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

新时代新征程,维护国家安全需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认识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明确高等学校在构建国家安全教育体系、推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中的责任担当,发挥教育、科技、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努力构建全覆盖、高质量、有特色的高等教育国家安全教育体系,为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深刻认识国家安全教育工作的重大意义

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是国家安全工作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战略性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吉林大学朝阳校区地质宫冬景。方卫东摄

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是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必然要求。国家安全是一个整体性、关联性的系统工程。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我们应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把握国家安全,把维护国家安全置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谋划推进。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需要坚持系统思维,构建大安全格局。大安全格局下,维护国家安全不只是各级党政职能部门的工作,也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和能力,筑牢国家安全的人民防线,是国家安全工作的应有之义。

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是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当前,我们面临的国家安全问题日益复杂艰巨,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明显增多,这对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要坚持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需要全域联动、立体高效。所谓立体高效,就是既要发挥各级党委的主体责任,又要发挥各个部门、全国人民的共同力量,任何环节的薄弱都将影响国家安全工作的全局,成为“关键疏漏”。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在各层面、各领域的推进,可以统筹国家安全的专门工作和群众力量,完善国家安全力量布局,构建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打好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总体战。

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是筑牢意识形态安全屏障的思想之源。当前,我国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复杂。安全风险来自各领域各方面,必须在全社会形成对国家安全形势和工作的统一思想和正确认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开展面向不同受众群体的国家安全教育,加强思想舆论引导,使民众了解国内外安全形势,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权利义务意识,提升国家安全意识,有效防范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切实筑牢意识形态安全屏障。

坚持把总体国家安全观贯彻落实到

国家安全教育教学科研的全过程

治国安邦,人才为本。高等院校是培养国家安全人才的重要阵地,吉林大学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根据相关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深化国家安全理论研究、培养国家安全人才、孵化国家安全教育平台、大力推进国家安全教育宣传,以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引领国家安全教育行稳致远。

服务国家战略,成立东北地区首家国家安全学研究实体机构。作为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的,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吉林大学赓续红色血脉,培育时代新人,勇担历史使命,在服务国家战略中积极作为。2019年6月,吉林大学成立国家发展与安全研究院,学校统筹资源、倾注力量,把握学科发展定位和方向,在推进国家安全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和宣传教育等方面步履坚定、稳扎稳打。2021年10月,吉林大学获批全国首批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23年11月,获批全国首批国家安全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吉林大学图书馆内馆藏古籍近40万册,其中善本书6000余部。学校自20世纪50年代便开始进行古籍整理修复工作,数十年间从未间断。图为4月19日,古籍修复师为古籍书页配纸“补洞”。许畅摄

把握教育规律,以系统思维完整构建国家安全学学科框架。学科建设是学校事业发展的根本,吉林大学先后实施“三大工程”(即:引领工程,构建吉大特色的思政工作体系;平台工程,构建良性互动的学科生态体系;基础工程,构建现代科学的大学治理体系)战略部署和“文科振兴计划”,加快推进学校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建设。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是吉林大学“三大工程”战略部署和“文科振兴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义落实到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全过程,形成自身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同时,注重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区域特点和学校的学科优势,开展特色研究。

坚持人才立校,着力培养高质量国家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国家安全教育的深入实施和良好成效有赖于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吉林大学立足学校学科全面、基础雄厚的优势,打破常规,贯通资源,加强跨专业、跨院系交流和校内外合作,共同形成支撑学科发展的教学和科研力量。一方面,聘任专职教师从事国家安全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工作;另一方面,聘请国家安全领域专家学者开设国家安全讲习班和专题讲座,形成覆盖国家安全主要问题领域、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专兼职相结合的高层次、梯队合理的师资队伍。

组建专门机构,机制化、常态性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吉林大学于2020年9月成立国家安全教育研究中心,作为面向校内外落实党中央方针政策、教育部精神、学校要求,机制化、常态化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具体机构,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学校举全校之力并组织校外优质力量,组建国家安全教育基础性、专业性、通识性教材编写团队,编写适应新形势的国家安全教育教材。开发国家安全教育的课程包、课程群,完善教学体系、优化教学内容,为国家安全教育课程由公选课转为限选课、推动国家安全教育全覆盖创造条件,为构建和丰富国家安全教育课程体系贡献吉大智慧和力量。推出《维护政治安全 守卫国家安全生命线》《拨开迷雾看AI 叩问国家安全新命题:人工智能安全》等6期国家安全教育微课。组织开展2024级新生“万人同上国家安全教育课”活动,实现全校新生全覆盖。每年4月,组织国家安全主题教育月活动,全面推进课堂教育与社会宣传相结合,中央媒体多次对相关活动进行报道。

为社会提供高质量国家安全教育服务

吉林大学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既做好国家安全科学研究,培养专门人才,也为社会提供国家安全知识产品贡献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吉林大学图书馆前,华灯初上,宁静祥和。

入主流有特色,打造国家安全领域研究高地。高水平的国家安全学术研究是国家安全战略决策、国家安全实务工作的支撑和基础。在教材编写方面,参与“马工程”重点教材《国家安全教育大学生读本》的编撰工作;承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安全学学科评议组主抓重点教材《粮食安全概论》《资源安全概论》的撰写工作。出版吉林大学国家安全研究丛书《外交与安全的中国思路》《生物安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发展与安全:中国能源产业变迁(1978—2012)》等。在资政服务方面,吉林大学连续两年承担国家高端智库相关课题研究,成果丰硕。100余篇咨询报告被有关部门采纳,多篇报告获得批示。在科学研究方面,学校聚焦国家安全思想与理论、国家安全战略与治理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包括中国国家安全学的自主知识体系探索,中国共产党百年国家安全思想发展研究,百年变局下全球安全治理体系的变革需求与中国作为研究,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全球安全治理的理念、模式与路径研究,全球安全倡议的中国贡献研究,共建“一带一路”安全保障体系研究,中国能源可持续安全的路径构建研究,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生物安全治理研究等。聚焦东北全面振兴,围绕粮食安全开展课题研究。承担《大安全格局下吉林省智慧农业发展转型升级与粮食安全能力现代化研究》《吉林省农业减排固碳与粮食安全的数字化驱动机制研究》等课题研究;聚焦数据安全,将数据安全、网络安全放在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中来思考,统筹发展和安全。

有担当善合作,推动构建国家安全研究学术共同体。以《国家安全现代化:体系和能力建设》《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与素养——院士共话发展与安全》《新时代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东北使命与担当》为主题,邀请国家安全领域著名专家学者,聚焦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总体国家安全观、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等领域展开学术讲习。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发起首届全国“国家安全学”院长论坛;承办第二届全国“国家安全学”院长论坛,论坛以“总体国家安全观引领下的国家安全学科发展”为主题,共同探索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创新、国家安全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和高校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

建体系育人才,造就国家安全教育有生力量。吉林大学将培养国家安全领域高素质人才作为核心任务,国家发展与安全研究院依托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3个一级学科,设立了国家安全思想与战略、领土安全、东北亚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生态安全5个招生专业方向,成为全国985高校中首家独立招收、独立培养国家安全学相关方向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实体单位。2023年,在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下,招收全国第一批国家安全学专业研究生。现已初步建成硕士-博士-博士后贯通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安全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储备人才。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国家安全与大国兴衰”公共选修课,成为全国高校首批开设国家安全通识课程的高校之一。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高校学生国家安全素养展示活动,获得“特别风采之星”;组织教师参加高校教师国家安全教育教学风采展示大赛,获得“闪亮风采教师”和“优秀风采教师”。

发挥特色优势凝聚思想共识形成行动自觉

国家安全教育工作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高校应对国家安全教育工作常抓不懈,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吉林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外交思想,扎根东北大地,心系国家安全全局,充分发挥学科门类齐全,学术底蕴深厚的优势,以红色基因和“北上精神”开疆拓土,打造学术高地,涵养教育沃土,激励和动员全校师生重视国家安全教育,为培养国家安全专门人才和提高全民国家安全素养贡献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9年,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对云梦睡虎地M11墓主人“喜”的骨骼开展了“云梦睡虎地出土人骨的综合研究”,团队综合运用同位素测定、古DNA检测、3D打印等科技手段,进行全方位研究。肖艺九摄

一是发挥支点作用,盘活全校资源。学校以国家发展与安全研究院为依托,牵头对接相关单位推动落实国家安全教育要求,组建专门机构和队伍,坚持常态教学和主题教育相结合,强化国家安全教育的前沿阵地和后勤保障。与相关部门积极沟通合作,围绕国家安全教育主题,组织骨干教师参与相关研修活动,主办或承接相关主题专题培训活动。

二是加强沟通协调,紧跟战略需求。与教育部思政司、中国高教保卫学会等中央有关部门、省教育厅等省有关部门做好沟通对接,立足战略需求,拓展合作空间,高起点、高质量推动国家安全科学研究和相关平台建设。

三是贯彻落实要求,扎实推进工作。学校始终坚持将国家安全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认真落实《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推动国家安全教育与安全学科有机融合,组织精干力量对国家安全教育的前沿性、规律性问题展开研究,开展形式多样、特色突出的宣传教育活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深入推进国家安全教育有序发展良性循环

作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学科,国家安全学建设进入制度化、规范化的阶段,高等院校肩负开展国家安全战略研究、解决各领域国家安全问题、培养国家安全人才、推动国家安全教育社会化的历史重任,应把握机遇、服务战略需求,形成专业教育、通识教育、职业教育、社会教育立体多维的国家安全教育体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国家安全教育大格局。

一是明确提高公民国家安全意识和能力是国家安全工作和国家安全教育的基本目标。新形势下,维护国家安全不仅是各级党政职能部门的重要工作,也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对全体公民开展广泛深入的国家安全教育是在国家安全领域以较小成本获取较大收益、确保国家安全并产生附加价值的有效手段。同发展国防科技等手段相比,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具有成本小、收益高、效益好等特点,提高公民国家安全意识和能力,不仅有利于构筑国家安全的人民防线,还有利于促进现有的其他维护国家安全的手段发挥更大效用。

二是坚持国家安全学学科发展和科研引领是高校推进国家安全教育取得成效的最优路径。高等院校应坚持实践导向和问题导向,深化理论研究,破解重大问题,掌握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技术,培养国家安全领域高精尖人才,同时,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育教学抓手,为基础教育提供有广度有深度的知识产品。

三是增强大、中、小学教学阶段的关联性和衔接度,循序渐进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国家安全学学科人才储备,有赖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阶段基础教育的培养和输送。因此,应将国家安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对国家安全形成基础性认知。通过学校教育带动家庭教育,形成全社会学习国家安全知识的浓厚氛围。

维护国家安全,构建大安全格局,需要树立系统思维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国家安全工作如此,国家安全教育同样如此。在国家安全教育这一系统中,既要重视学校教育,也要重视社会教育;既要重视专业教育,也要重视通识教育。教育工作者应坚持不懈地深入学习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为培育全社会学习国家安全知识、提高国家安全素养和能力的环境氛围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为吉林大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