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从浙江某宋墓里出土的古籍,因为保存太好,字迹过于“现代”,竟然被专家判为赝品!

这位名叫徐谓礼的宋代官员大概做梦也没想到,他留下的“仕途日记”会在数百年后,在古玩市场里上被当做假货兜售。更令人咋舌的是,这批差点流落民间的文书,如今成为国宝!

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这件宝物又经历了怎样的心酸历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代打工人的“朋友圈”

徐谓礼是公元1202年到1254年之间的南宋小官,父亲官位显赫,所以他一出生就顺风顺水,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公务员。可惜他并没有因为父亲的地位就平步青云,在官场一混就是32年,职位换了13个,从地方小吏到中央部门都待过,却始终没混出什么名堂。

不过他虽然官不大,却是个“文青”,特别爱记笔记。他把自己32年的公务员生涯,事无巨细地记录在了17卷文书里,这也成为如今珍贵的史料。打开它,我们就能看到800多年前,一位宋代“打工人”的真实生活。

首先是工作篇,文书里详细记录了他的12次职位调动,每次调动都有官方盖章的红头文件,即南宋时期的“录白敕黄”和“录白告身”。这些文件可不是随便写的,里面要写明调动原因、新岗位职责、上级领导是谁等等,手续相当繁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绍定二年(1229年),他被调到江苏某地当县丞,相当于现在的副县长。这份“录白敕黄”上就写着:“奉授朝散郎、充主管户部架阁文字、借差摄县丞事”。

除了调动记录,他还认真记录了每次工作的考核结果。因为宋代公务员可不是“铁饭碗”,每年都要接受考核,考核结果直接关系到升职加薪。在“录白印纸”里,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年度考核表,哪一年在哪儿工作,工作内容是什么,有没有犯错,上级评价如何,全都写得清清楚楚。

当然“朋友圈”里不能只有工作,还得有生活,在“录白印纸”里,我们还能看到他的日常生活。

如嘉熙三年(1239年)正月,他的母亲去世了,按照规定,他得回家丁忧守孝三年(实际是27个月)。守孝期间他不能工作,也不能参加娱乐活动,还得定期向上级汇报思想,表示自己哀毁骨立,寝苫枕块,服丧尽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尽孝子的身份,他还是一个热心肠,他经常帮朋友做担保,在“录白印纸”里,就有33条记录是他帮人做担保的文件。不过做担保可是要承担风险的,有一次他就因为帮人担保,差点惹祸上身。

都说“一页宋纸,一两黄金”,这句收藏界的俗语道出了宋代纸质文书的珍贵。而徐谓礼这批被盗于浙江某宋墓中的纸质文书,不仅是目前国内出土的最系统、最完整的宋朝纸质文书,更因其曲折的发现经历,成为一段传奇。

地摊上的“赝品

那么这么珍贵东西,是怎么被发现的呢?2005年的一天,浙江某地的一处荒山野岭,盗贼程某带着一帮人,偷偷摸摸地挖开了一座南宋古墓。

徐谓礼夫妇合葬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撬开棺椁,程某发现墓里除了常见的陪葬品,就只剩下一些印章、毛笔、砚台之类的东西,根本没有值钱东西。正当程某准备收工走人的时候,一堆蜡封的圆筒引起了他的注意。

打开其中一个圆筒,里面竟然是一卷保存完好的纸质文书,字迹清晰如新,纸张也只是略微泛黄,几乎看不到岁月的痕迹。这不会是宋朝的古董吧?程某虽然没什么文化,但也知道古董值钱,就赶紧小心翼翼地把这些文书都带回了家。

回到家后,程某迫不及待地找来几位“专家”,其实就是古董贩子和所谓的“鉴定师”,想看看这些文书到底值多少钱。专家们戴着放大镜,对着文书看了又看,摸了又摸,最后却纷纷摇头,给出了一个让程某大跌眼镜的结论,这东西是假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家给出的理由是看这字迹,工整得像印刷出来的一样,哪像几百年前的毛笔字,倒像是现代工艺仿制的钢笔字。还有这纸张,也是一点都不像老东西。

程某虽然心里还是半信半疑,但是架不住“专家们”说得头头是道,只能无奈地接受了现实,看来这趟是白忙活了。失望的程某最终在几年后以几十万的价格把其中一卷“赝品”文书,出手给了北京的一位收藏家。

但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当初因为太新而放弃的“赝品”,会在几年后震惊整个收藏界,而这一切,还要从这位北京收藏家的一次炫耀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慧眼识正身

当时那位北京的收藏家以几十万的价格从程某手里买下了这卷“赝品”文书,心里还美滋滋地觉得自己捡了个大漏。为了展示自己的战利品,这位收藏家特意拍了几张高清照片,发到了自己的社交平台,还配文“新淘到一卷宋代书法,各位老师帮忙掌掌眼!”

本来收藏圈子里互相晒宝也是常有的事,大家图个乐呵,谁也不会当真。可偏偏这组照片却被两位眼尖的专家看到了,他们就是浙江某博物馆的董三军馆长和邵路程副馆长。

说来也巧,这两位专家对南宋历史颇有研究,尤其是对浙江地区的出土文物更是如数家珍。因此当他们看到照片上那卷保存完好的文书时,心里咯噔一下,这字迹纸张,还有这形制,怎么看都不像是赝品,倒确实像是文物真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在程某团伙盗挖古墓之后不久,浙江文物界开始流传一个说法,说当地某盗墓团伙盗掘了一座南宋古墓,根据警方后来的调查,里面挖出了一批古代文书,一直没有找到下落。

难道这就是那批失窃的文物之一?两位专家越想越觉得有可能,赶紧联系了照片的主人,想要弄个清楚。收藏家一听是博物馆的专家,不敢怠慢,赶紧把文书送了过去。

专家们经过仔细鉴定,发现这卷文书不仅纸张、字迹、印章都符合南宋时期的特征,而且内容也十分珍贵,记录了南宋官员徐谓礼的仕途生涯,以及当时的社会百态。为了进一步确认文书的真伪,专家们又请来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宋史专家包伟民教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包教授是研究南宋历史的权威专家,他仔细研究了文书的内容和风格,最终给出了肯定的结论,这确实是南宋真迹,而且是目前国内出土的最完整的宋代纸质文书,价值连城,如果能找到丢失的其他部分,那么这一整套文书的价值更是无法估计。

消息一出,整个收藏界都轰动了,一卷被当成“赝品”的文书,就这么摇身一变成了价值连城的国宝

失而复得的国宝

国宝出世的消息传到公安机关那里,可不得了,警方根据线索,很快锁定了当初盗墓的程某团伙。面对突如其来的抓捕,程某还一脸懵,就那卷赝品文书儿不是早被人买走了吗,一整套文书里其他的部分他在这几年里也陆续出手,有的压根都没赚到什么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得知自己当初以几十万的价格,贱卖了一件价值无数的国宝时,程某肠子都悔青了。可惜这世上没有后悔药,等待他的是法律的严惩。最终经过警方的不懈努力,被盗的全部17卷南宋文书终于完璧归赵,回到了浙江。

2012年5月这批珍贵的文物被正式移交给博物馆收藏。

专家们对这批文书进行了仔细鉴定和修复,最终确认这就是消失了数百年的《徐谓礼文集》。这批文书总共17卷,用笔精秀严谨,笔画细润灵动,结字紧凑端庄,颇有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风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重要的是,《徐谓礼文集》内容翔实,完整地记录了徐谓礼32年的仕途生涯,包括他的任免、升迁、考核、政绩等方面,为我们研究南宋的政治制度、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徐谓礼文集》的回归,不仅是对中国文化遗产的重大贡献,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宋代历史的窗口。如今这批国宝级的文物,静静地躺在博物馆的展柜里,向人们诉说着800多年前的故事。

结语

好好的古墓文物,愣是被一群业余专家看走眼,当成“赝品”在古玩市场里打折促销,差点就流落民间,还好最后被咱们火眼金睛的专家们认出来了,这才让国宝完璧归赵。

要说这程某和他的团伙也实在太愚蠢,竟然谋求这样一条邪路,不过最后也是自作孽不可活,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千万不能打文物的主意,我们如果发现文物要及时上报,为文物保护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资料:
杭州网—2020-05-14——一张照片牵出一起盗墓案,国宝“徐谓礼文书”背后的故事
钱江晚报—2012-09-14—国宝“徐谓礼文书”传奇:黑市售卖曾被当假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