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于一九四八年九月十二日开始,在同年的十一月二日结束,解放军经历了五十二天的奋战,最终取得了战役的胜利,也就此给国民党敲了一次响钟。我党称为辽沈战役,国民党称之为辽沈会战或者辽西会战。其中三大战役之一就是辽沈战役,它不仅是解放战争的首战,也是三大战役中,过程最为曲折的一次战役。一九四八年九月十二日,由林彪和罗荣桓所指挥的东北解放军,对国名党发起了攻击,把国民党分割在了锦州和锦西以及山海关一带的地区。锦州这个关键的战略地区,对我军有着很大的帮助,尤为重要。毛主席早早就想到了,甚至林彪也考虑过,想要拿下这块宝地。在经过毛主席多次致电林彪后,两人意见终于达成一致,向锦州进军。
硝烟弥漫
十月十一日,由廖耀湘所带领的国民党第九团的十一个师和三个骑兵旅前去支援锦州的兄弟部队,但是被我军阻击在了大虎山一带的地区,到了十四日,我军对锦州发起了猛攻,经过一天的奋战,于十五日守敌全部被杀,俘虏了十万国民党,从而拿下了锦州。十七日,一直驻守在长春的曾泽生,他带领国军第六十军的两万六千人带头起义,剩余的驻守在东北的国民党,在副总司令郑洞国的率领下向我军投降了。后来蒋介石下令让第九军向锦州进军,想要夺回锦州,但是在二十六日被我军主力部队,于大虎山将其包围,国民党在经过了两天的顽强抵抗下,被我军歼敌十万人,多名高级将领被我军俘虏。我军于十一月二日解放了沈阳和营口,并再次歼敌十五万人。
辽沈战役
在战役结束之后,我军完全地解放了东北,并且是首次在兵力数量上超越了国军而获得了胜利。此次辽沈战役的胜利,使得我们的中国共产党军队,获得了稳定的战略后方补给,并且还因此培养出了一支总数高达百万的强大战略机动力量。毛主席随后做出了大胆的预言,大约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我们就可以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政府了。以此次的辽沈战役胜利为标志,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已经是曙光初现了。经过了长时间的历练,历史的车轮终于驶入了自己正确的轨道,由共产党所执掌的大好江山,在不久后便将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辽沈战役的胜利也预示了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到来。
国民党军队
一九四五年,曾经想要侵略我国国土的日本国,被我军打败并投降。此后的东北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地成了我军和国民党军所争夺的“一块肉”。一九四六年六月二十六日,国民党向我军的中原地区发起了突袭,自此我军与国军的内战便开始了。一九四八年八月,我军的东北野战军已经控制了东北地区,其中包括百分之九十七的土地以及百分之八十六的人口。尽管当时的国名党有多个团和几十个师的兵力,在加上保安团的人,一共约五十五万人,但是他们都被我军分割在沈阳和长春以及锦州三个地区。因为大多数的铁路运输线都被我军所控制,所以国军的运输线被切断,导致后勤物资供应不上,物资极具匮乏,这对国军非常的不利。一九四九年九月,中共中央召开会议,之后便决定趁此机会,对国军展开决战,此次决战的战略方位就是对我军有利的东北。
东北国民党军队
东北是全国人民解放军最多的地区,而且比国民党都多,它也是当时我国重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同时也是日本侵华时最早想要占领的地区,所以我党在经过仔细的协商后,决定把与国军决战的战场定在了东北。因为这样的话,不但可以打碎国名党的战略收缩计划,并且东北野战军可以腾出手来进入关内作战,同时也可以利用东北的强大工业,来对我军进行支援,这样对整个局势的发展,对我军有着一定的作用。
战前准备
中共中央从全国整个局势出发,一致认为对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成熟,首战的战略战场在东北地区,由东北野战军的主力部队南下北宁线,向锦州发起进攻,实施关门打狗的战术,然后再逐个击破。一九四八年,我党和毛主席决定,先对国民党军队的反动军队下手,将其歼灭。一九四八年九月,由林彪担任书记,罗荣桓和刘亚楼三人为总前委,由他们三人指挥并对野战军下令发起了辽沈战役。毛泽东给林彪致电并指示把主力部队南下进攻锦州,留部分兵力在长春继续对国民党实施包围,具体部署为:六个纵队和三个独立师以及一个骑兵师和一个炮兵师,夜里从军,长途跋涉包围锦州和北宁线的国民党的各个据点;四个纵队和一个骑兵师守在新民县的西北地区,对沈阳的国军进行监视;一个纵队在长春阻击并实施突围,剩下少数的部队在长春方向假装佯攻,打着练好兵打长春的幌子,用来迷惑国民党。
伟人
国民党首领蒋介石和东北的剿总司令卫立煌两人,他们对现在东北的局势感到非常的忧虑。一九四八年三月,蒋介石下令让驻守在沈阳的国军部队主力,让其撤回锦州地区,方便与傅作义的部队进行配合作战,进可以夺回东北,退可以撤到关内进行防御,两全其美。国民党所采用的战术是集中兵力做好防御,逐步打通北宁线。卫立煌的主力部队,则继续坚守在沈阳和长春以及锦州三大战略要地。为了防止我军进入山海关,国民党选择放弃了长春和沈阳,因为这两个地方的补给供应不上,廖耀湘和东北其他的将领了解情况后,他们基本都支持这种方案。
蒋介石
到了五月初,蒋介石下令又让卫立煌带兵打通沈阳和锦州这条线,把部队的主力撤到锦州。卫立煌和廖耀湘相继率领了八个军和二十四个师的兵力,近三十万人,驻守在沈阳的外围各个地区,作为防御中枢,做好支援长春和锦州的准备。东北的剿总司令郑树洞率领两个军六个师,独自驻守在长春,来对我军主力进行牵制,而范汉杰率领四个军十四个师驻守在秦皇岛一线,主要目标是防守锦州地区,并确保和关内的联系。一九四八年九月,辽沈战役彻底打响,国民党的统帅部迟迟没有任何的决策,内部也因打不打通沈锦线的问题而争执不休。
战争过程
一九四八年九月十二日,辽沈战役正式打响,我军在义县到河北省的滦县的三百公里处,对国军发起进攻。主席认为先打滦县一带,切断北宁路,从而将国军的退路所封锁。而林彪则认为把吉林和长春的敌人活捉,蒋介石的部队就不可能撤出东北。战役初期,主席同意了林彪想要先攻打长春的想法,在林彪率兵与国军奋战了一夜之后,歼灭国军五千人,我军损失两千人。在多次攻打长春后,就攻打长春的问题而言,我军就有多次的电报来往。毛主席在了解攻城的情况后,给林彪介绍了临汾作战的经验,此后经过对这方面的钻研,我们可以确定毛主席是希望林彪能够胜利的攻下长春,通过攻打长春完成辽沈战役的布局。但是现实是那么的不尽人意,林彪的计划失败,长春并没有攻下来,之后林彪又决定对长春进行长期的包围之势,并对国民党的支援部队进行阻击。谁能料到,卫立煌竟然没有出兵支援长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军既攻不下长春,国民党的援军也不对其进行支援,双方就这样形成了僵持的局面。
辽沈战役
这样一来就使得我军很是被动,正好应了蒋介石的想法,让其牵制我军的主力部队南下。一九四八年七月二十日和二十二日,林彪认为执行主席南下的作战计划,那样才可能对我军有利。他便电告主席决定南下,主席当即就同意了。对于林彪而言,大城市攻坚战对他有着一定的心里恐惧,因为林彪之前在攻打四平也以失败告终,而另一方面就是林彪的心里准备不够,太过容易动摇。在我军攻打锦州的同时,我军在南北两线阻援部队,我军分别采取的是坚守防御和运动防御,彻底地粉碎了国民党军队,东进部队以及西进部队企图支援锦州的诡计。我军在南线坚守阵地的第四纵队第十二师第三十四团,他们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魄,面对着多自己十倍的国军的进攻,丝毫没有退缩,连续战了六个昼夜,我军共歼灭国军六千余人,创造了野战阵地坚守防御的光辉先例。
锦州
此战结束后,第三十四团被授予了塔山英雄团的荣誉称号。锦州被克后,困守在长春的国民党军,第六十军的军长曾泽生,在我军强大的军事压力和政治压力下。在一九四八年十月十七,他率领部队二点六万多人进行起义。于二十一日,我军拿下了长春并宣告和平解放长春。历史也证明,林彪的犹豫是不正确的举动,不过好在没有对当时的战争局势产生什么影响,不然就有历史的遗憾了。
一九四八年十月十五日,我军攻克锦州。蒋介石连续两次飞往沈阳,部署国民党军队从东北撤离,下令让廖耀湘率领西进兵团向大虎山西进,在东进兵团的配合下,想要夺回锦州,打通北宁路线,可以让驻守在东北的国民党军退守至华北地区,同时还派出国民党一个军占领营口,确保海上的退路。我军司令林彪根据廖耀湘南进的情况,判断廖耀湘可能会西进。在经过领导批准后,我军采用诱敌深入,将其包围,一举歼灭的战术,想要把廖耀湘部队歼灭于沈阳和锦州之间的地区,并要求活捉廖耀湘部队,如若未能抓到,尽量在营口或者牛庄地区将其歼灭。
廖耀湘
二十一日,廖耀湘带兵到了胡家窝棚和正安堡一带,待部队调整好以后,于二十三日对黑山和大虎山发起进攻,想要打开通往锦州的路线。坚守在此地区的东北军第十纵队与其他部队,同廖耀湘部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阻止了国民党部队的多次猛烈攻击,在我军的奋力抵抗下,此阵地硬是纹丝不动,为我军主力部队合围廖耀湘部队争取了大量的时间。廖耀湘在多次攻击黑山和大虎山后,都以失败而告终,他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于是改变战术,下令让全军向营口方向进军,想要走水路撤退。但是被台安北进的东北军迎头痛击。廖耀湘以为遇见了我军的主力部队,于是又改变计划,下令将部队分成两拨分别退守至沈阳。一路是由潘裕昆所率领的第一军和第七十一军以及第六军的第一百六十九师,沿着大虎山至新民铁路南北向东退守,另一路是由廖耀湘亲自率领,沿着大虎山至老达房公路退守。
辽沈战役
但是令国军没想到的是,我军已经提前在励家窝棚一带埋伏好了,便切断了国军退守沈阳的路线,我军其余多个部队从黑山和大虎山地区向东进军,从南北两侧队廖耀湘部队实施迂回包围。直至二十六日,廖耀湘部队被我军合围在了大虎山以东,魏家窝棚以北一百二十公里处。我军在合围的同时,大胆地穿插在廖耀湘部队之间,导致国军整个兵团陷入混乱之中,官兵见此情景都在争相的逃命。二十八日,此次辽西会战围歼战术圆满结束,歼灭国民党西进兵团五个军和十二个旅,共计十万余人,并且俘虏了司令廖耀湘,取得了辽沈战役中的决定性胜利。
十月二十七日,我军主动进军沈阳,部队飞速向东方向进军,抢占巨流河。到了三十一日凌晨,根据野战军总部电告,沈阳有五个多师没有逃跑,场面非常的混乱。我军接到命令后,配合一纵和十二纵前去歼灭国军的残余部队。没等到其他部队过来,便开始对其发起了攻击,一个连队保持着五六十个人的战斗力也能取胜。战士们的士气正旺,然后急行军走了两天两夜,路途上克服了一切困难,途中有的战士走不动,硬在地上爬,可想而知路途是有多么的艰险。最终不负众望,我军在三十一日晚上赶到了沈阳姚家屯一带。十一月一日十六时,进行了仔细地作战部署后,我军便向沈阳铁西发起攻击,一纵和二纵为主攻部队,分别从西部和西北部进行突破,打到了半夜,经过奋战,三个师一举打进城内,之后占领了大部分的地区。
沈阳解放
我军在进入沈阳后,第五十五师等部队与国军的装甲兵团发生摩擦。第十二团组织了一到两个班的兵力,利用建筑物作为掩体,然后靠近装甲车,用爆破筒将其炸毁,前面的装甲车一瘫痪,后面的装甲车也就不攻而破了。战斗持续了两个小时,第十二团的团长颜文斌电告,他们连续歼灭了敌军的一个炮兵团以及一个装甲兵团,并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部队在进入市区后,我军的第四团和第五团为首,向敌人慢慢靠拢将其包围,并且打乱了国民党的防御工事,国民党内部顿时一度混乱。在我军的紧密包围下,国民党师长梁天豹率兵投诚,俘虏了敌军十四师和十九师的残余部队,共七十余人。我军之后便乘胜追击,一纵和十二纵与其他部队协同作战,互相配合,控制了全市区,剩下残余国民党也已经被我军全部歼灭。
国民党军队
与此同时,我军第五师第十三团配合部队,向苏家屯进军,把沈阳南的敌人进行压缩之战术。十二时,我军与国民党军二零七师一部,正面开战,由于我军战前没有提前侦察好地形,也没有组织好火力点,此次战斗我军损失惨重,还牺牲了两名将领。战斗直至下午三时才结束,守军被全部歼灭。
十一月二日凌晨,为了清理剩余的国民党,我军第十七团向浑河西展开地毯式搜索,最终找到国民党的第二零七师的主力部队,大约七千余人,不得不向我军投降。自此,沈阳战斗结束,驻守沈阳的国民党军队被我军全部歼灭。在沈阳和营口解放后,我军参加辽沈战役的各项任务已经完成,我军全军大获全胜并结束了此次战役。
锦州解放
锦州的解放予予东北人民极大地鼓舞,锦州战役的胜利为辽沈战役奠定了基础。它也是辽沈战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只要我军拿下锦州,切断国军之间的联系,歼灭国军就指日可待了。此战役不但加快了整个东北解放的进程,并且也极大地考验了东北军的实力,使其获得了丰富的战斗经验,因此东北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辽沈战役一共打了五十二天,歼灭了国民党多个团部,共计人口四十七万余人,俘虏军官一百八十六名。我军的东北野战军共伤亡六点九万人,炮兵团的司令员朱瑞,在战斗中英勇牺牲。辽沈战役的胜利,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毛泽东军事思想奠定了基础,并且为我军之后的平津战役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历史评价
辽沈战役对于国共双方来说,无论是胜利还是失败,其中是有原因的。战争期间,国共双方都看到了锦州这块宝地,但是蒋介石和他的部下因为意见不一样,所以举棋不定,失去了战机在先,这是国军失败的一部分。再后来,蒋介石还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当时在不了解我军实力的情况下,随随便便就与我军展开激战,导致了四十多万的国军葬送在了东北大地上。当时我军的总部队加起来,将近是国军的两倍,而且东北军是华北军区最强的部队。如果当时国军能够及时地撤回关内,说不定还能推迟被我军全歼的结局。
东北解放
与国军相比之下,我军的战略战术运用得就比较成功。先前毛主席和林彪,他们两人就先攻打锦州还是先攻打长春的问题,还研究了四次之多。在尝试攻打长春后觉得有困难,后又转为攻打锦州,在我军的不懈努力下,终于也是拿下了锦州,后又把东北的国军一举歼灭。在辽沈战役中,驻守的国军大约四十七万人,先后被我军歼灭,有的主动起义,有的投降,而我军伤亡都不到七万人。此战役结束后,国民党的兵力下降到了二百九十万人,我军的兵力反而提升到了三百万人,双方的正负位置颠倒了过来。毛主席坚定地说,这比原来的计划快了很多,如今看来,再有将近一年的时间,我们就能够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了。
图文无感可观看视频:辽沈战役的胜利,对我军意义重大,为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