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大家信得过我,那我就带着大伙儿一起造假发财!”
靠“造假”发财,还想发展为“团伙作案”?什么人如此猖狂?
得到消息的警方立刻将该“团伙”负责人带走调查,最后却判定其行为是“合法造假”,这是怎么回事?
全村人民一起造假,一年创收竟高达
1.6亿
!他们究竟造的什么假?
让我们走进河南老人方兴庆的创业史,了解他创立的“造假”事业是如何发展的。
一、“造假”被抓后:无罪释放
1981年,海关警方在安检时发现一批出口商人的货物不对劲,带仔细搜查才发现,他们携带的居然是一批
制作精美的古朴青铜器
倒卖文物
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警方当即对商人和货物进行了扣押调查,被带走的商人也是一头雾水,不清楚自己犯了什么事。
待警察询问他运送的这批文物的来源时,商人才慌了,忙说这些都是在河南洛阳一个叫做烟涧村里的小作坊进货的。
慌乱的商人以为自己倒了大霉,进来的货竟是文物;警方则认为这是一起倒卖文物的重要案件,刻不容缓,他们立刻动身前往缴获这个
“窝点”
到达烟涧村后,警方循着商人给的地址,找到了方兴庆,也就是那间售卖“文物”的小作坊的老板,以私自倒卖文物为由,对其实行了抓捕。
方兴庆被警方带走的消息吓坏了村里人,乡亲们都以为方兴庆犯了大事,警察都找到家门口了。
殊不知,这只是一场乌龙。
“这些都是你仿造的?”
警方对方兴庆的解释感到不敢置信,但是事实就是如此,海关“缴获”的商人的“文物”,以及现在方兴庆小作坊里的,全部都是
特殊技艺仿制的青铜器,并不是真正的文物
方兴庆也并不是倒卖文物的违法商人,他是个生产仿制青铜器的厂家。
警察之所以对方兴庆的解释感到震惊,是因为在场所发现的青铜器技艺十分精美,古朴气息浓厚,几乎可以
以假乱真
方兴庆是当地有名的仿制青铜器生产商,他制作的青铜器工艺精美,深受古玩爱好者和和收藏家的喜爱。
由于其在售价上也参照的是正常的工艺品定价,所有的生产和销售过程都合规合法,并不存在违法行为,所以警方又将方兴庆送回了家。
临走之前,警察为方兴庆提了个醒:即使他本人并不以文物的标签出售这些青铜器,但难保一些不法分子会购买他的青铜器流入古董市场,试图以假乱真,这样的情况才是真正构成了违法行为,希望方兴庆采取一些
防伪措施
,杜绝以上现象的产生。
这可给方兴庆敲响了
警钟
,自己这些年只顾防止青铜器的生产和售卖,竟险些误入歧途!可是如何采取防伪措施也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如何才能避免这些“假货”被再次造假呢?
古代文人的字画落款给了他灵感。方兴庆注意到,
文人诗客一般都会在自己的作品末尾盖上印章,以表明作品署名,同时也起到防伪的作用。
那么方兴庆也可以为这些青铜器制造防伪标志,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一些不法之徒用他的产品进行违法行为了。
此举对方兴庆来说,是因祸得福。
说起方兴庆与青铜器的渊源,还要从他从小特立独行的行为说起。
二、全村务农时:特立独行
方兴庆出生于1942年,家住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烟涧村,当时的河南省经历了严重的
饥荒
,对于农业生产及其重视。
烟涧村也不例外,全村人民都鼓励上山下田,在土地上工作。只有方兴庆不一样。
从小,他就发现自己有着极强的动手能力。
家里的桌椅板凳坏了,都会交给方兴庆,修修补补过后又可以继续使用。不止是日常的家具,就连电视机等电器出了故障,方兴庆也有办法修理好。
方兴庆认识到自己在制造工作上非常有天赋,所以在家人下地干活时,他就独自在院子里捣鼓家具,做一些木工制品。
结婚以后,妻子见他依旧整日“不务正业”,与方兴庆吵了几回,他便不敢在家做这些手艺活,但是依然没有磨灭兴趣,反而在外背着妻子偷偷做工。
方兴庆与青铜器的
“初遇”
也在此后骤然降临。
一天下午,方兴庆在回家路上的土堆里发现了一块青绿色的物件,挖出来后发现竟是
一个青铜制作的
铜镜
,只见上面布满古朴典雅的花纹,顿时吸引了方兴庆的兴趣,他决定将这块铜镜带回家研究。
待仔细查看后,方兴庆发现,这块铜镜背后有一个缺口,美中不足导致整体存在缺陷,这让方兴庆萌生了
修补青铜器
的想法。
强大的行动力驱使他立刻采取了行动。
方兴庆认为,修补青铜器的前提是了解青铜器的制作过程和原理,所以他打算自己制造一块青铜镜,再对捡来的那块进行修补。
为此,他找到了县里有名的工匠讨教手艺,工匠得知他的来意十分惊讶,毕竟很少有人会对此感兴趣。
见方兴庆如此执着,本着技艺传承的心理,工匠最终将自己的手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方兴庆,并在他铸造青铜镜时提供帮助。
掌握了技艺,方兴庆又前往县图书馆查阅了大量古书,对青铜镜的纹理进行了大致勾勒。如此,既有图纸,又有了制作方法,他的青铜铸造工作终于可以顺利开展了。
也许是天赋使然,方兴庆铸造的第一块青铜镜非常成功,凭借一回生二回熟的经验,方兴庆完美地填补了那块残缺青铜器的缺口。
如此,手中便拥有两把青铜镜了,在精湛的制造工艺铸造下,
两面铜镜竟
无法辨别真假
,方兴庆对此十分骄傲,并将成果展示给了妻子。
妻子没想到方兴庆居然还在坚持“不务正业”,她给方兴庆下了最后通牒:除非这些青铜镜可以卖掉赚钱,否则她绝对不会支持方兴庆再去做“手工”。
妻子的话给了方兴庆一个
提醒
,自己确实只考虑到制造工艺,并没有顾及其是否能作为商品流通,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方兴庆揣着两把铜镜来到了集市。
没想到当场就被一个文物爱好者买走了,对方给出了100元的价格,在当时足以抵上农村家庭一年的收入。
这次成功给了方兴庆希望,他感受到了兴趣爱好与事业挂钩后取得成功过的喜悦,并且希望将这门手艺产业化。
然而将这样相对冷门的产业做起来并不轻松,此时的方兴庆还没有意识到,他面对着许许多多的未知挑战。
三、发展造假前:机遇挑战
要实现产业化,仅凭自己一个人单干是不现实的。考虑到这一点,方兴庆寻思着拉来一个合作伙伴,与自己共同创业。
他将目光锁定在传授给他铸铜技艺的工匠身上。
得知方兴庆打算将青铜器铸造工艺做成产业链,工匠对此十分震惊,他没想到方兴庆对此当真如此执着,同时也非常乐意在传承古法手艺的同时,获取经济回报,他欣然答应了。
有了合作伙伴,方兴庆的青铜器制作产业也就可以起步了,哪知这次他们又遇到了
难题。
在生产青铜器,并对其进行做旧工艺的工作中,需要经历繁琐的制造过程,固然这些产品得到了很好的销量,但是仅凭两个人来制造生产,人力资源上是非常欠缺的。
为此,方兴庆参考了
活字印刷术
,认为可以为青铜器制作模具,从而实现高效率的量产。
但是模具的制作也是个不小的问题,他们目前也只成立了一个小工艺作坊,并没有制作模具的器具和方法,对于模具的精准度也无法实现精准把握,这可难倒了两人。
然而方兴庆并没有纠结过深,他很快找到了文物研究专家,并向其展示了自己制作的仿制青铜器,精湛而逼真的技艺让专家都晃神,一时无法辨别真伪。
随后方兴庆便表明了来意,希望专家利用专业技术,为其提供青铜器的模具,从而实现方兴庆的
仿制青铜器产业化
有了专业制作的模具,方兴庆的青铜器制造产业很快实现了量产,由此,方兴庆这个村落里的小作坊开始成为卧虎藏龙之地,不仅可以生产各类精美的青铜器具,
甚至掌握了大型青铜鼎的制造技术。
这条产业终于被方兴庆做了起来,并且有着十分兴旺的发展势头,他们的销售渠道也逐步扩展,已经逐渐有顾客慕名而来,对方兴庆的仿制青铜器进行大批量采购。
其中包含了
方兴庆的青铜器可以说真正实现了广为传播,这才出现了开头海关的一幕。
青铜器产业取得了成功,方兴庆也成了烟涧村里的名人,从不务正业的小伙子,变成事业有成的大老板,方兴庆俨然成了
烟涧村第一户富起来的人家
在实现自家致富的同时,方兴村一直在思考一件事,对于土生土长的村民来说,乡土情怀必不可少,方兴庆对于烟涧村的街里乡亲都有着深厚的情谊,如今自己发家致富了,在受到邻居祝贺和推崇的同时,他也想要带着街坊邻居一起成功。
与方兴庆的想法不谋而合,村长和书记很快找到了他。
四、产业振兴后:全村致富
村长和村支书对这个头脑灵活又敢作敢为的小伙十分有信心,他们来到方兴庆家表示,
希望方兴庆能够将产业扩展在全村,带动全村人民脱贫致富。
没想到方兴庆答应得如此爽快,二人这才明白,事业有成的方兴庆也依然没有改变初心,心中始终记挂着街坊乡亲,他们十分感动,并表示会对方兴庆的产业给予大力支持。
在村长和村支书的帮助下,方兴庆作为致富成功人士的代表,踏上了村里临时搭建的“演讲台”——一个石磨盘,开始了他慷慨激昂的号召。
“只要大家信得过我,那我就带着大伙儿一起造假发财!”
方兴庆为乡亲们详细介绍了自己的青铜器产业发展,并为全村人民划分了定位,呼吁大家与其一起做这个项目。
方兴庆成功的创业之路,以及他在拼搏路上的艰辛历程,乡亲们都历历在目。他们给予了这个年轻的小伙足够的信任,热烈地响应了方兴庆的号召。
于是,青铜器工艺品生产工作便在烟涧村如火如荼地开展了。
方兴庆在工艺品生产中始终保持着踏实地道的形象,对于产品生产更是坚持严格把控,加上烟涧村村民在此事业上的投入,烟涧村青铜器工艺品事业发展迅速,很快建设起了生产流水线。
到了21世纪,烟涧村已经成为了
洛阳青铜器工艺品生产的第一大村
在实现青铜器产业化的成功后,方兴庆还注意到了产业带动的辐射作用,将目光放远到各个相关产业。
目前,方兴庆的青铜器工艺品制造事业已经衍生出
旅游业、博物馆以及文化产业
等多种行业。
每年都有许多游客为慕名而来,在参观青铜器博物馆,
传播传统青铜器文化的同时,对青铜器纪念品的产业经济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方兴庆真正实现了产业带动乡村振兴发展,在他的带领下,烟涧村的产业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了
1.6亿
这个数字对于过去的烟涧村村民来说,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实现的,但是如今在方兴庆的青铜器工艺品产业带动下,全村人民实现了共同富裕,这对全村来说都是空前伟大的壮举。
如今,烟涧村的青铜器工艺品已经享誉海内外,在实现产业经济带动乡村振兴,从而带动全村脱贫致富的同时,也对中国古老的青铜文化实现了继承和发展,方兴庆的事迹无疑是值得歌颂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