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村
少陵原上有个西北村,在高速路的旁边。
西北村,有6个小队,356户,1321人,千余亩良田。
全村有李、于、王、杜、周、高等姓氏。
传说,村子东面在古代是一个湖泊,里面有很多鱼,村里人抓到了一个“七百斤”的鱼。
因为“七百”和“西北”读音相近,于是村子就叫西北村。
但从地形和历史资料来看,西北村的名字与“七百斤的鱼”没有关系。
据史料记载,隋唐代时候,西北村的东边,修了一个很大的湖。
村子位于湖边西岸,所以叫“西陂”。
“陂”的意思是水边,湖边。
“西陂”的读音与“西北”一样,所以后来就叫西北村。
清代以后,湖泊干了,没水了,这里成为了高产的良田。
村民在村东南的地里挖了深井,取名“大口井”,让千亩土地旱涝保收。
后来修了古朴大气的亭子保护井口,在门上有对联,上面写“凹地千亩保收田,老井重开换新颜。”
可惜老井还在,农田没了。
西北村有一棵古柏,学名叫侧柏,距今800多年了,是宋代种下的树。
这棵古柏是西安的古树名木,也是方圆几十里最古老的树。在明代,少陵原上到处可见绿森森的柏树,现在就剩下这一颗了。这棵柏树已经死去二十多年了,可是依然奇迹般的矗立在那里,还似要跃起飞升的龙形。
古柏旁边有一个涝池,里面的水长年不干,这里是小孩喜欢玩耍的地方,也是每年过会卖菜最热闹的地方。
村东北的梯田里,有一个隐蔽的五四塘库,没见有过水,却不缺少儿童们的笑声。
至于村西的大水库,非常大,像一个很大的露天体育馆,那里以前曾取大峪水养鱼,吸引了周围好几个村小孩子来此抓鱼。
西北村的村南、村北都有庙宇,村北的娘娘庙很有名,这座庙本来很大,现在就剩下一个坐东朝西的大殿了。每年的庙会,非常热闹,周围村里好多人都来求子,还愿。
如果遇到干旱,村里人就会来这里求神,让小女孩在庙里洗小石狮子,老太太们在柏树下的涝池边拿着笤帚,祈求上天降下甘霖。
西北村的锣鼓队在十里八乡很有名气,调子好,水平高。每次过年耍社火,西北村的锣鼓队响起来,如万马奔腾,气势如虹,其他锣鼓队都静下来,好好的听。
李开见老先生
西北村锣鼓队的大鼓的鼓手是李开见老先生,他人长的帅,技艺精湛,水平极高,每个鼓点都打的准确,富有激情。
他是西北村锣鼓队的灵魂人物。
李开见老先生和夫人赵淑芳
鼓手的技艺传男不传女,传亲孙子不传外孙子。
李开见老先生将他的技艺传给了孙子李增。
西北锣鼓队后继有人,继续发扬光大。
1997年过年的时候,邓小平同志去世,全国禁止娱乐活动。
一位老人出殡。西北村的锣鼓队自发组织起来,前去送老人最后一程,鼓声、锣声一直送到墓地。
这是前所未有的。
那一年过年,整个关中大地都沉寂着,只有西北村的锣鼓敲起来了,响彻关中道上。
因为去世的老人人好。老一辈人,敬的是德行。
西北村真是礼乐之乡。
从前,西北村树木很多。春天时节,桐树、槐树,傍晚的炊烟袅袅,晚上槐花的香气四溢。
村南的柿子树,村周围的桃园,都吸引人的地方。
西北村曾经开办西北玻璃钢厂,开的轰轰烈烈。
之后又发展养鸡业,家家户户养鸡。木器的生产和鸟笼的编织,西北村也是一绝。
村子东面好多年前就修建了高速路,阻挡了人们去地里干活的路,预示着这个村子将与农业告别。
村里的小学,曾经培养了好几代人,这些年逐渐废弃了。在村子南面,建起了现代化的航天二小。
自从航天开发之后,为了多赔偿些钱,房屋不断加盖。有啥办法,土地收走了,农民么办法,不能怪农民,能多赔偿些就多争取一些吧!
面向城市的西北村,最后留下了这一个背影。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