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新闻讯:11月7日上午,秦皇岛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秦皇岛市医疗保障工作新闻发布会,秦皇岛市医疗保障局相关领导介绍近年来基本医疗保险特别是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情况以及近期省出台的健全基本医保参保长效机制涉及的有关政策规定、秦皇岛市将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工作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有关情况

2025年的居民医保筹资标准为1070元,其中个人缴费400元、财政补助670元,财政补助占年度筹资的63%。个人缴费和财政补助标准分别较上年增加20元和30元,这是自2016年以来个人缴费新增标准首次低于财政补助标准。

居民缴纳的医保费完完全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一是用于扩大参保居民的医保目录报销范围。扩大医保目录就是增加医保可报销的药品、医用耗材、医疗服务项目等。过去医保目录内药品只有300种,而现在医保目录内药品平均每年增加100多种,2023年达到 3088种。二是用于提高参保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目前在保住院的同时提高了报销比例、降低了住院起付线,提高了支付限额。另一方面,门诊慢特病的保障效能不断提升,病种更加多样,并且将以往参保居民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只有重症患者并达到门诊慢性病标准的才能医保报销,现在高血压、糖尿病轻症患者也可以享受“两病”医保报销待遇。

二、近期出台的健全医保参保长效机制有关政策规定

(一)建立居民医保参保激励机制。

一是连续参保激励。对连续参加居民医保满4年的参保人员,之后每连续参保1年,提高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2000元。二是零报销激励。对当年基金零报销的居民医保参保人员,次年提高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2000元。连续参保激励和零报销激励,累计提高总额不超过所在统筹地区大病保险原封顶线的20%。居民发生大病报销并使用奖励额度后,前期积累的零报销激励额度清零。断保之后再次参保的,连续参保年数重新计算。前期积累的奖励额度继续保留。对断保人员再参保的,每断保1年降低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2000元,累计降幅总额不超过所在统筹地区大病保险原封顶线的20%。

(二)建立居民医保断保待遇等待期政策。

一是固定待遇等待期。除新生儿等特殊群体外,对未在居民医保集中参保期内参保或未连续参保的人员,设置参保后固定待遇等待期3个月,待遇等待期自参保缴费之日起计算。二是变动待遇等待期。每多断保1年,在固定待遇等待期基础上增加变动待遇等待期1个月。参保人可通过缴费修复变动待遇等待期,每多缴纳1年可减少1个月变动待遇等待期,连续断缴4年及以上的,修复后固定待遇等待期和变动待遇等待期之和不少于6个月。缴费参照当年参保地的个人缴费标准。

三、将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秦皇岛市医疗保障局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思想,推进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工作,更好实现农村参保群众就近看病就医报销。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实现群众“小病不出村,报销少跑路”。截至目前,按照“创造条件、优化流程、加强调度、应纳尽纳”的原则,全市村卫生室已实现应纳尽纳。共有1980家村卫生室已纳入医保结算范围,完成了医保服务“村村通”的目标任务。

四、河北省居民医疗保险集中征缴期

2025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集中参保期个人缴费期限:2024年9月1日至2024年12月28日,其中2024年9月-11月业务受理期为1日-25日,12月业务受理期为1日-28日。

新生儿出生不在集中参保期征缴时限内的,自出生之日起90日内到户籍所在地办理参保手续,也可在取得身份证号码后由其亲属登录“河北税务”微信公众号,按照提示进行参保登记信息录入,从出生之日起享受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退役军人在退役后90日内到户籍所在地办理参保手续,自退役之日起享受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五、参保登记方法

已经参加2024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城乡居民无须办理参保登记,可直接缴纳2025年度参保费用。

未参加2024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符合参保条件的城乡居民在缴费前应先到户籍所在地(或居住证人员居住地)居委会、村委会或乡镇、街道办理参保登记,也可直接登录“河北税务”微信公众号,按照提示进行参保登记信息录入。在校大学生以学校为单位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参保登记时需提供以下材料:1.本市户籍、在我市长期居住的非本市户籍人员提供参保人身份证或户口本。2.港澳台提供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及港澳台居民居住证。3.外籍人员提供护照及外国人永久居留证。4.新生儿提供户口簿首页、本人页。

下一步,秦皇岛市医疗保障局将持续推进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和规范化管理工作,通过有针对性的政策培训、重点巡查、帮扶指导,进一步规范村卫生室管理。在确保医保基金安全的基础上,支持村卫生室开展城乡居民“两病”(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等医药服务。把乡村医疗卫生工作摆在乡村振兴的重要位置,不断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障需求,提高常见病、多发病就医购药可及性。

责任编辑:刘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