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华热闹的姑苏区,偶然寻得这么一处静谧的茶馆,在秋日的午后在这里坐一下午,放松又舒适,而且还是藏在道前街江苏按察使署旧址院子里,有一种仿佛来到了园林的感觉。”社交平台上网友这样评价茶也·茶空间。
明代兵备道署的旧址,如今已成为一处开放式的游览地,内设茶室与小型园林。正堂东侧有一个典型的苏式花园,亭台水榭、小桥假山,风景宜人,还有一间收费的私人漆器展览馆。园内古树名木众多,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与建筑之前有连廊串连。
苏州茶馆业起源甚早,唐宋时期即有“茶肆”之称,然无牌号,仅在门前挑上一块“茶”字布幌。后又称“茶坊”。清乾隆年间所作的《姑苏繁华图》长卷,画面上能认辨的茶馆有三处,市招均称“茶坊”。一处在胥门内江苏按察使司署旁,门前悬有一块市招,说明自清至民国,在法院附近,必设有茶馆,以供涉讼者憩息方便;一处在万年桥西境,两开间楼房,市招挂在楼上窗前,旁边还挂着一块“精洁馔饯”的招牌,看来这是一家较有规模的兼作酒楼的茶室;还有一处在虎丘山下,枕河而设的茶室,两开间,旁边还有一块“酒”字招牌,说明清代稍有规模的茶室,大都兼作酒馆,两业不分。“茶坊”之称一直沿用至民国,茶馆则是民间俗称,而至抗战前夕又出现“茶室”之称。
— FIN —
视 觉 / 喜玛拉雅北坡的鱼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