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95年的冬天,冷得让人直打哆嗦。
刘邦躺在病床上,脸色蜡黄,眼看就要不行了,他喘着粗气,对陈平说:“你得帮我个忙,去把樊哙的脑袋拎回来!”
陈平一听,心里咯噔一下,这樊哙可不是好惹的。
想当年,鸿门宴上,樊哙那是何等英勇,救了刘邦一命。再说,他还是吕后的妹夫,这关系网,剪不断理还乱。
陈平心想:“这樊哙要是真给宰了,我陈平还活得了吗?”
陈平犯难了,这命令根本没办法执行。杀樊哙?就会天下大乱;可要不杀,面对刘邦那脾气,自己更得完蛋。
他边走边琢磨,心里跟打鼓似的,七上八下。
所有人都知道,樊哙对刘邦,情深似海重如山。
樊哙一救鸿门宴前险,刀光剑影护君安;二献狗肉情意长,风雨同舟共患难;三破敌军显英勇,忠心耿耿保江山;四谏言辞恳切真,直言不讳为君贤。
那么,刘邦究竟为什么还要在临死前,下令杀樊哙呢?
原来,是刘邦晚年,心里头有件大事儿一直放不下,那就是他特别宠爱的戚夫人生的儿子刘如意。
刘邦觉得刘如意英武果敢,是个当皇帝的料,可太子刘盈,虽然是正宫皇后吕雉生的,性格却太软弱,能力也不行。
刘邦心里头痒,就想着把太子给换了。
这事儿一提出来,整个朝廷都炸了锅。
萧何、张良、韩信这些大臣们,还有御史大夫周昌,一个个都跳出来反对,说太子不能换。
特别是周昌,直接跟刘邦杠上了:“换太子就是不行!”
刘邦一看,这动静太大了,太子那边已经得到了天下士人的支持,再强行换,恐怕得天下大乱。
于是,这事儿就暂时搁置了。
但刘邦心里还是不甘心,他觉得自己这一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让戚夫人的儿子当上皇帝。
眼看着自己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刘邦开始琢磨着怎么给戚夫人母子找个靠山,保他们平安。
可就在这时,有人给刘邦送了个“大礼”——密报说樊哙跟吕后勾结,打算等刘邦一死,就对戚夫人母子下手。
刘邦一听,火冒三丈,病都差点儿给气好了。
他立马找来陈平,这个刘邦手下的智囊团成员,虽然半道才加入,但多次救过刘邦的命,就是人品和忠诚度有点儿问题,不过此刻也顾不上了。
刘邦给陈平下了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把樊哙的人头给我带回来!”
陈平心里万分纠结,樊哙可是刘邦的老兄弟了,鸿门宴上救过刘邦的命,打下咸阳后又敢闯后宫劝谏刘邦。
而且,樊哙还是吕后的妹夫,跟太子刘盈关系铁得很。这要是真把樊哙给杀了,那不得得罪一大票人啊?
但刘邦的命令不能不听,陈平只好硬着头皮上了。
他带着精锐部队,趁着夜色悄悄靠近樊哙的营地,故意把杀樊哙的事儿一拖再拖。
没过几天,刘邦的使者又来了,说刘邦病死了,不用杀樊哙了。
陈平心中庆幸,赶紧收兵撤退。樊哙也算是捡回了一条命。
权力斗争里,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刘邦、吕后、樊哙、陈平这些人,都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在争斗。
古人云:“留一线,生机长。”智者行事,一定要谨慎思量。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