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学派医养康基地授牌仪式。
11月4日,第五届易水学派传承创新发展大会在易县恋乡·太行水镇成功举办。大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国医大师李佃贵等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医药专家学者、中医药从业人员、企业代表等200余人参加会议。大会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国辰主持。
此次大会以“传承易水学派服务健康中国”为主题,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易水学派研究分会、河北省中医药学会易水学派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恋乡·太行水镇、易县易水学派研究会承办。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学者为易县易水学派博物馆揭牌,张伯礼向太行水镇授牌“易水学派医养康基地”,并与专家学者共同出席“易县易水学派医养康基地”的奠基开工仪式,这也是文旅康养产业融合的新实践,为易县太行水镇片区创建国家级度假区增添新特色。
大会设置了主论坛和6场学术报告论坛,张伯礼、李佃贵、王成祥、姜泉、张维骏、李福海等专家学者分别围绕易水学派诊疗八法传承创新与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等内容作学术报告。论坛旨在通过学术交流研讨,进一步推进易水学派中医药传承与创新,持续促进易县中医药事业和医养康养产业长足发展、助推保定市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
保定市政府党组成员、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马义民在致辞中说,近年来,保定高度重视卫生健康工作发展,不断深化中医药产业的培育与发展,出台一系列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政策举措,着力打造中医药文化“十个一”工程。大力实施“健康保定——中医药系列行动”和“六进”活动(名中医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敬老院)。易县将张元素及易水学派核心思想提炼成了“易水中医诊疗法”,成功申报市级非遗,并指导运用于临床,县域内各优势专科中医特色明显。
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会长吴刚致辞时表示,河北是中医药文化大省,金元时期的两大中医学派“河间学派”“易水学派”均起源于这里。河北把中医药文化与中医药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措施,有力促进了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的全面发展。保定市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积极谋划筹建国际医疗基地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积累了很多好经验、好做法。易县作为中医“易水学派”的发源地,培养出众多基层中医骨干,对于发展中医、繁荣中医、更好服务群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张伯礼院士表示,“易水学派”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医发展史上重要的医学派别,也是太行水镇发展康养产业的点睛之笔。“易水学派”创立于金元时期,其创始人张元素是今易县人,他的脏腑辨证、药物归经与引经报使理论,至今仍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对中国中医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自2016年以来,易县共举办了5次研讨会,很大程度推进了“易水学派”学术思想研究与创新。
据了解,“易水学派医养康基地”坐落在保定市易县的恋乡·太行水镇,地处京雄保1.5小时圈、津石2.5小时圈。项目规划总占地1000亩,总投资16亿元,预计建设周期四年。该项目吸引国药、中科院等国内外知名机构落地,其中易县政府建设的“易水学派中医医院太行水镇分院”,以及易水学派国医堂、法国国际芳香科学院在中国首个芳疗基地,生命健康理疗中心、肠道菌群实验室、游美青少年体能增进研学营地、金棕榈小镇电影综合体等太行水镇联合各合作伙伴投资的养生度假项目组团一并开工,将成为中医易水学派链接多产业成果转化的桥梁,助力易县成为一流康养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易县深入挖掘易水学派文化内涵,坚持以提高临床疗效和专科学术水平为核心,发挥中医“治未病”和“简、便、验、廉”优势,开展“易水学派技法走基层·促进健康乡村建设三年行动”“中医药文化夜生活”等活动;以亚健康调理和康复理疗为内容打造县域中医诊疗中心,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康复理疗体系。目前,27家乡镇卫生院全部建成标准化“易水学派”国医堂,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实用技术服务率100%,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加优质、廉价、便捷的中医特色诊疗服务。(聂聪聪)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