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幕式现场

9月20—22日,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血液学学术会议在武汉举行。与会专家围绕血液学领域新进展、新技术、新疗法,深入探讨科技创新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加速新药研发、优化诊疗流程等方面的关键作用,共商如何进一步推动血液学学科高质量发展。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德沛教授表示,近年来我国血液学学科全面快速发展,部分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随着生物医药领域的快速发展,血液学将迎来一系列创新技术和治疗方法,未来如何将这些成果应用于患者,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这是分会发展的一个着力点。

■阐述前沿创新 探讨血液学高质量发展■

在大会上,多位专家学者聚焦血液学领域前沿进展和科技创新,探讨我国血液学高质量发展之路。

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陈竺院士以“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开创我国血液学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题作报告。陈竺院士回顾了我国血液学的发展历程,深入阐述了血液学领域的发展前景,强调了科技创新在推动血液学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指出需要更好地将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和产业发展相结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赛娟院士以“中国成人白血病诊疗登记系统进展暨白血病大型队列建设及思考”为题作报告。中国成人白血病诊疗登记系统融合了来自数千家公立医院的医院质量监测系统(HQMS)以及国家癌症中心、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的数据,创建了流行病学调查的新范式。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晓军院士作了题为“细胞治疗—从经典造血干细胞移植到新型细胞免疫治疗”的报告。报告指出,从20世纪至21世纪,干细胞移植技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创立到日益成熟的飞跃性进展,特别是“北京方案”的提出与实施,有效解决了供体来源的难题,未来将免疫治疗、靶向治疗与造血干细胞移植相结合的策略将为更多患者带来生命的希望。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顾雪非研究员带来了题为“三医联动视角下的血液科高质量发展研究”的学术报告,强调了医疗、医保、医药三方联动的重要性,指出应通过整合医疗资源、优化医保政策和改进医药服务,共同提升医疗服务的整体效率和质量,并阐述了在此背景下血液科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聚焦临床应用 促进血液病诊治水平提高■

多位专家围绕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诊疗与管理、临床研究以及应用转化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和研讨。

血液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胡豫教授以“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控研究进展”为主题作报告,强调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经过多年的努力,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5年血栓评估率达到90%以上,高危患者的出血率评估近100%,规范化预防率平均达72%,5年的VTE发生率持续下降。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程涛教授详尽介绍了“造血干细胞研究进展”,内容涉及造血干细胞精细化的发育过程到干细胞产品的一系列创新发现,并展示了细胞治疗与基因治疗领域的转化研究。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黄河教授分享了关于“新型细胞免疫治疗研究与临床转化”的最新进展,包括其团队率先发表的双靶点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和CD7通用型CAR-T的研究成果,以及将CD7 CAR-T与造血干细胞移植相结合的治疗策略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赵维莅教授围绕“AI赋能淋巴瘤智慧诊疗”,深入探讨了淋巴瘤的异质性挑战及临床诊疗的复杂性,提出了人工智能(AI)干预临床淋巴瘤诊疗的新模式。利用AI深度介入淋巴瘤的诊断,包括病理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真正开拓“量体裁衣”式的精准个体化治疗模式。

(供稿: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