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月前,25岁的女生小慧在单位体检时发现了胆囊结石,虽然有些担心,但是因为平时工作繁忙,又觉得从来没有出现过什么症状,所以并没有引起重视。
上个周末,小慧的父母想着好好犒劳一下宝贝女儿,一大早爸爸就去菜场挑选了一打活蹦乱跳的大螃蟹来,“晚上清蒸蒸,搞点醋蘸蘸,女儿最喜欢的。”
清蒸最能突出食材原本的鲜味,剥着蟹脚,啜着蟹黄,小慧一连干掉了四只。见女儿吃得开心,老人比自己吃还高兴。
饭后小慧往沙发上一躺开始玩手机,突然感觉上腹部隐隐作痛。她以为只是吃多了,可没想到半个多小时过去了疼痛不但没有消失,反而越来越厉害,疼得额头也冒出了冷汗。家人见状赶紧扶着她就来到了杭州市中医院急诊。
“检查发现血清淀粉酶明显升高以及CT影像上胰腺水肿的结果,明确诊断为急性胰腺炎。”急诊外科接诊后对马上对小慧进行了全面检查,根据各项检查结果以及她胆囊结石的既往史,考虑正是因为进食大量螃蟹后导致胆源性胰腺炎并引起急性胰腺炎,需要马上安排住院。
在进行一系列抗感染、止痛、抑酶等治疗后,待小慧病情稳定后,普外科主任医师黄海为其进行了胆囊切除手术。
“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来说,比如胆石症、肥胖、血脂异常、糖尿病等,不建议进食过量。小慧正是这次吃了大量的蟹黄、蟹膏,如同一根导火索,导致重症急性胰腺炎发作。螃蟹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黄海表示小慧得的胆源性胰腺炎是中国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类型,其中胆道结石是最常见的原因。这种类型的胰腺炎通常起病急、变化快,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的重症患者病死率高达20%~30%。小慧虽然提前发现了胆囊结石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管住嘴。
胰腺,狠起来会把自己“吃掉”
胰腺“隐居”于腹腔深处,在肚脐以上5~10厘米,是人体仅次于肝脏的消化器官,主要有两大作用:
外分泌功能——消化。胰腺每天会分泌约750~1500毫升的胰液,这些胰液会排入小肠,是消化蛋白质、脂肪和糖的主力部队。
内分泌功能——参与血糖调控。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能调节血糖,一旦出现问题,可能会引起糖尿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临床营养科营养师唐墨莲表示,胰腺分泌的“胰液”在食物消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人们吃进去的脂肪、蛋白质和糖类,因为有了胰液,才得以被很好地消化吸收。只有胰腺健康,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才能让身体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胰液一旦流出受阻,会导致胰腺组织自身被消化,出现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也就是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常以突然发作的“上腹痛”为前奏,表现为难以忍受的钝痛或“无法喘气”样的锐痛。疼痛常在30分钟内达到高峰,可持续24小时以上不缓解,伴有恶心、呕吐、腹胀、黄疸、发热等。
浙江省人民医院副院长、胃肠胰外科主任医师涂建锋提醒,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约20%患者可能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死亡率可高达20%~30%,且可并发胰腺脓肿、假性囊肿、胰瘘、糖尿病等各种并发症。
吃螃蟹,一次别超过两只
螃蟹属于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一次性吃过多的螃蟹会促进胰液分泌,从而导致胰管压力升高。如果出现胰液排泄不畅的情况就会诱发胰腺炎,轻度表现为腹部疼痛,重度会导致胰腺穿孔和坏死。
医生表示,过量食用螃蟹这种高蛋白、高脂肪饮食非常容易诱发急性胰腺炎。因此建议一人一顿饭食用螃蟹最好不超过两只。
哪几类人要少吃并控制吃蟹?
孕妇:虽然“孕妇吃螃蟹会导致流产”的说法无科学依据,但食用螃蟹也需适量,更别吃“生腌”蟹,避免感染寄生虫,危害孕妇和胎儿健康。
患有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肝肾疾病的人:螃蟹中富含蛋白质与胆固醇,大量食用后不易消化,且易加重病情。
患有痛风的人:螃蟹的嘌呤含量较高,过多食用可能会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从而加重痛风。
发热、感冒、腹泻的人:过量食用易对胃造成刺激,可引起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不利于病情恢复。
婴幼儿及老年人:消化系统的吸收能力较差,不宜多食螃蟹。
声明
本文来 源于杭州市中医院、生命时报。以 上图 文,贵在分享,版权 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仅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本文编辑:CHEN°
责任编辑:林美妮
山东教育发布 |
| | | |
投稿/新闻线索/爆料视频
一经采用将获得线索奖励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