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继荣,曾经是甘肃大地上最耀眼的政治明星。

1968年,他凭借在何家庄大队的突出表现,被任命为礼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短短几年后,他一路高升,成为甘肃省最年轻的副省级干部。

31岁那年,他站在了九大的会议大厅里,被选为中央委员,这个年纪在政坛上是少见的风头无两。

37岁时,他再进一步,成为甘肃省委常委,省委书记,手握重权,正是春风得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这位曾被寄予厚望的年轻干部,竟在40岁那年被开除党籍,从省委书记的高位跌入凡尘,被贬至天水市一个普通乡村担任基层干部。

是什么让这位前途无量的政治新星在短短几年间经历如此天翻地覆的变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崖城公社的建立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根本改变农村的生产和生活面貌政府决定解决长期困扰农民的土地不平等问题。

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了土地改革运动,这场运动首先从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开始。

在各地,地主的土地被政府接管,随后按照家庭人口等因素重新分配给那些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家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政府派出工作组深入乡村,这些工作组通常包括来自城市的干部和当地知情的农民,他们共同负责调查、登记土地和房产。

在实际操作中,工作组会在村集体的见证下公开宣读土地分配方案,确保每一步操作都公开透明。

在分配过程中,原先由地主控制的大片良田、果园和水源等被重新分配给较贫困的农户,让他们有了耕作的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土地改革完成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并防止新的地主阶层的形成,政府又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

这一政策鼓励农民放弃各自为战的个体耕作方式,转而通过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方式共同耕作。

这些合作社初期形式多样,有的是互助组,小组里的农民共同使用农具和牲畜,有的则发展为更高级的集体农,集体拥有所有的土地和生产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合作社中,农民不再单独占有土地和生产工具,而是作为合作社的成员共同劳作,按劳分配收益。

这种方式大大增加了生产效率,因为合作社能够集中资本和劳动力进行更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如集中力量修建水利设施,采用更先进的农业技术,统一管理种植和收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全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深入推进,年继荣的家乡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成立了规模宏大的崖城公社。这一举措标志着一个全新的农业生产和管理模式的开始

在崖城公社的架构下,原有的分散农户被重新组织,形成了若干生产队,这些生产队按照地理位置和生产能力划分,每个队伍都拥有一定数量的土地和生产资料,如耕牛、农具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有效管理这些资源,公社设立了一个集中的管理机构,负责协调各生产队的农业活动,包括种植计划、水利建设和收成分配。

生产队内部也建立了明确的组织结构,设立队长和会计,他们负责日常的具体事务和财务管理。

这种集体经营模式使得原本单打独斗的农民能够共享资源,提高生产效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继荣在这一系列变革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凭借其出色的组织能力和对农业生产流程的深刻理解,他被任命为何家庄大队团支部书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继荣的领导与何家庄的变革

礼县的自然条件极为不利,到处都是连绵起伏的山脉,能够用来耕种的平坦土地十分稀少,耕地面积占比非常小,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然而,面对这些困境,年继荣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常对村里的干部和农民们强调:“只要我们肯干,山也能开出良田。”他带领何家庄大队的农民们积极投身到艰苦的劳动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年继荣的组织下,何家庄大队开始大规模修建水利设施。

没有机械设备,大家就靠铁锹、锄头和手推车,一点一点挖土、搬石头,硬是在山间开出了一条条水渠,把远处山上的水引到田地里。

很多时候,大家要在石头堆里、河道旁摸爬滚打,一干就是一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尽快完成水渠建设,年继荣亲自带头,卷起袖子和农民们一起干,大家齐心协力,哪怕是遇到再大的困难也没有放弃。

终于,几条主干渠和支渠建成后,旱地变水田,大片原本干涸的土地都被灌溉了,农田的产量也因此得到了大幅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修建水利设施只是第一步,年继荣明白,想要让粮食产量真正提高,还需要科学种田。

他主动联系农业技术推广站,邀请技术人员到何家庄来讲解先进的耕作技术和作物种植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组织了多次培训,教农民们如何正确施肥、如何防治病虫害、如何选择优良品种。

年继荣还带领大家进行土地改良,推广深耕细作和密植的技术,大大提升了土地产出的效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他的大力推动下,何家庄大队的农民们逐渐接受了这些新技术,并学会灵活运用。

大队尝试种植高产的小麦、水稻和玉米等作物,这些新引进的优良品种经过科学管理和精心耕作后,年年丰收,粮食产量成倍增加。农民们看到实际成效后,干劲更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发展粮食生产,年继荣还带领大家利用村里的地形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了果树种植和多种经营。

他鼓励村民们种植苹果、梨树等经济作物,为村里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增长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家庄的成功经验逐渐传开,不仅吸引了附近村子的干部前来参观学习,还引起了更大范围的关注。

崖城公社其他大队的干部纷纷带着自家队员到何家庄取经,年继荣也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从水利设施的建设到田间管理的每一个细节,帮助兄弟队伍提升生产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继荣在何家庄的出色表现和卓越的领导能力很快引起了上级的关注。

他带领大队实现粮食产量翻番,成为了全县农业生产的榜样,这些成绩使他在组织中备受器重。

1968年,年继荣被提拔为礼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正式迈入县级领导的行列,成为副县级干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仅仅一年后,年继荣的人生再迎高光时刻。

1969年,他被推举为甘肃省代表,出席了党的九大。

在这次大会上,他以出色的工作业绩和较高的群众认可度脱颖而出,年仅31岁便当选为中央委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1年,年仅33岁的年继荣再一次迎来了仕途上的重大突破。他被任命为甘肃省委常委,正式跻身副省级干部的行列。

这一职务让年继荣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他开始参与全省的重大决策,并在省委的重要会议上频频发言,展现出过人的政治智慧和魄力。

随着工作上的出色表现,年继荣很快又被任命为甘肃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手中的权力和责任进一步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3年,年继荣再次走上全国政治舞台,作为甘肃省的重要代表参加了党的十大会议。

在会上,他凭借之前的工作成绩和扎实的基层经验,再次当选为中央委员,巩固了他在全国政坛上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5年,年继荣被任命为甘肃省委书记,这一职务使他成为省级领导班子的重要成员。

然而,由于当时的体制设置,省委书记的职务在“第一书记”之下,年继荣并非实际的一把手,但他依然是甘肃省内备受瞩目的关键人物,主导着多项省内的重要事务和发展规划。

在他担任省委领导期间,甘肃的各项工作都在稳步推进,年继荣的名字也频频出现在重要文件和会议记录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政治风波与年继荣的晚年

然而,随着政治环境的变化,年继荣的仕途出现了重大转折

1976年,国内的政治风云变幻莫测,中央的路线和方针发生了剧烈变化。这一变化对许多干部的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年继荣也未能幸免。

1978年,40岁的他被突然宣布开除党籍,并从原有的高级职务上被调离。组织上将他调到天水市天秦城区的汪川乡,担任一名普通的干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汪川乡,年继荣的工作环境完全不同于他过去所经历的。

他从省级领导层的高位跌落到乡村基层,这里的条件相当艰苦,办公环境简陋,基层干部的工作繁琐而细碎。

年继荣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领导,而成为一个普通的乡干部。尽管职务发生了巨大变化,年继荣依然保持着务实的工作态度。

1982年,组织决定撤销年继荣在党内外的一切职务,这个决定彻底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7年之后,年继荣被安排到天水市秦城区的乡镇企业管理局,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基层干部。

在这个岗位上,他不再有昔日的权力光环,日常工作也回归了平凡,主要负责乡镇企业的管理和监督。

年继荣与普通同事们一样,每天按时上班、下班,处理着各种日常事务,逐渐融入到普通干部的生活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退休后,年继荣彻底回归了普通人的生活,他在天水市的一个小区里安静地度过晚年时光,不再涉足曾经波澜壮阔的政坛。

如今,年继荣已年逾八十,依然健在,生活简朴而安稳。

对于这位曾经风云一时的政治人物来说,晚年的平凡生活似乎是一种新的归宿。

参考资料:[1]谭静.提高甘肃省机关党务干部队伍质量的对策研究[J].时代人物,2023(31):259-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