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久负盛名的黄浦江大闸蟹近日在上海松江正式开捕。虽然今夏的持续高温给大闸蟹养殖业带来严峻挑战,甚至由于养殖塘水温严重超标,被养殖户称为"水煮蟹",但最终,今年大闸蟹产量和品质却胜于往年,让很多人直呼意外。

位于松江的中华绒螯蟹"江海21"最大的亲本培育基地——上海鱼跃水产专业合作社大泖基地,不断转凉的秋风里,黄浦江大闸蟹已迎来成熟高峰。一到傍晚,活跃上岸的"五公"(五两/250克以上的公蟹)和"四母"(四两/200克以上的母蟹)越来越多。合作社相关负责人顾怡说,经过高温,蟹还能长这么壮、存活率这么高,超出预期。

"松江模式"为何能逆势取胜?开捕前夕,多位农业专家齐聚松江展开研讨。他们认为,面对多种不确定性因素,扎实练好"内功",抓养殖管理,抓种源优化是关键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下森林"可避暑,育肥期间"餐标高"

在10月23日黄浦江大闸蟹正式开捕仪式上,经随机抽样及专家鉴定,"五公四母"的超大规格蟹比重达到69%,预测平均亩产为132.5公斤。松江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相关负责人表示,无论规格还是产量,今年均为中华绒螯蟹养殖"松江模式"的历史最高。

这一成绩殊为不易。今年,长三角持续高温,让许多大闸蟹养殖户非常担忧。在松江,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曾连续28次测量养殖塘水温,最高达到37.3℃,一般来说,适合大闸蟹的温度在25℃到30℃。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江芝娟坦言,在超过常规近10℃的水温中养蟹,很容易导致脱壳推迟,存活率降低等一系列问题。

面对挑战,鱼跃合作社大泖基地秉持科学理念,坚持在养殖管理上精益求精。

合作社理事长郎月林说,精种水草一直是黄浦江大闸蟹养殖"松江模式"的关键和难点,尤其是能抵御高温的轮叶黑藻和苦草等,种植大有学问。为了更好应对可能出现的续高温,去年起,他们就和上海市中华绒螯蟹产业技术体系松江综合试验站合作,探索"高温水草+低温水草"复合型种植技术,精心布局高温草,从而为大闸蟹再造了一片遮阳避暑的"生态林",让他们。实验数据显示,此举可将水温降低约3℃,同时能改善水质。

此外,让大闸蟹在育肥期"吃好",也是战胜极端天气的重要因素。市中华绒螯蟹产业技术体系营养饲料组团队成员、农业农村部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王晓丹透露,今夏以来,鱼跃合作社优化了饲料配方,调整了蛋白质、脂肪等的配比,还加入胆汁酸等营养素以促进大闸蟹的消化。这项工作一直在持续,目前虽然已近11月,但仍是大闸蟹的黄金育肥期。目前,"大泖蟹"正向更肥大、鲜甜、多油的品质口感"冲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良法"保"良种",扛过高温的品种更有优势

种源优势也是提升黄浦江大闸蟹抵御自然风险能力的重要保障。

松江一直是上海中华绒螯蟹产业技术体系中的重要一极。多年来,"松江模式"以良法保良种,把种源创新落实在蟹产业链,不仅让"青背、白脐、金爪、黄毛"的"江海21"在市场上形成品牌效应,也助力它成为中华绒螯蟹的六大国家级良种之一,持续释放种源优势。

松江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江芝娟告诉记者,实际上,在日常养殖中,合作社通过科技创新,是以培育亲本的标准生产商品蟹。鱼跃水产大泖基地作为"江海21"的亲本培育基地,在覆盖全市的"江海21"良种中,70%来自于他们。

不仅如此,经历了今夏的炙烤考验,黄浦江大闸蟹的种源优势还有望进一步放大。正如市中华绒螯蟹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上海海洋大学教授王成辉所说,能在极端环境变化中稳产增产,将对大闸蟹种源创新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逆袭经验"到行业标准,要面向更大的世界

"松江经验"的价值,并不局限于养好"一塘蟹" 。研讨会上专家们还提出,黄浦江大闸蟹"松江模式"这样能有效应对极端高温等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的科学养殖模式,在市场推广中意义重大,在面向全国开展的全产业链建设中,这一模式具备显著竞争力,有很大开拓空间。

据介绍,当前大闸蟹市场需求与长三角总体养殖情势形成反差。特别是在高端精品蟹方面,除了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地也表现出很大需求,导致高端精品蟹价不断走高。对鱼跃水产而言,他们的黄浦江大闸蟹甚至已经连续15年出口海外,在日韩、东南亚等地也很受欢迎。

与会专家表示,一直以来,国内大闸蟹养殖业普遍存在全产业链建设缺失,"种""养"脱节;同时,从育种、育苗到养成环节,国内也缺乏相关标准。而从"松江模式"的实践来看,除了"稀放蟹种、精种水草、优化饲料、立体增氧"的传统经验之外,他们一直在迭代创新,努力面向全国,形成更高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目前,具有松江特色的品质标准正在形成之中。

作者:张懿

文:张懿 编辑:唐玮婕 责任编辑:戎兵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