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家滩,从一个地名,到一个文化符号,如今又从绿水青山变为蕴藏着金山银山的生态文化品牌。10月27日,记者随省人大组织的“江淮环保世纪行”在马鞍山市采访时获悉,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将于明年4月建成对外开放。而以“凌家滩”为品牌,马鞍山市、含山县正深度打造生态文明金字招牌。
凌家滩分两年继续考古发掘
自1987年以来,凌家滩共考古发掘15次。含山县凌家滩遗址管理处主任唐军介绍说,凌家滩考古发掘一直在持续。2024年,向国家文物局成功争取到考古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将分两年实施考古发掘。
“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中,统筹遗址遗迹本体保护和周边生态环境保护,确保凌家滩遗址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唐军介绍说,公园规划面积3.35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20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村民搬迁、内外交通、环境治理、遗址博物馆、安全技防、防洪工程、农耕文明以及墓葬——祭祀区、遗产监测中心、考古科研中心、公众考古中心等。截至目前,共投资11.5亿元,累计接待游客约120万人次,带动旅游综合收入约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强化遗址保护,我省探索立法保护机制,《安徽省凌家滩遗址保护条例》成为全省首个文化遗产保护专项法规。
遗址博物馆明年4月建成开放
“我们正在加快遗址博物馆等项目建设,努力打造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安徽样本。”唐军介绍说,结合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实际情况,申报并实施了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提升工程项目,主要建设包括“一馆三中心”(即遗址博物馆、遗产监测中心、公众考古中心和文物科研中心)、凌家滩遗址本体数字化管理和保护展示项目等, “遗址博物馆将于明年4月建成开放,游客在‘五一’小长假就能看到全新的展馆”。
目前,游客来到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看到的很多文物,都是复制品。“博物馆建成开放后,观众就能一睹文物真容了。”唐军介绍说。
据了解,凌家滩遗址博物馆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展厅面积约3400平方米,计划设置由总序厅、保护历程厅、凌家滩厅、文明互鉴厅等组成。博物馆计划馆藏文物1000余件,将以凌家滩遗址、凌家滩文化为主线,串联起西辽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史前文化发展的相互影响、相互呼应、多元一体的发展脉络。整个博物馆将以凌家滩与韦岗遗址出土文物为载体,展现凌家滩遗址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凌家滩文化的辉煌灿烂。
打造“凌家滩”生态文明招牌
针对凌家滩的植物考古研究发现了稻谷的痕迹,证明稻谷应该是凌家滩人的食物来源。5500年后,“凌家滩”是含山县打造的文化、农业品牌,正成为当地的生态文明金字招牌。
走进含山大米科创中心,印有“凌家滩”注册商标的大米,形成一系列展示,供游客品尝、选购。“和五常大米一样,含山大米也是获得认证的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安徽凌家滩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汤尚兵介绍说,含山县推广绿色生产模式,将凌家滩保护区开发并打造成“含山大米”品牌高端核心产区。
“做优地理标志产品品质特性,讲好地理标志‘老故事’,突出绿色环保标准优势,打造绿色发展‘新篇章’,促进地理标志和绿色环保叠加赋能。”汤尚兵说。
不仅仅是种植水稻、生产大米,据介绍,含山县深化文旅融合,培育壮大“凌家滩”大米品牌,积极发展稻田景观、农事体验等新业态,打造遗产现场活化研学、博物馆研学、农耕文化研学、综合拓展“四位一体”研学产业。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武鹏 文/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