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唐太宗痴迷书法,当年提拔一批“善书”的臣子,最著名的就是欧阳询、虞世南,他们互为知己,3人探讨古今笔法,共同精进,可惜虞世南离世后,唐太宗感慨:“虞世南死,无与论书者!”
贴心的魏征,见到帝王郁郁寡欢,遂推荐褚遂良入宫,他乃褚亮之子,其父同“欧虞”交好,因此他得到“欧虞”亲自指导,继承正统“二王”笔法。
唐太宗酷爱王羲之的书法,见其深谙“王字”意象,用笔神采非凡,不免喜出望外,授以“鉴书官”一职,鉴定民间收购的王羲之作品,精心挑选,去伪存真。
据说褚遂良鉴别法帖,只需看一眼,就能分辨,从未出现差错,足以见功力之深,而且这段“鉴书经历”,令褚遂良思想开阔,不再一味恪守“唐法”,把“王字”灵动意态,融入小楷之中。
所写字迹曼妙绰约、灵动舒和,尽显生动之美,远比“欧楷”和“虞体”更具艺术气息,欣赏唐太宗皇陵出土的“绝美小楷”——《文皇哀册册页》,水平的确盖过“欧虞”。
此作写于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乃唐太宗的悼词,共计700余字,每一笔倾尽心力、精雕细琢,呈现毕生的最高水准,多用尖峰入纸,藏锋包裹锐利势态,营造圆融凝厚之感。
运笔融合隶书笔意,坚持中锋运行,动作不断起伏、调整,笔锋变化数次,线条蓄势充沛,饱含张力和韧性,以此在稳健之中,呈现灵活绰约的风姿,以及欹侧险绝的意态,给人清新脱俗的自然美。
无愧于米友仁称赞:“褚遂良在唐贤诸名世士书中,为秀颖得羲之法最多者,真字有隶法,自成一家,非诸人可以比肩,此书盖其晚年笔”,苏轼也说:“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反造疏淡……乃识其奇趣。”
苏轼认为“褚字”空灵,外观飞动清健、圆润明快,内含气韵虚和散淡,似有无限奥义,让人品之不竭,真可谓妙到极致,同时后世诸多名家,亲自鉴定此作,确认褚遂良所写无疑。
比如翁同龢于卷尾,详细论述和分析,证实此帖之精湛和真实性,时常临摹,可以掌握唐代“楷法”,兼得“二王”笔法意趣,行笔沉着凝练、灵活多变,兼得实用性和艺术性。
而今,我们对褚遂良《文皇哀册册页》,进行1:1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微喷复刻工艺,与原作毫无二致,此品乃手工装裱的经折装,使用翻折设计,便于临摹和查找。
全卷加入现代字注释,帮助初学者识读,此帖极为高清,市面罕见独此一家,比普通印刷品更加还原、细腻,所有字体的细节处理,全都一览无余,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