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心脏起搏器已成为治疗心脏节律问题的重要手段,为无数患者重新点燃了生命的火花。
然而,起搏器术后的康复之路并非一蹴而就,其中护心运动的选择与实践更是关乎患者长期生活质量的关键。
一、术后初期:谨慎活动,促进恢复
1.绝对卧床休息的重要性
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虽然技术成熟,但术后初期的护理至关重要。
医生通常会要求患者在术后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这是为了防止起搏器电极脱位,确保手术效果。
在此期间,患者可以适当进行翻身、屈伸下肢等简单动作,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但应避免任何可能增加胸部压力或牵拉伤口的动作。
2.逐步增加活动量
术后第二天起,患者可以在医生或家属的协助下,进行一些轻微的上肢活动,如患侧手臂的屈臂运动、握拳运动等。
这些活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但需注意动作幅度不宜过大,且应在肩关节水平位范围内进行,避免影响起搏器的电极位置。
随着身体的逐渐恢复,活动量可逐渐增加,但仍需遵循医生的指导,避免过度劳累。
3.伤口护理与观察
起搏器植入术后,伤口护理不容忽视。患者需保持伤口部位的清洁与干燥,避免沾水或用力揉搓。
术后通常会进行盐袋压迫6~12小时,以减少出血风险。对于术前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压迫时间可能更长。
术后需密切观察伤口情况,如有出血、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应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二、恢复期:科学锻炼,增强体质
1.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
起搏器植入术后几周后,随着身体的逐渐康复,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以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
有氧运动是首选,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等,这些运动能够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同时不会对起搏器造成过大影响。
对于上肢运动,可以选择轻柔的伸展运动,如缓慢地向上伸直手臂、向侧面伸展等,但要避免突然用力或过度伸展。
2.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恢复期的运动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低强度、短时间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和运动时间。
运动前应进行5~10分钟的热身活动,如轻松步行或关节伸展,以提高肌肉温度和弹性,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
运动过程中应密切监测心率变化,一般以不超过最大心率的70%(最大心率=220-年龄)为宜。
运动结束后,应进行5~10分钟的整理活动,如缓慢抬腿、扩胸等,帮助心率逐渐恢复到运动前水平。
3.注意饮食与作息
科学的饮食和规律的作息对术后恢复同样重要。患者应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建立有效的睡眠周期,有助于维持正常的心脏功能和节律。
三、长期管理:持之以恒,守护心脏健康
1.定期复查与随访
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和随访,以了解起搏器的工作状态、电池寿命以及心脏功能情况。
复查内容通常包括心电图检查、起搏器功能测试等。医生会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确保起搏器正常工作,心脏功能稳定。
2.避免高风险活动与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尽量避免高风险的活动和环境,如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高空作业等,以免发生意外导致起搏器受损或电极脱位。
同时,应远离强磁场和高压电场环境,如核磁共振检查、电磁炉等,以减少对起搏器的干扰。
3.保持良好心态与生活习惯
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是守护心脏健康的关键。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因疾病而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可以通过与家人朋友交流、参加户外活动等方式缓解压力。
同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规律作息、适量运动等,这些都有助于保护心脏健康。
4.合理用药与自我管理
对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术后仍需继续遵医嘱服药,以维持血压、血糖等指标的稳定。
同时,要注意药物与起搏器的相互作用,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起搏器功能的药物。患者还应学会自我管理,定期监测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处理。
作者:贵港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刘海雲
编辑:唐蔚李硕然
审核:姜峰 李雅琴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