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十分火爆的“河南郑州大学生骑共享单车夜行去开封”一事,引发了社会关注,公众也发表了不同意见。
其中,大多数人和媒体表达了正向肯定,基本上认可这些大学生强身健体、青春洋溢、热情活泼的向上精神——况且,这也成了带动当地旅游发展的一种宣传名片。
但是,大学生夜骑行为,也有人指出其不足:对其占用非机动车道;夜行视线受阻不安全;本是短程所用的共享单车,用于长途并不适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提示与警醒。
这些讨论,仍都在正常范围之中——“我可以不同意你的相异观点,但我坚决捍卫你正当说话的权利”。
不过,此后,却有人将华侨大学据说是一位辅导员老师的聊天内容发出,这位老师在其中称:
“……河南作为教育贫困省,一帮子移动造粪机无所事事,别人在卷四六级、GRE、TOEFL、雅思、实习、计算机考级,这帮XX花着父母的钱,放飞自我毫无人生规划,典型的酒囊饭袋”云云。
其一,首先,笔者并不赞成这种随随便便就将聊天内容截图,并发到网上的行为——即使群聊算是一定程度上的小小“公域”,但其也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哪怕其中有老师或学生的不当议论,也最好限定在群聊的范围内,大家在此互相辩论,将道理说清道明即可,而不必将其扩张到网络等公共环境中。
因为这样的做法,仍有着“泄密式的举报”之意味,这样会扩大矛盾,会形成曾有的那种一言不合就要“公开批斗”的模样了。
其二,这位大学老师在用语上,显然太过尖酸、刻薄,甚至这就是一种恶意的侮辱性表达。
像什么“移动造粪机” 、“酒囊饭袋”之语,放在这些充满活力、青春洋溢的大学生身上,完全是一种不当和错误的表达!
如果这不是私域里的聊天,真的像这位老师所言,他是发在头条上的评论,则单车骑行的大学生们,甚至可以此起诉其侮辱诽谤了。
同时,像什么“河南作为教育贫困省”之语,用在侮辱这群大学生身上,也存在一定的“地域歧视”之嫌,所以,华侨大学称这位老师言论不当,也并非是“莫须有”之名。
其三,这位辅导员最主要的观点,显然就是认为大学生们这种创意性的夜骑远游,是一种“不务正业”,而应是无论上课,还是周末,都应趴在教室、图书馆,一起内卷考证热,才是真正大学生应有的模样。
当然,在这里,会有很多人会认同这位老师话中,所含的“大学生应该将主业的学习做好”这一思维,这一点本没有错,也可以理解——或许这位辅导员看多了不少大学生不认真学习,因此有了如此深重的“哀其不学、怒其只玩”的心理。
这样的师者心理与观点,其情确实有可恤之处,可是,这并不能成为其用恶毒语言,侮辱大学生及其行为的借口与理由;而即使是再怎样提倡刻苦学习、努力学习,但也不必要求大学生们走向“死学习”的死胡同吧?
别说是大学生了,即使是未成年人的学习阶段,“这种死学习”的传统风气,都是我们应竭力避免的“僵尸思维”!
为什么我们的教育花了如此大力气,却仍会培养出那么多一代又一代的“高分低能者”?为什么我们的教育基数如此之大,但是却在培养创造性人才上,一直落后于世界其他教育大国?事实上,“死学习”的思维,正是其中最大的敌人!
大学生们让学校生活更为丰富多彩,不能只是死读书本,不能仅局限于校园中的“学校教育”,还要接受“社会大学”的更多历练才行。
为何一些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其实,这也跟他们过度在大学里“死学习”,无法很快适应“社会大学”这个大课堂有很大关系。
所以,对于这样一群不想只是成为身体孱弱无力的大学生,不想只是烂在书本里的“考试机器”的年轻人,可是,这位老师却使用了 “移动造粪机”、“酒囊饭袋”等恶毒用语,这其实是一种多么恶毒的僵“师”思维啊!
如此僵化的教育理念,如此恶毒到没底线的语言表达,都说明此师者表面上是“为学生好”,其实,却完全折射其“口德”不佳、思想落后的低水平、低素质。
事实上,这样的恶毒用语,应该用于这位老师自身,反而才最恰当——这说明师者本身,才是一种“酒囊饭袋”的思维。
这位老师的内心里,只有实用主义的现实化、世俗化思想,只具备“为学习而学习”的低层次认知水平,其实,如此太过、庸俗化地活着的人,自己岂不就是过着一种“移动造粪机”式的人生吗?
如此师者,眼界真的很低,目光只是低到了“死学习”的粪坑底,却无法像这些大学生那样,在学习之外,还能骑上青春的单车,让车轮、身上和目光里,都沾染和跳跃着积极向上的灿烂阳光,走向一片无限可能的远方与天空!【原创评论:瑜说还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