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秋风起,枫叶红,当枫叶红遍山野,秋天便有了最浪漫的色彩。秋天的枫叶,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它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秋天的韵味。在秋冬凋零的时刻,枫叶依然用它的美丽与热烈,为秋天增添了一抹最绚烂的色彩。

枫叶红了,思念深了。远方的你,是否也能感受到这份秋意浓浓的牵挂?

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 其五十 枫树林

宋-郭祥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坞藏深林,枫叶翻蜀锦。

寄语别家人,路遥霜霰凛。

“一坞藏深林,枫叶翻蜀锦。” 诗人描绘了一个幽深的山谷中,藏着一片茂密的枫树林。枫叶如蜀锦般绚丽多彩,在风中翻动。这里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绚烂的氛围。深林给人以宁静、神秘之感,而枫叶的灿烂则如同一幅华丽的画卷,让人眼前一亮。“翻” 字赋予枫叶动态之美,仿佛它们是有生命的精灵,在舞动着自己的色彩。

“寄语别家人,路遥霜霰凛。” 这句诗则将情感从自然景色转向了对家人的思念和牵挂。诗人在欣赏美丽的枫树林时,想到了远方的家人,提醒他们路途遥远,霜霰严寒。这里既有对家人的关怀之情,又增添了一丝离别的忧伤,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丰富和深沉。

枫叶

宋-朱淑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空木落雁声悲,霜入丹枫百草萎。

蝴蝶不知身是梦,又随春色上寒枝。

“江空木落雁声悲,霜入丹枫百草萎。” 诗歌开篇便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江面上空旷寂寥,树叶纷纷飘落,大雁的叫声充满了悲伤。寒霜降临,丹枫如火,而周围的百草却已经枯萎。这里通过对江空、木落、雁声、霜、丹枫和百草等景物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衰败和寒冷,给人一种深沉的忧伤之感。

“蝴蝶不知身是梦,又随春色上寒枝。” 在这凄凉的秋景中,诗人突然引入了蝴蝶这一形象。蝴蝶不知道自己身处梦境,依然随着想象中的春色飞上了寒冷的树枝。这一画面与前面的秋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虚幻、迷离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屋角丹枫

宋-姜特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行肃物欲功成,一夜江枫点翠屏。

不是天公爱红叶,要驱小隐入丹青。

“金行肃物欲功成,一夜江枫点翠屏。” 诗的开篇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金行肃物” 指的是秋季,秋季万物开始凋零,有一种肃穆之感。一夜之间,江边的枫叶如同画笔点染在翠绿的山水之间,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绚烂的秋景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秋天的独特魅力。

“不是天公爱红叶,要驱小隐入丹青。” 这句诗则从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转向了一种富有想象力的思考。诗人认为不是老天爷偏爱红叶,而是要把这小小的隐居之地也纳入美丽的画卷之中。这里赋予了自然景色一种神秘的力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题李成所画十册 其七 山市霜枫

元-黄公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散谁闻野鸟声,短桥何处旅人行。

莫嫌寂历空山道,隔岸丹枫刺眼明。

“市散谁闻野鸟声,短桥何处旅人行。” 诗歌开篇营造出一种寂静、空旷的氛围。集市散去,喧嚣不再,只听到野鸟的叫声在空气中回荡。短桥横卧,却不知行人在何处。这里描绘出一幅冷清的山市景象,给人一种孤独、落寞之感。

“莫嫌寂历空山道,隔岸丹枫刺眼明。” 诗人笔锋一转,提醒人们不要嫌弃这寂静的空山道路。因为隔岸的丹枫鲜艳夺目,如同一团火焰,照亮了整个画面。丹枫的出现,为冷清的山市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使画面瞬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清江引

元-杨朝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秋深最好是枫树叶,染透猩猩血。

风酿楚天秋,霜浸吴江月。

明日落红多去也!

“秋深最好是枫树叶,染透猩猩血。” 开篇直入主题,点明在深秋时节,最美的当属枫叶。将枫叶的颜色形容为 “染透猩猩血”,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枫叶那鲜艳如血的浓烈色彩,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种色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热烈而又深沉的秋之氛围,仿佛整个秋天都被枫叶的红色所占据。

“风酿楚天秋,霜浸吴江月。” 此句进一步拓展了意境的空间。秋风如同酿酒师一般,酝酿出楚天的秋色,赋予了秋天一种醇厚的质感。而寒霜则浸润着吴江的月色,使月色更加清冷。这里通过对风、秋、霜、月的描写,将秋天的萧瑟与清冷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与前文热烈的枫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意境更加丰富多元。

“明日落红多去也!” 最后一句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感慨。枫叶虽美,但也终将飘落,明日将会有更多的枫叶落下,如同逝去的美好时光。这句诗既表达了对枫叶飘落的惋惜,也暗示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使整首曲子的意境更加深远。

古泉新斋对丹枫作

明-王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纸窗棐几竹间房,一树丹枫倚夕阳。

啜尽茶瓯犹不去,野人偏自恋秋光。

“纸窗棐几竹间房,一树丹枫倚夕阳。” 诗歌开篇描绘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画面。纸窗、棐几、竹间房,营造出一种古朴、清幽的氛围。而一树丹枫倚靠着夕阳,更是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夕阳的余晖洒在丹枫上,枫叶如同一团燃烧的火焰,与周围的清幽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整个画面既有着宁静之美,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啜尽茶瓯犹不去,野人偏自恋秋光。” 诗人在品味完茶后,依然舍不得离去,只因被这秋天的美景所吸引。“野人” 一词,既表现出诗人的洒脱自在,又暗示了他对自然的亲近与热爱。诗人在这古泉新斋中,对着丹枫,尽情地享受着秋天的美好时光,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

丹枫

明-韩日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枫叶红于染,津亭耐岁寒。

青岚烟未罩,赤烧火初残。

不是迎霜老,应为向日丹。

冬林秋色在,正好隔江看。

“枫叶红于染,津亭耐岁寒。” 开篇以鲜艳的色彩描绘枫叶,强调其红如染色般浓烈,而津亭在这样的景色中,仿佛也具有了抵御岁月严寒的力量。此句营造出一种既热烈又坚韧的氛围,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

“青岚烟未罩,赤烧火初残。” 这里进一步描写枫叶的色彩和状态。青色的山岚烟雾尚未笼罩过来,而枫叶如赤色的火焰刚刚有了些许残败的迹象。诗人通过对周围环境和枫叶状态的细腻刻画,展现出一种动态的美感,仿佛一幅画卷在读者眼前徐徐展开。

“不是迎霜老,应为向日丹。” 这句诗赋予了枫叶一种精神内涵。枫叶并非因为迎接着霜寒而衰老,而是因为向着太阳而呈现出丹红之色。这里将枫叶的美丽与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相联系,使枫叶不仅仅是自然景观,更成为一种象征。

“冬林秋色在,正好隔江看。” 结尾将视角拉远,展现出冬季的树林中依然留存着秋色。隔江而望,更增添了一种距离感和朦胧美。整个画面既有秋天的余韵,又有冬天的宁静,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秋山四咏 其三 枫

清-弘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缬峰铺岭犹青翠,色与平林了不殊。

稍待染成红数点,始知格调有高孤。

“缬峰铺岭犹青翠,色与平林了不殊。” 开篇描绘出一幅秋山初景,山峰连绵,覆盖着的植被依然呈现出大片的青翠之色,此时的枫叶与周围的平林在颜色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此句营造出一种宁静、平和的氛围,仿佛一幅淡雅的山水画卷缓缓展开,让人感受到秋山在初始阶段的那份静谧与安详。

“稍待染成红数点,始知格调有高孤。” 随着时间的推移,枫叶渐渐染上了红色,只是几点红色的点缀,便让整个画面发生了变化。此时,人们才开始意识到枫叶所具有的独特格调,那是一种高雅而孤独的美。这一转变犹如点睛之笔,瞬间打破了之前的宁静,为秋山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和一份独特的韵味。

丹枫

清-傅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秋林无别树,夹道绣丹枫。

日暝前溪水,霜酣昨夜风。

归鸦迷故绿,过客拾残红。

正好停车看,春华未许同。

“秋林无别树,夹道绣丹枫。” 诗歌开篇便勾勒出一幅独特的秋景画面。在秋天的树林中,似乎没有其他树种,只有夹道而立的丹枫,如锦绣般绚烂。这里营造出一种纯粹而热烈的氛围,丹枫成为了整个秋林的焦点,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日暝前溪水,霜酣昨夜风。” 随着视角的转移,诗人描写了日暮时分的溪水和昨夜经霜后的风。日暝之时,溪水在余晖下波光粼粼,增添了一份宁静与柔美。而昨夜的风带来了寒霜,使得丹枫更加鲜艳夺目。这句诗既展现了时间的流转,又为丹枫的美丽增添了背景和氛围。

“归鸦迷故绿,过客拾残红。” 归巢的乌鸦在丹枫的映衬下,似乎迷失了往日的绿色。而过往的行人则拾起地上的残红枫叶,这一画面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动态感。归鸦与过客的出现,使丹枫不仅仅是自然景观,更与人类的生活产生了联系。

“正好停车看,春华未许同。” 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丹枫的赞美之情。诗人认为此时正好停车观赏丹枫,因为它的美丽与春天的花朵截然不同。这句诗既强调了丹枫在秋天的独特魅力,又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感知和欣赏。

清-张珊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遥山锁苍翠,秋色入霜枫。

已夺霞裳艳,还翻锦帐红。

背风飞蛱蝶,倚日笑梧桐。

莫道临江晚,曾移汉殿中。

“遥山锁苍翠,秋色入霜枫。” 诗歌开篇以远景入笔,遥山连绵,锁住一片苍翠之色,而秋色悄然降临在经霜的枫叶之上。此句营造出一种宏大而又细腻的氛围,将远方的山峦与近处的霜枫联系在一起,展现出秋天的广阔与枫叶的明艳。

“已夺霞裳艳,还翻锦帐红。” 诗人用生动的比喻来形容枫叶的美丽。枫叶之艳丽,已夺走了云霞衣裳的光彩,又似翻开的锦帐般火红。这里通过对枫叶色彩和形态的夸张描写,进一步强化了枫叶的绚烂之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背风飞蛱蝶,倚日笑梧桐。” 这句诗将枫叶与周围的自然景物相融合。背风处,枫叶如飞舞的蛱蝶般轻盈;在阳光下,枫叶又似对着梧桐微笑。此句赋予枫叶以动态和情感,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活泼,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莫道临江晚,曾移汉殿中。” 结尾处,诗人笔锋一转,由眼前的枫叶联想到历史典故。不要说在江边已到傍晚,枫叶曾在汉代宫殿中摇曳生姿。这句诗为枫叶增添了一份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底蕴,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