兄弟出去帮活挣的每一笔钱,账本上都记得清清楚楚。

儿女在外地工作,老伴在城里照顾孙子上学,家人多次想接李谓玉到城里生活,他却放心不下已近花甲之年的兄弟俩。如今,年过七旬的他一如既往地操持着兄弟二人的生活。(张扬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