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孩子的乐园。

环境如何,决定了一个大家的运气,生活的福气。

当然,好的环境,是大家一起经营的结果,不是天生的。

经营家庭,就是各司其职,努力创造以下三种模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父亲扛得住,钱够用。

父亲是家庭的顶梁柱,房子有多高,多牢固,都是父亲决定的。

一个家庭里,80%的矛盾,都是因为缺钱。作为父亲,要支撑起一个家,就得想办法赚钱。

也许父亲没有很大的本事,但一定可以把赚钱,当一回事。

在知乎平台上,有一个问题

:“老公家太穷,拖累我和孩子,该离婚嘛?”

提问的,是一位妻子。

她讲述,在相亲的时候,丈夫吹嘘自己的能力,隐瞒了父母的情况。

哪知道,结婚的时候,丈夫原形毕露,彩礼、结婚照、婚宴等费用,都给不起。

她就想,自己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这婚后的日子,也不太担忧。也就嫁了。

遗憾的是,结婚多年,孩子都有了,丈夫还好吃懒做,一切开销都指望她。房贷,也多半是她承担的。

婆婆看几个儿女都结婚了,也不去打工了,家庭的生活,就更困难了。

婆婆家人情交往的费用,她也承担了;加上公公婆婆身体不太好,这就压得她气喘吁吁。

忽然,她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收入不低,凭什么要和孩子一起在婆家过苦日子?

热心网友,回复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贫贱夫妻百事哀”。

丈夫不仅仅是精神上的鼓励,更需要物质上的满足。若仅仅有精神,而没有物质,那就还不如离婚,算是止损。

父亲,也许是种地的人,农民工,流水线工人等,但是努力去赚钱的样子,可以给予一家人无限的力量。也会让妻子欣慰和感动,让子女收到鼓舞。

这年头,买房、读书、孝顺、一日三餐,都要花钱,把赚钱的担子丢给妻子,这不是父亲应该有的行为。

父亲扛住了,这日子就总能过下去。父亲扛住了,母亲再帮衬一下,这日子就会富足起来。

对于家庭来说,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万万不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母亲忍得下,没脾气。

我们常常说:“三个女人一台戏。”

说的就是女人喜欢唠叨。在唠叨之中,动不动就指责,埋怨,传递各种情绪。

加上现在的女人,除了持家之外,也会在职场,为家庭增加收入,增加情绪的因素就更多了。

作家张德芬说了自己的一段经历。

她在早上接到电话,说工作有点问题。因此她一肚子火,看到磨磨唧唧去上学的儿子,就骂了:“动作这么慢。”

儿子不服气,也对骂:“今天要穿校服,打领带,复杂啊。”

儿子情绪上来了,就骂妹妹......

原来,一个家庭里,情绪是会传递的,引发家庭情绪污染。

《菜根谭》中说:“家人有过,不宜暴怒,不易轻弃。此事难言,借他事隐讽之;今日不悟,俟来日再警之。如春风解冻,如和气消冰,才是家庭的型范。”

看过很多家庭,母亲一开口就是夹枪带棒,谁都受不了,谁都认为自己到了一个想要逃离的家庭。

好母亲,是懂得控制脾气的人。或者说,她是家庭氛围的调节器,总是给家庭带来一缕春风。

克制脾气,就是——

忍一忍,风平浪静;忍得下,格局扩大。

各种鸡毛蒜皮的琐事,人的情绪,到了母亲这里,就能够化解,那就好了。

比方说,孩子成绩差,第一时间不是责骂,而是关心差在哪里,需要什么帮助。

还比方说,父亲遇到挫折了,母亲不是抱怨,而是陪伴。

家庭所有的不幸,因为有了母亲,就会“冰雪消融”,那么春天就一次次到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孩子学得会,少操心。

一个家庭的希望,多半是寄托在孩子身上。

父亲看到孩子读书成绩好,再苦再累,都会顶住,会去筹集一笔学费。

多少父亲,砸锅卖铁,也让孩子上大学。

母亲看到孩子成绩好,会有自豪感,会更加关心孩子的衣食起居。

可是有的孩子,就是学不会,每天在学校,很痛苦。这就让父母不知所措了。

去学习,和学得会,是两回事。

当然,孩子学得会,除了孩子天资聪颖,还有父母的引导。否则,也会发生“伤仲永”之类的故事。

有远见的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提升读书的兴趣,增加和读书有关的爱好。尊重孩子的选择。

比方说,孩子放学了,第一时间要学数学,父母就别拿出语文书,讲作文;孩子很累了,父母就别反复说教,而是允许孩子休息。

总体来说,就是释放孩子在读书方面的天性,提升孩子的自信力。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触及智慧的高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蒋勋说过:“房子并不等于家,房子是一个硬体,必须有人去关心、去经营、去布置过,这才叫做家。”

一家人在一起,不是住在一间房子里,就好了,而是每个人都把自己的作用发挥出来,促进家业的发展。

长久的经营家庭,是父母把家推到一定的高度,孩子成年之后,接过父母的接力棒,再出发。

不管年纪多大,总能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幸福感就会拉满。

当家庭不如意的时候,想一想你的角色是什么,做好了吗?

如果每个人都以身作则,就没有不幸福的家。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