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报》第373期 美术聚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美术报》第373期 美术聚焦

中国美术报

请介绍一下中国国家画院举办“国之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的初衷,并谈谈您希望通过此次展览传达出怎样的学术理念。

刘万鸣:“国之颂”主题展览是为了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庆典,以美术的形式展现新中国成立75年来的巨大变化和不同时期的艺术风采。这一展览由中国国家画院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共同策划,旨在向祖国和人民献上一份厚礼。在策划过程中,展览得到了文化和旅游部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他们共同为展览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展览的题目“国之颂”也是由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提出的,寓意着对祖国的深情赞美和颂扬。

展览汇集了全国画院系统、高校、美术馆等优秀创作人才的精品力作共计近400件。这些作品涵盖了中国画、书法、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综合材料、漆画等各种表现形式,充分展现了艺术家们的多样才华和深厚造诣。在展览中,观众可以看到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等已故大师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中国美术史上的珍贵遗产。同时,展览也展出了当代艺术家的新作,这些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

通过此次展览,我们希望能够传达出以下几个核心信息和价值观:一、对祖国的深情赞美。展览中每一幅作品都是艺术家们心灵的感悟、情感的寄托和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他们用笔墨和色彩描绘出祖国的壮丽山河、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伟大成就,表达了对祖国的无限敬仰和赞美。二、守正创新的精神。展览中的作品既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挖掘,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这种守正创新的精神是艺术家们共同的追求,也是推动中国美术事业不断前进的重要动力。三、文化自信与时代责任。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正确指引下,本次展览承载着更为深远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它激励着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守党的文艺方针,积极投身于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事业中。

总之,“国之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不仅是一次艺术盛宴,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文化的传承。它让广大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祖国的伟大和民族的自豪。同时,展览也激励着广大文艺工作者继续肩负起用美术经典作品书写时代的重要职责,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时代新篇章贡献强大的精神力量。

中国美术报

此次展览选择参展作品的标准和考虑因素有哪些?它们如何共同体现出“国之颂”这一主题?

刘万鸣在“国之颂”主题展览中,参展作品的选择经过了学术委员会严格的评定与审定。这一过程中,我们主要遵循了以下标准和考虑因素:艺术风格是选择作品时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我们注重作品的独特性和创新性,同时要求其能够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现代艺术的魅力。

艺术风格的选择旨在展现中国美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让观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能够感受到中国艺术的独特韵味。

主题思想是选择作品的核心标准。我们要求作品必须具有家国情怀,能够反映时代生活、代表时代精神。无论是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还是表现人民的幸福生活,作品都要传达出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时代的赞美。这种主题思想的选择,旨在通过艺术作品展现国家的形象和精神风貌,激发观众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在创作方面,主要聚焦新中国成立后的作品,也有对新中国向往的作品。这样的选择旨在展现艺术家们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国家的热爱和追求,以及他们为新中国美术事业所作出的贡献。

特别要说明的是,我们在选择作品时特别注重共性与思想感情的表达。尽管参展作品题材丰富、形式多样,但它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思想感情的表达。无论是哪种艺术风格、哪个历史时期的作品,都要能够触动观众的心灵并引发共鸣。这种思想感情的表达,是艺术作品与观众之间沟通的桥梁,也是展览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们希望通过艺术作品展现国家的形象和精神风貌,激发观众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能够推动中国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为新时代的文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展览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现场

中国美术报

展览筹备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挑战和困难?主办方是如何解决这些难点的?

刘万鸣此次展览是中国国家画院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对我们的人员素质和组织能力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验。我们深知,只有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团队,才能确保展览的顺利进行。因此,在筹备过程中,我们注重提升团队的整体素质,加强培训和学习,确保每个人都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

为了确保展览的品质和层次,我们还需要借用大量珍贵的艺术藏品。这些艺术品的价值极高,借用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和风险。我们凭借个人的关系、团队的协作以及专业的操作,成功地借用了包括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潘天寿等大师的作品,为展览增添了厚重的艺术底蕴。在借展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挑战。例如,有些艺术品的价值很高,借用人会存在顾虑。为了消除这些顾虑,我们与馆藏单位、艺术家家属进行了深入的沟通,明确了借用的条件和责任,确保了作品的安全和完整。我在开幕式致辞中也特别说明了,此次展览的成功举办确实要感谢这些兄弟单位和艺术家家属们的大力支持。此外,展览的布置和开幕式的筹备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我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三个展厅的布置工作,并确保近400件作品的展示效果。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精心设计了展览布局和展陈方案,注重细节和品质的提升。同时,我们还与相关部门和机构进行了紧密合作,确保了展览的顺利进行。

应该说,这次展览不仅展示了中国国家画院的实力和影响力,也为我们今后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中国美术报

此次展览在学术性和艺术性方面有哪些特点和亮点?

刘万鸣“国之颂”主题展览不仅是一次对新中国成立75年来美术文脉的深刻呈现,更是一次对中国美术系统性、完整性和规范性的全面展示。

首先,展览通过精心挑选的作品,展现了新中国成立75年来美术发展的深厚文脉。这些作品不仅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还体现了不同艺术流派和风格的发展轨迹,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中国美术发展历程的窗口。其次,展览在作品选择上注重系统性和完整性,力求展现中国美术的多元面貌。同时,通过规范性的展示方式,让观众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中国美术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展览将已故艺术大家和当下老中青艺术家的作品共同展出,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合力。这种合力不仅体现在艺术家们对国家的深厚情感上,还体现在他们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笔墨技巧上。这种跨时代的对话和交流,为观众带来了深刻的艺术享受和思考。在展览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展览作品在风格上呈现出多样性和变化性,每个时期的笔墨风格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特点。然而,在这些不同的风格背后,却蕴含着共同的思想共性和对国家的深厚情感。这种融合和对比,让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和内在精神。

可以说,展览不仅展示了新中国成立75年来的美术成就,更对青年艺术家和画家具有深刻的启发和引领作用。通过观看展览,青年艺术家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中国美术发展中的地位和责任,从而更加坚定创作之路。同时,展览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借鉴的宝贵机会,让他们能够从中汲取营养和灵感。

“国之颂”展览不仅是一次对新中国成立75年来美术文脉的深刻呈现,更是一次对中国美术未来发展的展望和引领。通过这次展览,我们不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和内在精神,为未来的美术创作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展览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现场

中国美术报

未来,中国国家画院将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提高展览的质量和学术水平?

刘万鸣:在展览策划方面,我们的展览将始终坚守学术性,同时注重艺术的普及。我们将通过展览,引导观众深入思考中国美术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同时为他们提供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培养和挖掘青年美术人才,作为中国国家画院的职责之一,我们计划于明年举办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此次展览将面向全国,包括艺术院校的青年艺术家,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我们将通过严格的评审流程,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确保展览的高水平和学术性。

为了提升展览的品质,我们将引入专业的设计师、策展人团队。他们将从展览的选题、作品选择、布展设计等方面入手,确保展览的呈现效果达到最佳。

我们将更加注重与观众的互动和反馈。我始终认为,一个好的展览不仅要呈现高水平的作品,还要有良好的品牌塑造和普及。我们将通过多渠道宣传和推广,提高展览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观众前来参观。我们的展览不仅面向专业人士,也面向广大美术爱好者和来自其他行业的观众。我们相信,美育的普及是提升全民审美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将在展览中设置多种互动和体验环节,让观众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和创作过程。同时,我们也将积极回应观众的疑问和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体验。

中国国家画院将始终坚持“经典引领,品格立院”的发展理念。通过展览,我们将引导艺术家追求经典作品。同时,我们将以宽广的胸襟激发艺术家参与画院建设的热情,创作出具有时代精神、民族品格和健康向上的艺术作品。■

编辑 | 贺 玮

制作 | 闫天蒙

校对 | 安亚静

二审 | 贺 玮

三审 | 冯知军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王会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861130056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5年出版44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64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 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