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映青衣书映雪,溪生绿水笔生花”,这副对联不仅描绘了东源县仙塘镇红光村柳溪书院的书香雅致景象,更寓意着东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蓬勃的文化生机。

东源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崇文重教、人文厚重的客家人聚居地。东源是一块红色土地,是东江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带,有“阮誉传岭表”“审计呕心血”的革命家阮啸仙故里、河源第一个党支部康禾曲龙党支部、东江纵队遗址等一批红色遗(旧)址及红色旅游文化景点。东源历史悠久,客家民居、古村落、古城遗址齐备,文脉源远流长。漳溪畲族乡是广东省唯一的畲族乡,素有“广东畲族中心”之称,客家文化与畲族文化交汇相融,古风犹存。东源又是广东省首个获评“全国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县,生态文化底蕴深厚。当前,东源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以文化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赓续红色血脉,深入推进文化东源建设,开启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努力塑造生态人文之魂,展现独特的东源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9月15日,2024全国秋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在东源县仙塘镇南园古村璀璨启幕,以“月满南园 丰收团圆”为主题,编织了一幅乡村文化繁荣的绚丽画卷。杨坚 摄

近年来,东源坚持“四文并举”(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生态文化与畲族文化),努力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好“四文”,推动“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以文化工作的高质量发展赋能“百千万工程”提质增效、出色出彩。经过努力,东源在文化建设方面结出了硕果累累,不但丰富、活跃和满足了群众对高质量精神文化生活的期望与向往,而且极大提升了全县的文化软实力与影响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做强教育文化建设阵地 培育新时代接班人

教育是国家的根本,也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载体。近年来,东源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以学校和校外作为文化建设的两大主阵地,全面推进教育文化建设。

“我们鼓励县内的中小学每天播放文明歌曲,努力培养广大师生形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和文化理念。”东源县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说,各学校利用校园广播、文化长廊、墙报、黑板报等方式进行宣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东源县第五小学作为新建学校,自2021年9月创办以来,便以“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为办学目标,致力于构建“五福”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包括德福、阅福、智福、康福和艺福五大方面,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通过基础文化课、社团兴趣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等多种形式的课程,学校实现了学科之间的开放与融合,建立了开放的、全方位的“大学科”“大课堂”综合教学观。

东源县第五小学副校长顾巧玲说:“在东源县第五小学,我们致力于通过构建‘五福’课程体系和引进客家文化进校园,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注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相信,教育的力量在于点燃学生内心的火焰,引导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新时代少年。”

在德福课程中,学校注重德育,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养。阅福课程则致力于推广阅读文化,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智福课程加强科学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康福课程重视体育和健康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健康教育课程,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艺福课程则丰富艺术教育内容,通过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形式的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除了构建“五福”课程体系外,东源县第五小学还积极引进客家文化进校园,通过客家文化讲座、展览、课题研究、开发校本教材等途径,让学生了解和传承客家文化。同时,学校还建设了校园科技馆和劳动科普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活动平台,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创新文化建设方面,东源县第五小学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进一步完善了学生管理、班主任管理等制度,将检查评比方案、考核激励方案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班主任工作评价体系中。同时,学校还以“五福”课程体系为核心,丰富载体,打造校本特色的个性文化。通过建设学科功能室、“阅读泛在空间”书吧等,学校营造了优美的校园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此外,学校还紧紧围绕“立君子品”文化主题,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师生学习、践行、展示、宣传“立君子品”文化,着力引领师生坚守“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

在学校之外,东源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文化科普活动,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群活动中心、社区、街道、学校等场所,通过发放科普、防灾应急、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文化宣传手册,提高了学生的文化意识、科学意识和安全意识。

在东源县科技馆内,学生正兴奋地参与着各项互动体验。消防密室逃脱等小游戏不仅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了消防安全知识,更让文化理念入脑入心,寓教于乐。这样的教育方式,正是东源在文化建设中注重实践与体验、知识与趣味相结合的一个缩影。

步入科技馆的绿色东源展区,多媒体、模型、展板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展示,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生动的生态课堂。这里,东源的珍稀动植物、生态农业、绿色产业和绿色旅游得到了全面而深入的呈现。小游客们通过参观,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的生态发展之路,感受绿色东源的独特魅力。

在科技馆另一面的生态城市展区,集中展示了我国在城市发展中坚持走生态可持续发展所做出的努力。五个板块各具特色,生态能源介绍让人对可再生能源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垃圾分类互动游戏则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了垃圾分类的生活小常识;垃圾发电的原理展示则揭示了废物利用的奥秘;海绵城市沙盘则生动展现了雨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先进理念;未来城市畅想则激发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促进古树名木活化利用 推动遗产保护传承

古树名木是自然与历史的见证者,是生态与文化的宝贵遗产。东源在推进文化建设工作中,落实古树名木的保护和利用工作。近年来,东源依托古树名木建设了多个基础设施完善的古树公园,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游览体验和文化熏陶。

万绿湖景区的古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康禾镇曲龙村古树公园为例,该公园依托风水林及连绵分布的山坡进行规划,长约500米,宽约150米,面积约8公顷。公园内涵盖了风水林、连绵分布的山坡森林植被及可利用的空余场地。在保护范围外,公园设计实施了游步道,并适当清理沿途空间,沿游步道两侧布置了休息凳、科普设施、环卫设施和休憩设施,形成了带状的可游可赏的空间。同时,公园还对古树、风水林实施了严格的保护措施,包括修复风水林周边的土层、对树木裸露的根系进行覆盖、加强风水林病虫害防治等。这些措施不仅保护了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还为游客提供了安全、舒适的游览体验。

叶潭镇山下村古树公园则是利用山下村的红锥林古树资源打造的又一亮点。该公园将红锥古树作为公园的重要景观元素,并合理布局其他植物,打造出丰富多样的植被景观。同时,公园还修筑了广场、休闲平台、景观凉亭和雕刻等景观设施,进一步丰富了公园的游览体验和文化内涵。

义合镇苏家围景区的古树公园则是依托义合村苏家围组的风水林及周边植被资源建设的。该公园全面保护古树资源,科学修整古树,并合理整理修复古树周边的土层植被。同时,根据地形及植被的分布特点规划游步道,并设置休息设施。在游步道外侧还设置了护栏,保障游客和村民的通行安全。此外,公园还根据游步道两侧实际情况栽植了观花、观叶植物,并打造科普宣传牌,进一步丰富了游览景观和文化内涵。

在古树公园的建设过程中,东源注重保护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积极挖掘和传承古树名木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通过举办古树名木文化节、科普讲座等活动,东源让游客在游览古树公园的同时,深入了解古树名木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进一步增强了游客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打造文艺精品力作 彰显东源文化魅力

翻开东源本土作家朱洛嬉的长篇小说《万绿湖奇幻之旅》,不少读者被主人公朱子墨的神奇旅程深深吸引。朱子墨,作为朱熹的后人,在家乡南湖遭遇水淹后,通过一艘神奇皮艇进入万绿湖底,展开了一场跨越“奥妙宇宙”“平行时空”和“奇幻国度”的冒险,收获了身心的成长。在旅途中,朱子墨结识了众多朋友,并以科幻形式“揭示”了万绿湖畔杨梅村作为外星文明“时间之门”的秘密,以及河源恐龙蛋化石数量世界之最的缘由。

这部作品不仅引人入胜,更是东源文化建设工作中打造文艺精品、彰显地方文化魅力的生动实践。10月27日,“万绿湖杯”第三届全国小小说大赛颁奖典礼与“全国生态文学创作基地”授牌仪式的成功举办,“全国生态文学创作基地”第5块牌匾在东源揭牌,进一步彰显了东源以文艺精品为媒介,推动生态文学的创作与研究,讲述好东源新时代绿色生态文化与高质量发展故事的持续发力与创新举措。

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在东源的文化建设进程中,文艺创作和推广始终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东源深入挖掘和广泛发动,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文艺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东源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还传递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观念。

在组织参加市级举办的音乐作品创作和文艺作品创作大赛中,东源的作品屡获佳绩。同时,东源还积极选送本土原创音乐节目参加赣粤港(东江流域)饮水思源庆“七一”歌咏会等活动,有效促进了文化交流互鉴、协同发展。

在围绕四大文化创作文艺精品方面,东源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如,东源县艺术家创作的《这一路山高水长》等七首声乐套曲,不仅旋律优美、歌词感人,还深刻反映了东源人民的精神风貌和奋斗历程。为讴歌赞美东源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东源艺术家创作了歌曲《文明伴我行》,这首歌曲旋律欢快、歌词简洁明了,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此外,围绕畲族文化,东源艺术家还创作了原创音乐舞蹈作品《畲乡欢歌》,这部作品通过舞蹈和音乐的形式,生动展现了畲族人民的欢乐生活和独特文化。

除了创作优秀的文艺作品外,东源还积极组织文艺作品参加市级以上赛事活动。每年,东源都有不少作品获得市级以上奖项。如,视频创作类作品《顺天镇乡村振兴宣传片》《上莞镇乡村振兴宣传片》《东源县乡村振兴宣传片》荣获省级“最佳视角奖”;《追龙》《大客家》入选广东省第六届客家新民歌征集活动并获评十佳歌曲;《守湖人》入选“春暖华夏”大歌剧原创歌会;《系客家人》入选“舞出中国红”全国广场舞展演等。这些优异的成绩不仅展示了东源文艺创作的实力和水平,也进一步提升了东源的文化影响力和知名度。

乡镇文化建设亮点纷呈 红绿文化交相辉映

2023年上映的悬疑电视剧《妙手》,由黄宗泽、梁冠华等人出演,曾掀起热播浪潮。该剧改编自东源本土作家了了一生(原名欧阳富)的畅销网络小说《妙手小村医》,巧妙地将东源革命时期的背景融入剧情之中,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国内观众呈现了乡村生活的真实风貌和扣人心弦的故事。

生动的故事来自现实。走进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交相辉映的东源县,从船塘镇老围村到上莞镇,再到叶潭镇,都是红色文化、优秀文化和精品文艺作品的土壤。近年来,东源以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聚焦本土特色、盘活优势资源,坚持群众所需为工作导向,让群众和游客在领略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

船塘镇老围村,这个曾经的省定贫困村如今已焕然一新。自2017年被列为全省“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重点建设村以来,老围村便致力于打造“红味”浓厚的示范性红色村。近年来,该村围绕村庄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发展提升、红色村组织振兴等四大类工程项目,深入开发挖掘红色资源。通过升级改造萝溪书院、“七一五”保卫战遗址广场等红色设施,老围村的红色人文风貌得到了极大改善,红色文化氛围愈发浓厚。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参观红色遗址,还能聆听老一辈革命家的英勇事迹,感受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作为革命老区的上莞镇,拥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新南村粤赣边支队司令部旧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太阳村河源县人民政府旧址等多处红色遗址。近年来,上莞镇紧紧围绕“百千万工程”部署,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以修缮革命旧址为切入点,全力推进红色革命在上莞落地生根。通过新建红色文化广场、重建旧址外观、重新布展室内展厅等措施,上莞镇的红色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承与弘扬。许多游客慕名而来,他们在这里参观革命旧址,缅怀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广东康禾温泉国家森林公园作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也为东源县的乡镇文化建设增添了一抹亮色。这里森林覆盖率高达92.17%,拥有山峦叠嶂、林深茂密、沟溪纵横、流泉飞瀑等自然景观。温泉品质优良,具有医疗价值,已经发展成为康禾极具吸引力的旅游特色。游客们在这里不仅可以享受温泉的舒适,还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外地游客纷纷表示,这里的温泉和美景让他们流连忘返,是放松心情、远离城市喧嚣的好去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禾镇仙坑村盘活红色、古色与生态文化资源,打造成“三色文化”研学基地,吸引了众多学子前来研学。图为研学活动热闹场景。 杨坚 摄

在叶潭镇,该镇文化站作为全镇文化活动的核心阵地,持续升级服务水平,为群众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中共河源县委成立旧址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经过全面升级后,整体形象与游览体验得到了极大提升。而山下村八角楼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得到了全面修缮与保护。游客在叶潭镇不仅可以参观这些文化遗址,还能品尝到当地的酿豆腐、黄酒炖鸡等特色美食,感受浓厚的乡土气息。

以活动为载体 深化文化建设

从康禾贡茶制作到客家糯米酒传统酿造技艺,从畲族蓝大将军出巡节到汶水塘捕鱼节,再到上莞镇新轮村追龙,东源非遗文化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为了让文化建设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而是真正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东源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文化建设成为连接人心、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农历大年初三,漳溪畲族乡中联村的省级非遗汶水塘捕鱼节热闹上演。杨坚 摄

东源立足本土特色,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文化活动。如万绿湖开渔活动、故事汇、广场舞比赛等,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东源的独特文化魅力,还吸引了大量群众的积极参与。截至目前,已累计举办品牌文化活动10余场,参加群众达8万余人,有效提升了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群众文化活动方面,东源更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每年,县里都会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包括春节期间的“义写春联进万家”、元宵节“浓情元宵共团圆”主题活动,以及清明节、母亲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传统节日活动,累计举办超过300场次。此外,戏曲进乡村、进校园活动也深受群众喜爱,180场次的演出让18000人次受益。同时,东源还积极开展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如“全民健身日”、篮球联赛、乒乓球赛、老年气排球赛、大型徒步等,每年举办各类篮球赛800场次,青少年周末足球联赛30场,有效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和发展。

除了常规的文化活动,东源还注重挖掘和传承年俗文化,举全县之力、历时一年多时间编撰完成《东源县文化普查全集》(10册),内容涵盖红色、绿色、古建筑、民间故事、非遗文化等领域。每年,县里都会组织展演龙舞、香火龙、汶水塘捕鱼节、仙塘“柳溪书院”开笔礼、上莞新轮追龙、六月六显烈宫巡游节等特色鲜明的年俗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东源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增强了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近年来,东源还深入开展“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系列活动,重点举办了漳溪畲族乡汶水塘捕鱼节、上莞镇新轮村追龙、船塘镇追火龙、骆湖镇江坑追龙等民俗活动,受众人群达到5万余人次,多家新闻媒体报道了这些活动,央视网直播点播量更是达到了100万人次。今年9月15日,2024全国秋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在东源县仙塘镇南园古村璀璨启幕,向外界生动展现了东源独特的乡村魅力和乡村振兴的文化活力,编织了一幅乡村文化繁荣的绚丽画卷,“点亮”乡村文化夜空。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推进文化数字化,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经济发展增动能增效益、为旅游休闲增内涵增魅力、为城乡社会增正气增活力。”

蓝图已经绘就好,关键在落地见效。党的二十大对文化建设已作出了系列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列出系列清单。东源将持续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与研究,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并自觉贯彻落实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牢牢抓住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这关键一招,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满足广大群众对高质量文化生活的期盼与追求,更好转化为东源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以思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以深入实践赋能县域发展,谱写东源建设强富绿美新县域、当好河源绿色崛起主力军的新时代答卷!

生态与人文并重 推动文化旅游

近年来,东源致力于将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与深厚的人文底蕴相结合,推动生态与人文的交融,深化文化建设工作。以新港镇为例,该镇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与畲族风情资源,积极推动各项文化工作深入开展,特别是将生态文化与畲族文化相结合,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

新港镇通过创建广东省森林城镇、开展植树节义务植树活动、进行生态科普宣传等措施,新港镇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为发展生态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新港镇积极打造生态旅游品牌,利用万绿湖生态保护展厅、湿地宣传教育基地等生态科普教育场所,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主题活动,提高了公众的环保意识,营造了浓厚的生态文化氛围。

同时,新港镇深入挖掘和传播畲族文化,推动畲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通过成立“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筹备工作组”,挖掘和传播双田畲族文化故事,宣传和推广双田畲族村的风俗、古物和精神。积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动畲族特色“蓝家拳”入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并将其纳入学校特色课程,进一步传承和发扬。在保护畲族古建筑方面,新港镇投入资金对双田畲族村敬慎堂等传统建筑进行修缮,打造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生动展示畲族风情。此外,还积极探索畲族文化发展新路径,成立产业发展公司,谋划实施非遗文化体验馆等项目,推动畲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漳溪畲族乡将簸箕舞、竹竿舞等畲族特色节目搬上“村BA”舞台。 杨坚 摄

在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与服务方面,新港镇注重完善现有镇综合文化站、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场所功能建设,统筹建设综合性文化设施。加强文化工作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建立激励制度,增强基层文化工作的活力。通过推进文化专业人员进社区、进农村,打通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同时,注重供需有效匹配,设计出既具有地方特色又能吸引群众参与的文化活动,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

当前,新港镇继续深化生态文化与畲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与服务提升,打造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通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方式,推进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事业深度融合发展,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村民增收,进一步提升新港镇的旅游地位和影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