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

总有一些节点格外璀璨

11月1日至3日,“鲁东南文明之光”日照史前考古90周年暨东夷文化研究成果交流系列活动在日照举行,旨在探究日照东夷文化之“源”,探讨日照以文兴城之“路”。

作为目前黄河下游地区一处保存完好、内涵丰富、规模最大的史前城址——尧王城遗址的前世今生,备受世人关注。尧王城考古遗址公园的挂牌开园,不仅成为日照东夷文化保护传承的新起点,也让日照这座闪耀着东夷文化之魅的城市更加精彩夺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尧王城遗址是黄河下游地区最大的史前城址,丰富了东夷文化内涵

一座城市的魅力和吸引力,在于其独特的文化品味、艺术韵味。

日照地处鲁东南沿海,历史遗迹众多,史前文化发达,是东夷文化的发祥地。东夷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其形成发展与融合演进是历史上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尧王城遗址、两城镇遗址、丹土遗址作为史前古城,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蜚声海内外,日照被誉为“考古圣地”。

1934 年,经国学大师王献唐提供线索,民国时期“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王湘、祁延霈首次发现两城镇、尧王城等遗址,日照考古的精彩篇章由此拉开序幕。

位于岚山区高兴镇的尧王城遗址被考古学家誉为“海岱史前第一城”,遗址范围近400万平方米,遗址自大汶口文化晚期开始,贯穿整个龙山文化时期,距今5000年至4000年左右。为了在这片土地上探寻中华文明之源,一代代考古人筚路蓝缕,用脚步丈量大地、用手铲释读历史,才有了东夷文化发展脉络的清晰实证。

上世纪七十年代,临沂地区文管会对尧王城遗址进行了发掘。1992年到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尧王城遗址进行了发掘。自2012 年开始,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原理事长王巍任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期间,他指导该所山东工作队的梁中合、张东、马明等专家,对日照尧王城遗址开展了十余次田野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累计发掘面积8000余平方米,出土文物10000余件,含有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和商、周、汉代遗存,其中以龙山文化的遗迹遗物最为丰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历年的考古工作,考古专家对尧王城遗址的性质和内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获得很多重要发现,为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国家形成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证据。

走进尧王城考古遗址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根据2015年出土的方形玉璧塑造的标志物,其内圆外方,反映出史前社会时期的宇宙观念。喷泉广场上的蛋壳黑陶高柄杯雕塑、四个白陶鬹、盉形鼎和鬼脸足鼎,及其他器物组合雕塑,造型别致、意蕴悠长,让人仿佛瞬间穿越到遥远神秘的尧王城古国。

尧王城考古遗址公园位于遗址核心,先后投资5000余万元,实施了尧王城遗址安防工程、考古发掘现场覆罩保护大棚项目、遗址保护及展示工程、陈列展厅等文物保护展示项目,建成了考古研究中心、修复室、研学体验中心等配套设施。

距今约5000年至4000年,人们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生产、生活,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着古老的文明,这从遗址里出土的众多文物中可窥见一斑:石铲、石刀、石斧等多种农具,代表了尧王城先民使用过的生产工具;粟、黍、稻、小麦、大豆等农作物,说明当时五谷丰裕;还有代表龙山文化制陶工艺最高水平的蛋壳黑陶高柄杯,以及陶鬹、陶罐、陶鼎、陶甗、磨光黑陶杯、大敞口盆、罐形鼎、盆形鼎等,足见当时手工业之精细;石、陶、玉等各种材质的礼器,表明4000多年前的尧王城统治者已经能够“以礼治国”,礼制文明初步形成。

截至目前,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图像文字已发现30余例,其中,尧王城遗址出土2例,都发现于大口尊的残片上,这对中国文字起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是文明的重要标志。

在遗址公园的博物馆内,三圈环绕的古城墙、多样的埋葬制度、丰富的祭祀礼器、高超的建筑技术、精致的制陶技艺等在展厅内都有呈现,一个个带有东夷文化特征的文物和图像,展现在眼前,让人不觉惊叹尧王城先人的智慧和文明的灿烂。

据中美联合考古队调查,尧王城遗址所处的聚落群分为大中小三级,并在数量上呈现出典型的金字塔状结构,尧王城遗址作为区域中心的大型聚落,采用直接管理周边中、小聚落和通过二级中心聚落管控外围地区聚落的手段,实现对全部区域的有效控制,形成“都、邑、聚”三级结构的早期国家形态。

作为一处大汶口—龙山文化时期的大型城址,尧王城遗址分布面积之大,城垣构造之清晰和复杂,城内分区之明显,建筑等级之高,生业经济之发达,确立了鲁东南地区史前城址的一种新模式,是山东龙山文化尧王城类型的典型代表,为海岱地区史前文化和文明进程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曾经参与尧王城遗址发掘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梁中合告诉记者,尧王城考古遗址公园的开园,对日照的文物考古事业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不仅扩大了东夷文化的外延,也丰富了其内涵,因为这个遗址的面积接近400万平方米,尧王城遗址是目前在海岱地区或者黄河下游地区发现的一个最大的史前城址,还有绵延不断的发展脉络,进一步丰富了考古学文化谱系。“我们发现尧王城古城墙下面有铺设石块现象,这和良渚古国的城墙墙底垫石如出一辙,可见古代的日照是沿海地区南北交流的要道。下一步,我们将配合遗址公园的建设共同打造尧王城遗址博物馆和保护展示大棚,配合做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申报工作。从学术角度而言,会有针对性地发掘寻找大型礼制建筑和宫殿建筑,同时,寻找大型高等级墓葬也是下一步考古工作的重点,期待会有更大的发现。”梁中合说。

古国时代的尧王城和两城镇,使东夷文化熠熠生辉

距今5500年至4000年间,中华大地不同区域文明的演进,最终汇聚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历史进程和发展道路。东夷文化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

“古国时代是区域初期文明形成的时代,包括三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距今5200年至4300年,尧王城古国即处于这个阶段,当时是鲁东南地区古国时代的都邑。在这个时代,各区域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社会阶层分化加剧,贵族阶层垄断了财富分配权、祭神权和军事指挥权,形成较为稳定的区域性政体。”在11月2日下午举行的东夷文化研究成果交流会上,王巍作了《古国时代第二阶段的考古学观察》主题报告,阐释了良渚古国的挖掘成果和启示,以及尧王城古国的由来、国家产生的要素等。

在此次交流会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大学、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博物馆、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16名专家学者,围绕东夷文化的起源、发展脉络、文化特色、对中华文明的重要贡献,以及与其他区域文化的交流融合进行了深入探讨。大家一致认为,东夷文化文脉延绵、特色鲜明,将充分发挥优势,推动东夷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助力日照高质量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山东省文物局副局长、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二级研究员王永波,在谈到鲁东南史前文化的地位与中华文明起源时说,纵观山东,就史前文化而言,最突出的就是鲁东南地区,海岱历史文化区范围内日照市的东港区、岚山区、五莲县、莒县的古城遗址密度、大小和聚落分级表现得最完整,是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重点区域之一。

“从中华古代文明发展进程来看,大汶口文化晚期到龙山文化时期的日照地区,处于中华文明古国时代的第二个阶段,引领了整个海岱地区包括苏北地区的发展进程。这一阶段的文化具有开放、包容和创新性的典型特点。”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高明奎说。

在谈到莒文化时,山东省博物馆馆长刘延常说,莒文化不仅是东夷文化的一部分,也是齐鲁文化的重要源头活水。诚实友善、务实创新、融合发展是莒文化的特点。

在日照,与尧王城遗址南北呼应的,是位于山海天旅游度假区两城街道的两城镇遗址。

两城镇遗址发现于1934年,是我国著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总面积近100万平方米,以龙山文化为主,含商周、汉文化遗存,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36年,梁思永、王湘等中国第一代考古学家对两城镇遗址进行了首次考古发掘。1995年—2004年,由山东大学、美国耶鲁大学、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等单位组成的中美联合考古队,对两城镇遗址及周边进行了聚落考古调查和有计划的科学发掘。发掘出土的黑陶、玉器、酒器、稻田与稻谷、城址等遗存,证明了当时以两城镇遗址为中心的日照地区已进入文明时代,遗址所处的聚落群是一个龙山古国。

一南一北,两座古城相互辉映,实证了东夷人在这里创造的发达史前文明。

“尧王城古国和两城镇古国,二者一南一北构成了龙山时代日照地区非常重要的两个古国,也是实证中华文明5000年文明史的重要遗址。以这两个遗址为核心的呈等级状、呈金字塔式分布的聚落形态,显示出日照地区的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或者东夷文化,当时在全国都是走在前列的。尧王城遗址面积达到近400万平方米,两城镇遗址也将近100万平方米,在有限的区域之内有两个巨大的中心,这在全国都罕见。我们称之为尧王城古国、两城镇古国,因为它们确确实实代表了东夷文明之光,在距今4600年至4000年前后非常突出。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选择在日照召开这样一个学术会议探讨交流东夷文化的原因。”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讲席教授方辉说。

尧王城、两城镇、东海峪、丹土、苏家村、六甲庄、西林子头等遗址,就像鲁东南沿海的一颗颗珍珠,让东夷文化之光绽放异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化“两创”赋能城市发展,东夷文化绽放时代光彩

沧海桑田,岁月如梭,以东夷文化为根脉的日照,在历史变迁中不断行进、融合、创新和发展,蜕变成一座生态宜居、充满活力、开放包容的滨海城市。

日照将东夷文化探源作为重要研究方向,并试图书写古代文明的崭新表达,意义非凡。当前,日照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深挖东夷文化等多元文化内涵,强化保护研究、活态传承和文旅体融合,深入推进以文润城、以文兴城。

我们有理由为悠久灿烂的东夷文化而自豪——

东海峪遗址出土的蛋壳黑陶高柄杯,壁厚不到1毫米,杯口最薄处仅0.2毫米,被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作”,在全省500多万件文物中脱颖而出,成为山东文物标识实物原型,今年又被写入全国统编教科书;

陵阳河遗址、尧王城遗址等地出土的图像文字,早于甲骨文1500多年;

莒文化作为东夷文化的代表之一,与齐文化、鲁文化并称山东三大文化,“鲁莒会盟”“毋忘在莒”等典故流传至今;

尧王城遗址以及两城镇、东海峪、丹土、陵阳河等遗址,入选山东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

我们更有理由为文化“两创”的勃勃生机而振奋——

当日的开幕式上,发布了“文脉延绵 畅游日照”六大文物主题游径。

这六大文物主题游径,跨越日照市各区县、功能区,涵盖文物资源共38处,包括31处不可移动文物、2处考古遗址公园、16家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5个A级以上景区。它们串联起全市考古遗址公园、名人故居、海防设施、红色文化特色村、博物馆、纪念馆等资源要素,生动展现了东夷文化、莒文化、红色文化交相辉映、融合发展的灿烂图景,是推动日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赋能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名片”。

“尧王城考古遗址公园如何紧扣东夷文化特色,打造出独一无二的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开发出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研学体验项目,推进文旅深度融合,这是尧王城遗址围绕文化‘两创’应该继续努力的方向。”梁中合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近年来,日照市出台《日照市文物保护条例》,积极参与山东大学东夷文化研究中心建设,举办系列学术研讨活动,深化在地文化挖掘、研究阐释。通过数字赋能、场景创新,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研学、文化惠民、文艺创作,推出《日之光》《帝尧•东夷》等作品,让文化遗产绽放新时代光彩。发布民办博物馆投资机会清单,全市民办博物馆达到17家,日照市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建成东夷小镇、莒国古城、天台山等东夷文化赋能示范景区,策划推出城史文化、非遗美食等精品旅游线路、特色体验项目,积极培育文化主题民宿、文化创意、文化演艺等新业态。

东夷文化发展演进,文脉延绵,影响至今。日照拥有多彩鲜活的非遗项目——黑陶烧制、日照绿茶炒制、岚山号子、日照农民画、莒县过门笺、皮影戏、五莲茂腔、踩高跷推虾皮、海沙子面等,古今交融的非遗技艺、非遗戏曲、非遗民歌、非遗美食,让“有一种生活叫日照”充满文化味、烟火气。

鲁东南文明之光

在日照起源、闪耀

跨越5000年的历史长河

依然生生不息

来源:日照日报

记者:宋庆艳 范成思

编辑:冯寒玥

审校:张珊

值班主任:王宗敏

值班编委:许静

尽在“日照日报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