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脚下的这方土地,

6000年前成陆,

5000年前有先民活动生息,

孕育出了被誉为“上海之本”的马桥文化,

印证着上海“海纳百川”的文化之源。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十八季,我们邀请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闵行晶城中学的青少年来诵读《本来闵行》。今天,你将听到的是《从“首镇”到卫星城》。

-点击收听朗读-

黄浦江畔的闵行镇,一直顶着上海县首镇的名头,这个原本以粮米、棉花市场为主的商业集镇,随着1958年1月,国务院将原属江苏省的上海县、嘉定县和宝山县划归上海市管辖,站在了时代的风口浪尖。

上海区域面积的扩大,不仅为工业的发展、工业布局的调整,而且为上海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空间支撑。上海市确立了“逐步改造旧市区、严格控制近郊工业的规模,有计划地建设卫星城镇”的城市建设方针,明确了由单一城市向组合城市发展的方向。

闵行镇,幸运地成为上海第一个卫星城的建设样板。

1958年9月,上海明确将闵行规划为以机电工业为主的卫星城,人口15万—20万,总用地面积约21.7平方公里。作为历史上上海县治所在地,虽然时间短暂,但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条件,更因为闵行拥有黄浦江岸线和紧靠沪杭铁路,具备建造码头和专用铁路线的区位优势。不久,上海第一个工业卫星城在闵行正式启动,并不断扩大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闵行卫星城俯瞰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反映闵行卫星城建设的各类图书

在原有的上海电机厂、上海汽轮机厂基础上,上海重型机器厂、上海锅炉厂等一批大型企业纷纷落户闵行。四家超大 型企业,每家都有近万名职工,各占地约 1 平方公里。它们撑起了中国电站设 备生产的半边天,上海机电工业的半壁江山,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卫星城的“四 大金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8年,上海电机厂制造出世界首台双水内冷发电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汽轮机厂扩建开工(摄于1954年9月9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9年3月,上海重型机器厂水压车间土建即将完工

闵行,很快就发展成为全国性生产大型电站和各种机电设备的重要 基地。在缺技术、少设备的情况下,这四家在当时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地 位的企业艰苦奋斗,创下了新中国诸多“第一”——第一台双水内冷发电机 组、第一套火力发电机组、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第一套核电机组……填补了中 国工业一项又一项空白,引领了中国重型机械制造工业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2年6月,新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在上海重型机器厂诞生

扫码观看《万吨精神万岁》视频

毛泽东、朱德、刘少奇、江泽民、胡锦涛等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来到这里视察。

2023年5月起,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十八季,我们邀请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闵行晶城中学的青少年来诵读《本来闵行》。

不忘本来,方有未来。继编撰出版五辑25册《发现闵行之美》文史丛书后,闵行区政协再度编撰推出这部《本来闵行》,尝试以极简史的形式,全景式再现闵行的历史发展轨迹,也是尝试为闵行展翅翱翔的宏图标注一个新的坐标。

全书分“却望是故土”“光华岁月稠”“风物醉乡间”“恋上这座城”四个篇章,用简洁的文字和大量的历史图片,把浩如烟海的地方志书文献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地情读本,让更多人士快速了解闵行,探寻闵行发展进步的精神品格,感悟这片土地的人文情怀,获得踔厉前行的能量动力,推动闵行悠久历史在发掘保护利用中接续传播。一本书装不下闵行的沧桑巨变,更说不完闵行人对这方土地的深情眷念。我们期望在历史之树的粗壮躯干上,截取几圈年轮,找寻微处的纹路,记录逝去的瞬间,留下可供寻迹的历史底本,让闵行厚积的历史文化,在营造创新开放、生态人文现代化主城区新征程上更添一份风韵典雅。

2024年10月起,第十八季正式开启,每个工作日的21:30,我们不听不睡!

一起聆听闵行声音,发现闵行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朗读: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闵行晶城中学 吴浩龙

编辑:汤婧娴

初审:岳顺顺

复审:姚怡莹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