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大河滔滔,不舍昼夜。
五年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大河上下,焕然一新。“行走黄河”报道组深入沿黄九省区黄河两岸村庄、企业、观测站等,用眼观,用耳听,用身感。我们选取九曲黄河九个点上的微故事,记录黄河之变,感受黄河之美。
“唰唰唰……”还未走进河南省兰考县堌阳镇徐场村村民徐亚冲的古琴工作室,就听到了刨木材的声音。
屋内,徐亚冲正弯着腰,手持刨子来回在一块长木板上刨光。一会儿,他又蹲下来,拂去木屑,拿出板尺一点点卡在木板上,测试着平整度,仔细程度仿佛对待一件宝贝。他身后的墙上,挂着一排古琴半成品。
“你别看这块木板看起来普通,它可是做古琴的上等好料。”说着,徐亚冲拿起长木板用手指关节敲了起来,“你听,是不是声音特别清脆?这可是我们兰考产的泡桐木,全国95%的高档民族乐器,原材料都选用的是我们兰考的泡桐。”
“兰考种出来的泡桐有什么特别之处吗?”记者疑惑。
“当年为了防治风沙灾害,焦裕禄书记带领兰考群众种下了大量泡桐树。后来有人发现,这些在盐碱地里饱经风沙打磨长出的泡桐树,木质比较疏松、不易变形,而且导音性强,制成乐器后声音清脆、震动穿透力强、反应灵敏,被称作是‘会呼吸的木材’。”徐亚冲边说着,边从一旁拿起一把成品古琴轻抚了几下,琴声清澈透彻。
他继续解释道:“对于古琴、古筝、琵琶、扬琴、柳琴、阮这些通过震动发声的乐器来说,音板是决定音质最重要的部件,所以我们这儿产的泡桐木是非常理想的音板材质,乐器厂商都抢着要呢。”
远的不说,就说徐亚冲所在的徐场村,百十户人家,却有90多户村民从事民族乐器制作,成了全国知名的民族乐器专业村,仅乐器销售,年产值就超过了1亿元。
大众新闻记者 刘笑笑 张焕辰
临沂日报记者 胡得理
日照日报记者 陈堉榛
河南日报记者 龚砚庆 赵一帆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晓静
统筹 王建
策划 娄和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