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布谷妈~
很多人觉得,学霸是天生的,人家生来就比别人聪明。
但其实,真正的学霸,更多的还是靠自身努力。但他们的努力,不是二话不说就埋头苦干,而是有一点点“技巧”成分。
哈佛大学曾耗时40年,追踪记录了10000名孩子,通过对他们的日常记录、老师和父母访谈、学习情况观察等方式,最后得出结论:学霸并不是天生的。
学霸之所以比别人优秀,是因为他们大多拥有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专注力。
何为专注力?孩子的专注力要怎么培养呢?
一:什么是专注力
我们总说,孩子的专注力很重要。可到底,什么是专注力呢?为什么看上去专注力强的孩子,也会经常分心?
积极心理学认为,所谓专注力,其实就是“情绪力”。
比如布谷妈上高中时,数学特别好,只要一做数学题,布谷妈就来劲,连做几张试卷都不觉得累。
但一遇到要死记硬背的历史题,布谷妈就头大得很,觉得一节课不得完。
当我们面对自己喜欢做的事时,大脑就会释放出积极的信号,从而调动大脑中各部位,那我们就能集中注意力专注于这件事情。
这时候的状态,可以用“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来形容。
但当我们遇到“无聊”、“难懂”的事情时,大脑就会释放消极的情绪,也不愿调动各功能来配合。
这时,我们的专注力就开小差了。就算用尽全力,我们也只能集中一小段时间的精力,然后就坚持不下去了。
沿着这个思路,我们就可以理解——专注力的原动力,是“情绪”。
理解了这个原理,那我们再来看看,孩子为什么一学习,就仿佛凳子上有针,坐不住呢?
二:孩子没有专注力吗?
当你发现,孩子不好好学、不认真学时,他可能是遇到了以下两种情况。
①孩子自身不感兴趣
想象一下,领导在上边发言,本来他只说“我简单说两句”,结果,这简单的两句说了一个小时还没说完。
你坐在下边白眼都翻了无数个,东看看西看看,最后盯着自己的鞋子发呆。
你是没有专注力吗?
不,你只是嫌无聊不想听而已。
很多时候,孩子缺乏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是因为我们让他学,他才装模作样坐在那捧着书,思绪却早飞到九霄云外去了。
他不是缺乏专注力,只是觉得没意思,兴致不高、情绪不好,主观上不愿意专心而已。
②任务太难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任务对孩子来说,太多、太难了,他有畏难情绪。
就像布谷妈一提到历史,不自觉就脑袋瓜子嗡嗡的,只想开小差,迟迟不愿意动笔。
当孩子上课或者做题,他弄不明白、听不懂、没有思路。又或者作业太多,他觉得任务太艰巨。那么就算他专注力很强,也很容易就走神。
三:如何培养专注力?
我们前面说过,专注的原动力是情绪。
当我们面对困难,是处于积极、愉快的状态时,大脑就更容易进入状态,集中注意力。
那么,若想要提高孩子做事的专注,我们要做的,就是调整他的情绪。
《认知心理学》提到几个能帮我们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布谷妈总结出来分享给大家。
①赋予意义
认知心理学认为,当你记一个东西的时候,如果只是重复地一遍遍背诵,那么这样的记忆效果会很差。
但如果你将这个东西赋予意义,将它与别的事物联系起来,那么你就是在将记忆进行“深度加工”,这样的记忆效果,会非常好。
有一次侄子在背《踏莎行·郴州旅舍》,以下是上阙: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他至少读了5遍还没背下来,这明显是在死记硬背啊。不出意外,即便他当下背下来,第二天也会忘得七七八八。
于是,布谷妈让他先看了译文,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然后,布谷妈给他做了这样的联想:
“假设你去一个叫桃源的地方旅游,结果和旅行团走散了。你一个人看着在雾里朦朦胧胧的楼台,以及月色朦胧的渡口,你到处找,桃源啊,你到底在哪?找了半天,还是没找到桃源和小伙伴们,你只好孤零零回到客栈。当时春天还冷,可你的衣服还在小伙伴那里,你冻得就算关上门也瑟瑟发抖,只听到杜鹃鸟一声声叫到天黑。”
布谷妈只带他读了2遍,他就背下来了,而且第二天我自己再想这首诗时,也还能一字不差地背下。
如果你要记一个东西,那就将它建立联想,也可以构建成一个画面,而不是单纯地死记硬背。
这样的“深度加工”,会提高记忆效率。当孩子觉得背诵不是难事时,他就会提高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没那么大的为难情绪了。
②分解任务
如果一个任务太巨大、太艰难,孩子很容易打退堂鼓,从而拖延、磨蹭。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将任务分解成小步骤,逐个击破,这样可以减少心理压力和负担,也让任务更可控。
比如布谷妈之前啃一本比较晦涩的书籍,当时给自己的目标是一个月看完,每天看15页。
但当落下几天后,布谷妈发现,很难追上进度了,而且又有些看不懂,畏难情绪发作,就不想看了。导致这本书一年还没看完。
后来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每天看5页,慢慢看,看3个月。结果发现,5页还是比较轻松的,甚至经常超额完成。
这本差点落灰的书,不到2个月就被布谷妈啃完了。
孩子的学业,我们也可以适当分解任务,不要贪多,哪怕一小口一小口啃,啃完就是胜利。
当孩子发现,每次啃一小口,没那么难时,他学习的积极性马上就上来了。
③分时间学习
有时候我们会犯一个错误,就是规定孩子在某一个时间段,必须把所有的作业都完成。
但长时间的持续学习,会让孩子的注意力下降。
研究发现,当学习总时长一样时,那些分几个时间段学习的人,比集中时间学习的人,效率更高。
这种短期学习但效果更好的现象,又叫“间隔效应”。
有一个著名的学习方法,叫“番茄工作法”。就是学习25分钟,休息5分钟。这半个小时,便为一个“番茄钟”。
我们可以配合第二个方法一起使用,将孩子的任务分解为5-6个“番茄”,每半个小时,“吃掉”一个番茄。
这样,劳逸结合、小任务搭配,孩子没有那么大的心理压力,情绪力高了,专注力自然就高了。
以上3个方法,赶紧码住,带着孩子实践起来吧,我们一起培养出专注力强的娃~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