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有句名言:“没有永远的朋友,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1972年,随着国际局势发生巨变,对峙了二十多年的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将迎来新的发展,同年,尼克松将访华的消息一时间震撼了全世界。
为了迎接尼克松的到来,周总理亲自安排了招待细节。1972年2月11日,尼克松一行来华访问,当时他们被安排在钓鱼台国宾馆,由于是精心安排过的,这里早就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服务也让尼克松甚是满意。
然而,意外发生了,就在尼克松经过宾馆走廊时却发现了一张标着“打倒美帝”的宣传画。其实,新中国建立以来,中美就开始了长期对峙,而这种写着“打倒美帝”的宣传标语更是存在于中国的大街小巷。
“打倒美帝”宣传画
服务员并未在意这种习以为常的画面,但在尼克松眼中可不是这样的。当他听完翻译的介绍之后,非常生气,准备就这幅画的内容质问毛主席。
到了下午三点,毛主席如期在中南海接见了前来访华的尼克松,尼克松一开口就透露出咄咄逼人的架势向主席提起了这件事,在他看来,自己已经以强势的态度抢占了谈判的先机。
不料,毛主席只轻描淡写的说了3个字,就化解了这一尴尬,尼克松听后,先是一愣,随后便哈哈哈大笑,会谈也没有了刚开始的剑拔弩张,在友好的氛围下进行了下去。
那么,毛主席对尼克松说了哪三个字呢?在中美关系紧张的背景下,尼克松是如何访华的呢?
毛主席与尼克松
尼克松此次访华,无疑将中美带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更改变了世界的格局。而中美能有此次契机就不得不提起当年那场“乒乓外交”。这场“小球转动大球”的外交正是缓和中美关系的标志事件。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就对我们这个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发起抵制,而美国总统杜鲁门甚至都不承认新中国的合法地位。
当时的新中国刚刚脱离了长时间的战争,经济并不发达,百废待兴,就是在这种艰难的处境之下还要应对来自美国的压力,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之一,我国开始向苏联寻求经济和军事上的帮助。
然而,正应了那句话:“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1958年后,中苏关系发生了变化,在接下来的十年中,两国紧张的关系不但没有缓和,反而矛盾越来越深。
直到1969年3月,珍宝岛事件爆发,这时,中苏关系已经恶化至不可调和,中国最大的外部威胁已经不再是美国,而是苏联。
珍宝岛事件
另一方面,当时的美国正深陷于越南战争的泥潭,巨大的军费开支和人员伤亡让美军非常头疼。
要知道,那时可是处于“美苏争霸”时期,美军在越战中的劣势使得其军事力量有落后于苏联的趋势,这让美国政府非常着急。
从两国面对的情况可以看出,世界格局不可避免的要发生剧烈变化,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都希望能解除对峙,以便共同应对来自苏联的威胁。
作为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珍宝岛事件爆发以后,毛主席就预料到这或许会成为中美关系发生变化的契机,事实上,毛主席很早就预言过美国迟早会承认新中国的地位,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为此,毛主席已经开始了深谋远虑的安排 ,多次向美国释放积极的信号,1970年,毛主席还特地邀请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在天安门城楼上参加国庆活动,在当时这是很罕见的事情,不仅如此,毛主席还单独接见斯诺,并表示:“欢迎你们美国总统尼克松随时来华访问,只要愿意来,我们就可以谈谈。”
毛主席与美国记者斯诺
美国记者斯诺将毛主席的话写进文章,并发表在报纸上,至此,中美高层都表示出了接触的的意愿,但当时国际局势复杂且中美对峙超过二十多年,想要在短时间内接触并不现实,然而,就在1971年事情突然出现了转机。
就在这一年,日本举办了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美国代表团也参加了此次比赛,但当时中日、中美关系紧张更没有建交,体委本来没想参加此次比赛。
但眼光独到的主席认为,中国运动员参加此次比赛不仅可以向世界展示我国健儿的素质,还可以取得和美国接触的机会,所以,主席还特地嘱咐体委要让我们的运动员参加此次比赛,还要向世界展示出我们的精神。
果不其然,中国运动员在比赛中精彩的表现吸引了美国运动员的注意力,他们开始跃跃欲试想要和中国运动员交流切磋球技。我方运动员自然是欣然接受,事后美国运动员还得到了我国健儿赠送的织锦,这也让双方有了更深入交流的想法。
中国运动员赠送织锦
终于,在比赛结束的前一天,美方代表团表示提出了访问中国的请求,毛主席很快就得到了这一消息,同意了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中国的要求,并让周总理亲自安排接待。
就这样,美国乒乓球运动员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批抵达中国的运动员。这一消息顿时引爆了国际舆论,尼克松看到后非常重视,这也为他后来的访华做了铺垫。这便是著名的“乒乓外交”。
其实,这一切都离不开毛主席的高瞻远瞩,早在我国运动员参加比赛之前,他就做出指示,给美国代表团送去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小礼物,这直接拉近了双方的距离,才有了后来美国运动员来华的事情。
据尼克松后来回忆,从没有想到自己访华竟然以乒乓球队访问北京的方式得到实现。
“乒乓外交”让中美领导层看到了两国建交的可能,但对于尼克松而言,两国对峙时间甚久,不可能贸然接触,所以在中美都有意愿的情况下,双方开始试探彼此,并且开始为以后的接触做准备。
乒乓外交
毛主席要求时刻关注各驻外大使的消息,同时也要关注同时与中美两国交好国家的来电。主席认为,这或许是中美接触的一个突破口。
而在大洋彼岸,为了打消尼克松的顾虑,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准备先行访华,打破两国之间的僵局。
就在“乒乓外交”过去三个月后,基辛格来到了同时与中国美国交好的国家巴基斯坦进行访问,在访问期间他突然装病,并在同一时间登上了飞往北京的飞机。
在基辛格来华访问的四十八小时中,其中有二十多个小时,基辛格都是在跟周总理商谈,在毛主席的指示下,周总理凭借着出色的外交智慧,与基辛格商讨完成了所有基辛格访华的事务,并正式发出邀请基辛格访华的声明。
实际上,基辛格并未想到此次访华能够如此顺利,来到中国后,他也发现中国跟自己和尼克松想象的并不一样,在来华之前,基辛格甚至认为谈判进度或许会比较困难,已经做了长期协谈的准备。
没想到在见过周总理后,基辛格一下子就被总理的外交智慧所折服,短时间内就准备好了相关事宜。
基辛格访华
待基辛格回到美国,尼克松已经迫不及待的问起中国的情况和态度,此时的尼克松已经放下心来,当即宣布了将于1972年访华的事宜,消息一出,世界震撼。
1972年2月11日,尼克松与其夫人乘坐“空军一号”抵达北京,正式开启了访华之行。当他走下飞机时,眼前的一幕让他大受震撼。
360名我国三军仪仗队队员组成了一个整齐的方阵,他们正对尼克松行着庄严的注目礼,这在当时来看是很高规格的礼仪,因为我国在接见外国元首时,最多派出155名仪仗队队员。这足以见得我国对尼克松访华的重视。
尼克松后来回忆道:“这些士兵身材高大,庄严威武,是我见过的最出色的仪仗队。”
尼克松一下飞机,就受到了周总理的热情接待,两人紧紧地将手握在了一起,足足有一分钟,这时总理颇具智慧的说道:“总统先生,欢迎你呀,你这只之手可是跨过了世界上最广的重洋。”
随后,尼克松便在周总理的陪同下,前往了钓鱼台国宾馆休息,就是在这里他看到了那幅标着“打倒美帝”的宣传画。
周总理迎接尼克松
这正好反映了中美交恶多年的现实情况,放到平时来看或许没什么。但是,现在正值美国总统访华,这一标语的出现直接影响到两国的交流,而且尼克松在看到宣传画后非常生气。
就惯例而言,毛主席会在他国元首来华的后一天进行接待他们,但是出于对尼克松此次访华的重视,主席决定在当天下午三点提前会见尼克松。
此时的尼克松正为宣传画的事情而生气,而更加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主席直接在下午三点派车将尼克松接往中南海进行会谈,周总理基辛格也都在场。
其实尼克松在来华之前已经做足了功课,并且读了很多毛主席写的著作,对这位伟大领袖很是佩服。两人一见面就是激动的将手握了有足足一分钟,可见双方对此次会谈的重视。
即便如此,尼克松还是开口就问道:“主席先生,宾馆上为何贴上了打倒我们的标语,这是有意为之吗?”
毛主席和尼克松
本来是一场化干戈为玉帛的见面,没想到尼克松开口第一句话就是质问主席,现场的氛围一时间异常紧张。眼见尼克松说出这样的话,周总理心里非常过意不去,毕竟招待事宜是自己安排的,因为一时疏忽造成了现在这种局面。
这一问题在常人看来异常尴尬,但是毛主席听后却哈哈大笑,从容的从嘴里说出三个字:“放空炮。”尼克松听后先是一愣,然后便皱着眉头,不知所措的看着主席,更不明白这三个字的含义。
在一旁的周总理当即补充说道:“主席的意思很明确,以前蒋介石不也是一天喊着剿共,结果却出乎他的意料,我们越来越强大,而你们也一样,不是天天喊着消灭社会主义吗?结果也没动手,是只闻其声,这也是放空炮。”
听了周总理的解释,尼克松恍然大悟,哈哈大笑,尴尬的气氛瞬间反转,他本以为主席是个严肃的人,没想到这么幽默,尼克松见状更加期待接下来的会谈。
尼克松一上来便开门见山的表示:“美国希望和中国改变世界”
由于两国在意识形态上本就存在巨大的差异,在很多方面是注定存在分歧的,所以主席为了避免尴尬,决定只聊哲学。
一旁的基辛格说道:“在哈佛读书时,老师经常让我们读您的著作。”主席谦虚回应道:“这只是我的一点读书笔记。”
毛主席和尼克松
随后,主席便在谈话中展现出了极高的政治智慧,尽管他晚年时身体已经疲惫不堪,但是思维依旧敏捷,让尼克松很是震撼,他也好像是主席的学生一般在旁边聆听教导。
谈到美国总统竞选时,主席还表示出对尼克松的支持,并说道:“我们反对杜鲁门和约翰逊,因为他们并没有对中美发展做出贡献。”
主席之言一面祝贺了尼克松当选总统,一面肯定了尼克松访华缓和两国关系的举动。与此同时,主席也在会谈中提到了自己对中美关系发展所做的努力。
关于“乒乓外交”,主席说道:“中美22年来都没有谈拢,乒乓球才打了10个月,您就来了。”主席言下之意既是表现出自己的善意,也展现了自己对推动中美关系发展所做贡献。
在此次会谈中,毛主席的从容和健谈让尼克松以及一旁的基辛格感到非常放松,而尼克松早已没有了开始时那种略带敌意的态度,双方的会谈就在友好愉快的氛围下落幕了。
据基辛格后来回忆,毛主席有着高超的语言魅力和掌控全场的能力,让自己震惊不已,他的很多话都意味深长,需要在事后慢慢琢磨才会明白其中的含义。
在所有人看来,这场会谈轻松愉快,主席更是滔滔不绝的跟尼克松谈了65分钟,所有在场人员无一不被折服,但是美方人员并不知道,隔壁正坐着主席的护士长和其他医务人员,他们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一丝也不敢松懈。
其实,主席在晚年时期,身体情况每况愈下,最近又过度操劳,一场风寒更是让主席的腿肿胀到无法平躺。
毛主席
早前在得知尼克松要前来访华时,主席就开始积极锻炼,希望以最佳的状况迎接外国元首。可以说,在周围人眼中,这轻松的65分钟,对主席来说非常难熬,他是为了中国的未来,才在身体虚弱的情况下坚持了这么久。
在和主席的会谈一个多小时后,尼克松不但没有露出任何疲惫之感,反而是表现的意犹未尽,此时他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跟周总理进行下一场会谈了。
尼克松在跟周总理会谈时,提到了很多双方都非常关切的问题,而此时的尼克松也见识到了周总理的外交智慧,不禁连连称赞。
到了晚上八点,周总理又为尼克松夫妇准备了国宴,以示招待。尼克松本以为饭菜全是中国的特色菜肴,没想到服务员端上来的还有自己的家乡菜,这让尼克松倍感欣慰,对中国的陌生感也消失了一大半。
国宴开始后,周总理先是发表了致辞,热烈欢迎尼克松的到来,而随后的安排更是令人感动,让尼克松意想不到。
周总理致完辞后,乐队便奏响了两首歌,分别是《美丽的亚美利加》和《牧场上的家》。前者是尼克松就职典礼上播放的,后者是一首经典歌曲。周总理如此安排分明是想要祝贺尼克松当选总统,也表达了对他改善中美两国关系的敬意。
在异国他乡听到这两首歌,尼克松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竞选获胜后的激动以及童年的快乐生活。周总理的细心安排让他非常感动,急忙用中文说着谢谢。
光阴如梭,尼克松已经来华三天了,这一天他将和周总理就关键问题进行谈判,按照约定,两人坐在同一辆车中前往会谈地点,就在二人下了车准备进门时,尼克松主动帮助总理脱去了外套。
尼克松为周总理脱外套
这直接引起了舆论的轰动,原来,尼克松早就开始关注周总理的动向了,这是因为周总理有着过人的外交智慧,他的演讲和谈吐一直被外国政界人士所敬仰。
尼克松就是其中之一,在他来到中国跟周总理近距离接触后,更加佩服他的为人和外交魅力,所以才有了尼克松主动帮总理更衣这一幕。
尼克松访华之行一共有七天,就是这七天却改变了世界格局,周总理凭借着外交才能在求同存异的情况下与美国达成了共识,并于2月28日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两国二十多年的外交坚冰终于破除,这也为后来中美建交打下了基础。
而关于公报的内容,双方还曾产生过分歧,当时美方认为,公报中只需写出双方存在共识即可,而毛主席和周总理则认为,公报中既应写出共识也要体现出分歧。
为此,基辛格还不满的说道:“难道想让世界知道我们在吵架吗?”周总理淡定的回应道:“我们两国打过仗,又对峙了20多年,在外交方面,我们更是有自己的主张。”
基辛格显然被总理的坚定态度震惊了,他对于中方的态度非常不解,终于在思考良久后,基辛格才反应过来,既表明共识也展现分歧才能体现公报的真实性,更能让双方的盟友、朋友感到安心。
尼克松后来还赞叹道:“中国人的厉害之处就在于总能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解决我们碰到的难题。”
尼克松和基辛格
尼克松此次访华,不但缓和了中美关系,改变了世界格局,更认识了一个幽默的毛主席,一个满身病痛还坚持谈判一个多小时、为国操劳的主席,就此以后,尼克松便多了一个朋友。
毛主席一生对友情非常珍重,对这个对中美关系做出过贡献的老朋友一直非常尊敬,即便是尼克松卸任总统,毛主席依然邀请他再次来华,接待规格依旧和尼克松担任总统时一样,这让尼克松异常感动。也表现着毛主席对中美破冰的重视。
而尼克松对毛主席的评价也非常高,并在书中称主席是为中国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战士,以此表达了对毛主席逝世后的哀思。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