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标题: 守住绿水青山 赢得金山银山 ——昭通市林草产业发展综述

金秋十月的昭阳区省耕国学文化公园里,夏天的绿树成荫变成了片片金黄,落日余晖映衬出一片绚丽的彩霞,倒映在水面上,别有一番“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意境。漫步在如此景色的城市公园,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昭通市把“绿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经济,助力城市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推进林业和草原高质量发展,千方百计守住绿水青山,赢得金山银山,向着“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目标努力奋斗!

生态屏障愈牢愈美

擦亮绿色底色,筑牢生态屏障,是党和国家交给林业和草原部门的首要任务。昭通地处长江上游、金沙江下游、赤水河源头是保护长江中下游生态环境的源头防线和建设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主战场。近年来,昭通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处理好保护与开发、修复与治理的关系,切实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争当生态保护修复排头兵,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昭通市聚焦“扩绿、兴绿、护绿”,制定出台全面推行林长制系列政策措施,因地制宜做好林与山、林与水、林与草的统筹文章。建立完善了四级林长体系,全市共设立林长2881人,划定管护网格34408个,贯通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责任到人”的林长制责任体系。建立林长巡林等6项制度,建立健全“林长+森林警长”等机制,创新建立“民间林长”管理制度,形成以1个文件为主题,N项制度为支撑的制度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昭通市自然保护地总面积16.59万公顷,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22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实现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受保护率达90%以上的目标,赤水河珍稀特有鱼类种群得到有效保护恢复,监测发现鱼的种类从2020年36种增加到43种。征占用林草地审批取得重大突破,2022年以来审核审批报件618件、林草地5106公顷,切实保障了全市重点建设项目林草用地供给。2023年争取林区管护道路项目资金3050万元,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15亿元,建设林区管护路1385公里。投资3600万元开展森林火灾高风险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争取国家增发国债防火应急道路项目资金9.27亿元,建设森林防火应急道路1908公里。加强林草有害生物防治、防火灭火和资源管护工作,涉林违法案件持续下降。

保护修复生态,守住绿水青山。昭通市完成赤水河流域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和第一批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流域内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因地制宜推进规划建绿、拆违补绿、留白添绿,加大森林抚育和退化林修复力度,不断拓展绿色空间。“十大专项行动”2023年建设点位706个,完成绿化面积840.5万平方米、植树107万株,2024年建设点位455个,目前已完成绿化面积618万平方米、植树70万株,打造绿美街区、绿美乡镇、绿美景区等绿美点位450个以上。10大示范项目有序推进,特别是威信县水美乡村建设,以家庭“小美”汇聚乡村“大美”,推动村庄面貌大幅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绿水青山风景这边独好,红装素裹江山如此多娇。从乌蒙高原到赤水河源头,从美丽乡村到美丽县城,昭通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生态环境实现从脆弱到宜人的历史性逆转,一幅秀美的生态文明长卷正徐徐展开。

如今的昭通中心城市就像一个大花园,乌蒙水乡公园湖水荡漾,望海楼公园天蓝草青,省耕国学文化公园鱼翔浅底……越来越多的好环境、好风景、好天气让人心生向往。许多来到昭通的人,对昭通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流水潺潺的城市河道、碧空如洗的蓝天白云赞不绝口。

林业产业方兴未艾

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经济社会价值。为全面贯彻落实《云南省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昭通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总体部署,重点打造竹子、花椒特色产业,稳步推进核桃产业,积极发展林下产业,全力推动大地增绿、农民增收、产业增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年春天,大地苍翠欲滴、生机勃勃,春笋迎着春风,在阳光中微笑,在春雨中生长。今年4月下旬,记者来到大关县木杆镇10万亩筇竹核心区观景台,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郁郁葱葱的筇竹林,似一片绿色的海洋。细沙村的路旁、沟边、地角、山上,可见竹苗、竹笋、竹林、竹海;林区公路上,停着三轮车、摩托车、小轿车、货车,竹农和客商忙着进山采笋、购笋、运笋……采笋季,是竹农最忙碌的季节,也是最辛苦、最幸福的时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筇竹林、筇竹长廊、筇竹广场、筇竹大道、筇竹工厂、筇竹产业园……近年来,大关县立足筇竹资源优势,坚持错位发展、以特制胜发展思路,坚定信心、力排众议,锚定100万亩目标,全力发展“一县一业”筇竹产业,全链条打造以筇竹为主、方竹为辅、其他竹种为补充的百亿元级竹产业,打响“中国筇竹之乡”品牌。全县筇竹基地从5年前的20.83万亩发展到目前的102万亩,占世界筇竹资源的70%以上,全县竹林面积达116.53万亩。2023年,实现竹产业综合产值20.8亿元,竹产业发展受益17.3万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72.5%,巩固脱贫人口3.66万人,竹农年人均增收4900元以上。2024年,全县竹产业综合产值有望超过30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昭通有丰富的资源基础,有高等植物近3000种,经济物种6大类1000余种,林地资源1921万亩,草场植被资源174科1604种。其中竹子680万亩,特别是竹资源总量位列全国地级市前列,方竹和筇竹分别占国内64.4%、86.8%,资源优势明显、特色突出,发展空间广阔,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有产业兴,群众才能富。昭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林业产业发展工作,出台了《昭通市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昭通市加快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政策保障文件,促进昭通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竹子和花椒重点产业实现了一个产业一个工作专班和一个专家组。积极争取财税金融支持,通过积极主动调研、汇报,为2023年竹产业争取资金8.55亿元。筹建昭通市竹产业发展研究院,进一步科技赋能昭通竹产业,与西南林业大学初步达成竹产业昭通市“产学研用”科研合作平台,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对接拟开展竹资源利用研究,与国内业内有关专家学者对接,探索昭通林产业全产业链发展路径、资源培育与利用、技术创新等,为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因地制宜发展林果产业,壮大昭通苹果、永善枇杷、绥江“半边红”李子等最具代表性的特色优势增收产业,带动了“生态颜值”“幸福指数”双提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昭通绿色富民产业实现了全面提质增效,2022年、2023年全市林草产业总产值分别达174.39亿元和230.39亿元,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其中覆盖区户均收入竹子1.2万元、花椒1万元、核桃0.27万元。目前,竹产业基地达629万亩,投产315万亩,今年预计鲜笋产量突破50万吨,竹材30万吨,总产值力争190亿元;花椒面积稳定在165万亩,投产面积137万亩,今年预计产量8.2万吨,总产值力争150亿元。积极发展以天麻、林药、林菌、森林蔬菜种植及林下养殖、林下采摘为主的林下经济30余万亩,今年预计收入可达130亿元。

群众日子越来越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生态理念在昭通化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林业产业绿色经济成为昭通乡村百姓致富的新经济增长点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天不仅是鲜花盛放的季节,也是羊肚菌“丰收季”,一朵朵羊肚菌带着群众致富的希望破土而出。近年来,威信县结合当地空气湿润、水源充足无污染等适宜食用菌种植的生态优势,引进威信县名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名都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利用其在资金、市场营销、物流等方面的优势,为合作社提供了有力支持。麟凤镇金凤村威信县邦辉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潘为辉承包了30亩土地,全部用于种植食用菌,今年一季度有6亩土地的羊肚菌已基本采收完成,总产量达2250千克,收入近18万元。

每年夏天,彝良县洛旺苗族乡云丰村的黄桃抢“鲜”上市,饱满的黄桃挂满枝头,微风拂过,桃香四溢。走进黄桃林里,树上硕果累累,农户正忙着采摘、选果、装箱,到处都是繁忙的丰收景象。据了解,云丰村共种植黄桃80余亩,全部采用有机肥料进行浇灌。其中50亩今年进入挂果期,产黄桃30余吨,产值20余万元,鲜甜可口的桃子鼓起了果农的“钱袋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秋天,更是收获的季节,巧家县老店镇1万余亩核桃迎来成熟采摘期,果农抢抓农时忙采收,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忙碌的丰收景象。“快来,这里的核桃很多!”循声而去,巧家县老店镇坪地营村中村村民小组村民饶启斌挥舞着一根长竹竿敲打着核桃树,他的家人则蹲在树下捡拾核桃,一家人分工协作,不一会儿便装满了几口袋核桃。饶启斌气喘吁吁地说:“一亩地的核桃能卖3000余元。我家的10亩核桃可以卖3万元多元。”目前,老店镇核桃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其中1.5万亩核桃树已进入盛果期,基本实现了山区宜栽核桃地全覆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秋冬季节,走进鲁甸高原特色绿色食品产业园内的鲁甸兰跃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跃公司”),一阵浓郁的花椒清香味迎面扑来,使人神清气爽。10多名工人正在生产线上从事火锅底料的包装工作;抖音直播间里,主播正在推销着公司生产的火锅底料、鲜味料、酱料和小榨油等类别产品。最近几年来,兰跃公司通过联农带农机制,采用“农户+基地+合作社+企业”的合作模式,在鲁甸县龙头山镇、乐红镇建立了花椒基地,并与两镇签订了每斤高于市场价 2元收购花椒(干花椒)的协议;在梭山镇带动500户脱贫户发展花椒产业致富,对207名“三类对象”实行每人每年不低于500元的利益分红机制。

林产业遍布千山万水,带动千家万户奔富路。昭通市正立足全市林草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优势,围绕到2025年,全市林草产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的目标任务,推进全产业链聚合、多元化发展,构建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努力把昭通的绿水青山,变成百姓发家致富的金山银山。

来源/昭通日报 昭通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陈忠华/ 图片由昭通市林业和草原局提供

编审/ 胡华玉 编辑/李雯

投稿/822996965@qq.co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转载请注明来自 “微昭通”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